孩子總跟隨別人,不想做決定和承擔責任,喜歡做“跟屁蟲”怎麼辦

涵涵的媽媽最近很煩惱。

為什麼煩惱呢,那就是看著自己的孩子涵涵不高興,當時,涵涵媽媽問為什麼不高興呢。涵涵說,鄰居家的小丫一直跟著她玩,天天抱著個玩具熊,跟在我的後面,儼然一個小尾巴。

可是小丫太小了,加上小丫是個女孩,涵涵跑去玩,小丫跟不上,有時跟不上就會哭鬧,涵涵比較有責任心,會跑回來看著小丫。涵涵也告訴小丫,不要跟著自己,可以去找其它小朋友玩啊,小丫就是喜歡跟著他。

這讓涵涵很無奈,帶著小丫自己玩不好,不帶小丫,小丫一直哭鬧。

針對於這種情況,涵涵媽媽也很煩惱,涵涵媽媽也給小丫媽媽說了此事,小丫媽媽也不知道怎麼去處理這件事。對於小丫的這種行為,是典型的“跟屁蟲”行為。

肯定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跟屁蟲行為多有了解,孩子總喜歡當“跟屁蟲”,跟著別人後面,即使受到了委屈,下次還會跟著。家長覺得跟著就跟著吧,這可能是孩子自己的性格。

家長千萬不要有這種思想,這種“跟屁蟲”的行為對於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很可能影響孩子的性格發育,養成討好型人格,低自尊人格。

孩子總跟隨別人,不想做決定和承擔責任,喜歡做“跟屁蟲”怎麼辦

都有哪些害處呢?

1.孩子討好別人,喪失自我

孩子跟隨別人,討好別人,忽視了自己的需求,在人際交往中以為討好別人,都是這種行為最終形成的性格。喪失自我,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不懂得為自己而活,這樣孩子的內心非常壓抑,生活過得不如意,容易走向極端。

2.孩子形成不了正確的友誼觀

正確的友誼應該是雙方共同維護,而不是孩子那種一味的付出,自己一個人維持。

孩子這樣一味討好對方,這種建立的友誼必定不是穩固的友誼,既不是長久的友誼,也不是真正的友誼,可能對方並沒有將孩子當作真正的朋友來看待。

這樣跟屁蟲的行為,勢必會導致孩子養成佈陣不正確的友誼觀,不利於孩子未來發展。

孩子總跟隨別人,不想做決定和承擔責任,喜歡做“跟屁蟲”怎麼辦

那對於這種行為,應該怎麼制止呢,怎樣防止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

1.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對於孩子跟屁蟲這種行為是種很好的預防方式。

孩子有了自信心後,更有自我,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自信心驅使孩子不會退縮,鼓勵孩子往前站。比如在一件事的看法上,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不會害怕自己的觀點錯誤,不會因為害怕錯誤而不敢回答,跟著別人,人云亦云。

孩子有了自信心,就覺得跟著別人這樣一種行為很壓抑,很難受,自信心驅使孩子不會跟隨別人的看法,勇於做自己。

2.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

孩子肯定是內心受到不足的關愛,才去向其它地方尋找安全和關愛。

雖然這種安全感和關心有時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但是這種跟隨別人的安全感,

孩子只有第一次感覺到之後,就會在心理強烈的需要第二次,第N次,從而變得跟隨他人,以謀求安全感。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關心一定要充分,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總跟隨別人,不想做決定和承擔責任,喜歡做“跟屁蟲”怎麼辦

3.讓孩子瞭解責任

有時孩子跟隨別人,就是不想做決定,不想承擔責任。

所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讓孩子不懼怕做出決定,擔負起該擔負的責任。孩子對於責任有了瞭解,對於責任有了充分認識,就會慢慢養成責任意識,從而變得敢於做決定,敢於承擔責任。

所以,各位父母對於孩子的“跟屁蟲”行為一定要注意,發現了及時更正,這對孩子對家庭來說,都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