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非洲回國後發燒39.5℃,除了新冠肺炎,這種輸入性病例也要警惕

(健康時報記者 任璇 齊鈺)

現年33歲的羅先生是杭州人,常年在非洲經商,3月20日回國後開始居家隔離,3月28日晚上,他發燒體溫最高達到39.5℃。從國外回來又發高燒,會不會是得了新冠肺炎?

4月26日,杭州市衛生局官方微信“健康杭州”發佈消息,羅先生入住當地醫院隔離病房後,先後兩次新冠核酸檢測均為陰性。醫院又對患者開展血塗片查找瘧原蟲,經過疾控中心對血片複核後確診為比較兇險的惡性瘧。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確定為輸入性瘧疾病例。

境外輸入性瘧疾與新冠肺炎境外輸入病例都有類似的發熱症狀,也都從國外回來,兩種疾病應該如何進行區分?

輸入性瘧疾多來自非洲

瘧疾是由按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在我國屬於乙類傳染病。瘧疾按類型可分為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惡性瘧等,其中,惡性瘧危害最大,若沒有得到及時診治,可能發展為昏迷和多功能臟器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世界瘧疾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估計有2.28億例瘧疾病例,死亡人數達40.5萬。其中,大部分瘧疾病例發生在非洲區域(佔93%),其次是東南亞區域(3.4%)和東地中海區域(2.1%)。

2020年4月20日發佈的《2019 年全國瘧疾疫情特徵分析及消除工作進展》顯示,2019 年全國無本地原發病例報告,報告境外輸入性病例2673例,長潛伏期病例1例。境外輸入性病例感染地分佈在 4 個洲的55個國家,以非洲為主(74.5%),其次為亞洲(18.2%),南美洲和大洋洲也有少數病例報告。其中,惡性瘧1950例,卵形瘧298例,間日瘧289例,三日瘧97例,混合感染35例。

如何區別瘧疾和新冠肺炎?

男子非洲回國後發燒39.5℃,除了新冠肺炎,這種輸入性病例也要警惕

境外輸入性瘧疾和新冠肺炎區別 齊鈺製圖


江蘇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曹俊博士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瘧疾的主要症狀為發冷、發熱和出汗,此外也會出現肌肉痠痛、頭痛等症狀。僅從症狀區分瘧疾和新冠肺炎有一定的困難,可以根據是否有瘧疾流行區旅行史來判斷感染瘧疾的風險。

如果曾經去過非洲和東南亞瘧疾高流行區,一旦出現發熱症狀應及時去醫療機構就診,並提醒醫務人員自己的高瘧區境外史。醫務人員在防控新冠的同時,對有出國務工或旅行史的發熱患者應考慮開展瘧原蟲檢測,以免耽誤患者病情。

參考資料:

①《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2020-04-20《2019 年全國瘧疾疫情特徵分析及消除工作進展》

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03-04《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