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詩、酒、花、香、茶,

乃文人生活之雅道。

為生活帶來美好,為心靈開闢桃源,

便是“雅”之一道的初心。

今晚,博觀帶您由“器”入“道”,

去感受美器

帶給視覺與心靈的美好慰藉。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青玉錯金嵌寶石瓜稜酒器一組

作者: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馬進貴

款識:馬進貴制

馬進貴(1947-2018),回族,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新疆玉雕的領軍人物,對於中國當代玉雕的貢獻可謂舉足輕重:他繼承玉雕北派宮廷風格,挖掘恢復了失傳多年的玉器錯金銀工藝,融合15-18世紀伊斯蘭玉器與中國玉器風格,開創了當代新疆伊斯蘭文化的玉雕新風格,是玉雕藝術在連接東西的“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代表。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馬大師的作品端莊華貴,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藝術語言大氣、雍容,在中國玉雕界堪稱一絕,他曾說過:“再過一百年,可能沒人會記住我的名字,但一定還有人欣賞我的作品,這就足夠了。”

他生前創作主題以金銀錯嵌寶石工藝為代表,器皿造型以中國傳統造型為主,結合伊斯蘭文化之特色,形成了與眾不同的鮮明的藝術風格。所創作的薄胎器皿作品,在薄胎之上又嵌入金絲、金片、寶石,是集高難度技藝於一體的精品之作,在中國玉雕界堪稱一絕,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金銀錯工藝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其表現手法為在器物表面上繪出精美圖案,依圖案之形鏨出槽溝。將純金或純銀拉成細絲或壓成薄片嵌入圖案中,而後打磨平整,拋光磨亮。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這套酒具,在細膩的玉肌上用金絲嵌出華美的蓮花、寶相花等吉祥紋飾,更為難得的是多件組合。整套作品氣勢宏大,典雅、華貴,其文化、技法、風格的互相融合,實為中西文化合璧之佳作。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碧玉“虎溪三笑”筆筒

作者: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顏桂明

規格:15.0×16.0×16.0cm 3514g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後人於此建三笑亭。“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唐代已經流傳開來,是當時思想界佛、道、儒三教融和趨勢的一種反映。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但這是個虛構的典故:據考證,釋慧遠與陶淵明約略為同時人,交往或有可能,而陸修靜所處時代晚過百年。儘管如此,這一題材日益作為象徵三教合流的美談而膾炙人口,更為歷代書畫家所偏愛,是經典的文人書畫題材,象徵著思想境界之包容、人生境界之通達,更有“一團和氣”的美好寓意。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這件案頭筆筒,材質為一塊體量較大、且完整無裂的碧玉,非常難得;藝術表現更是別緻,借鑑了傳統竹木雕刻藝術的技法與風格:彷彿刀斧鑿出的鮮明的塊面效果、深邃豐富的景物層次感;以此風格為基礎,結合玉雕的精雕細琢之法,刻畫出儒釋道三教人物、脅侍童子、蒼松、巨石等人物景物。畫面完整,題材、器型、材質結合相得益彰,整件作品看來風格古樸、清雅溫厚、文質彬彬,是當下市場中難得的案頭重器。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碧玉仿唐式"蘅蕪”淨瓶

作者: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朱玉峰

規格:85x55x55mm 141g

淨瓶的歷史非常悠久,從印度與佛教相伴傳入中國,作為供器與實用器,千百年來一直與宗教密不可分。淨瓶的器型也經歷過多次演變。本作造型效法唐式淨瓶,略有改進,玉質溫潤、色彩勻淨,整體呈現端莊沉靜、圓潤精緻之態。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如此氣質,若以女子比之,一定是“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的蘅蕪君薛寶釵了。“蘅蕪”本意即為古時的香草,以此為花器命名,彷彿有寧定圓融的氣息縈繞身旁。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青玉“瀟湘”淨瓶

作者: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朱玉峰

規格:131*40*46mm 66g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一見此瓶,便似見一位佳人。彷彿洗盡鉛華、不惹凡塵,又像眉間輕蹙、欲語還休……若說“蘅蕪”圓潤端莊,那麼這一件當真是自有一段風流態度的“瀟湘妃子”林黛玉。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玉質細膩潤澤,色彩沉穩,精湛的工藝造就流暢的線條輪廓,器型頎長素雅,彷彿是觀音菩薩手中所託,只待一支楊柳、一滴甘露……


玉宇瓊瑤——人文美器專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