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1)羅馬的興衰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公元前500年,羅馬是意大利半島的一個小城市國家。到公元前200年,羅馬共和國征服了意大利,在隨後的兩個世紀中,它征服了希臘和西班牙,北非海岸,中東大部分地區,現代法國,甚至是偏遠的英國島。公元前27年,共和國成為帝國,並持續了400年。最終,將如此廣闊的區域聚集在一起的成本變得太大。羅馬逐漸分為東西兩半,到公元476年,帝國的西半部已被日耳曼部落的入侵所摧毀。此後,位於君士坦丁堡的帝國東半部延續了多個世紀。

2)遼闊的羅馬帝國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在公元100年左右的鼎盛時期,羅馬帝國從西北的英國延伸到東南的埃及。要弄清楚這個數字有多大,把它與當代美國進行比較是有幫助的。一個明顯的區別是,羅馬帝國的地中海在它的中間,這有助於把人和物資運送到很遠的地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鐵路和電報(更不用說飛機和互聯網)出現之前的幾個世紀裡,皇帝們能夠將如此廣闊的領域維繫如此之久。

3)在羅馬帝國旅行非常緩慢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該地圖提供了關於羅馬領土與當時的交通技術的相對距離的一些觀點。由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它估算出離開羅馬的人到達帝國周圍各個地方所花費的時間。地中海為四處遊走的提供了巨大幫助-地中海西部大部分沿海地區都可以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到達,甚至遙遠的沿海城市(如亞歷山大港和耶路撒冷)也可以在兩週內到達。但是去內陸旅行比較困難。到達帝國中最遙遠的地方,例如英國,可能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當然,從帝國的一端到另一端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研究人員估計,從君士坦丁堡(帝國的最東端)到倫敦(最西端)要花七個星期的時間。

4)公元117年的羅馬省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在公元117年的圖拉真統治下達到了最大規模。為了協助行政管理,羅馬帝國被劃分為不同省份。隨著領土的增加或減少,以及隨著較大的省分為較小的省,省的數量隨時間而變化。在圖拉真(Trajan)下有46個省,到戴克裡先(285-305)統治時,這一數字將增加到96個。在圖拉真(Trajan)時代,該國內部的省份由參議院選出的州長管理,參議院是貴族管理的立法機構。相比之下,邊境省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州長管理。這是一項安全措施。邊境省份需要軍隊來防禦入侵,皇帝擔心如果將這些部隊置於不忠於皇帝的人的控制之下,那個人可以試圖奪權並自封為皇帝。這不是一個無聊的問題-政變和內戰是帝國的一個經常性問題。

5)羅馬征服之前的意大利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CELTS:凱爾特人

Etruscans:伊特魯里亞人

umbrians: (意大利中部)翁布里亞

samnites: 薩姆尼特人

greeks : 希臘

carthaginians : 迦太基人

messapians and : 麥撒比人和阿普利亞人

早年,羅馬人與其他幾個民族共享意大利。羅馬附近的主要力量是伊特魯里亞人。我們對這些人不太瞭解,部分原因是我們還沒有弄清楚如何閱讀他們的獨特語言。但是證據表明,羅馬一直由伊特魯里亞國王統治,直到羅馬人起義並建立共和國為止。這一事件傳統上可追溯到公元前509年。羅馬以東的其他部落則講與羅馬人的拉丁語有關的語言。到了公元前400年,繁榮和技術精湛的希臘人在意大利的南端建立了殖民地。

6)羅馬征服意大利半島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羅馬從公元前340年成為眾多城市國家之一,到264年成為整個半島的主人。征服過程分為三個階段。340年,羅馬與其前盟友,鄰近的拉丁人發生衝突,並在338年服從他們。從326年開始,羅馬與東方的薩姆尼特人作戰,這一衝突一直持續到282年羅馬勝利。羅馬也零星地作戰。在此期間與伊特魯里亞人和高盧人作戰。羅馬隨後將注意力轉向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臘人,與希臘國王Pyrrhus進行了戰爭。Pyrrhus在280和279年贏得了兩次與羅馬人的大戰, 他在那場戰鬥中傷亡慘重,最終最終輸掉了戰爭。

7)與迦太基的第一次戰爭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對意大利的嚴格控制使羅馬成為地中海的主要大國之一。羅馬人開始與隔水相望的另一個崛起的大國迦太基發生衝突。迦太基位於現代突尼斯附近的北非,是航海帝國的首都,以紅色顯示,在西地中海占主導地位。羅馬在公元前264年至146年之間與迦太基(稱為迦太基戰爭)發生了三場衝突。第一次衝突是在迦太基幹預位於意大利南端的西西里島島上的爭端之後發生的。這場戰爭持續了20多年。該圖顯示了戰後的局勢:羅馬獲得了對西西里島,科西嘉島和撒丁島的控制權,這使其首次成為重要的海軍強國。

科西嘉是拿破崙的故鄉;有部電影叫做《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不知大家看過沒有。

8)與迦太基的第二次戰爭:迦太基的漢尼拔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漢尼拔是古代最偉大的軍事頭腦之一。他是迦太基人,出生於第一次布匿戰爭,對羅馬懷恨在心。公元前218年,他領導了一支軍隊,包括著名的幾十頭大象,從迦太基人控制的橫跨阿爾卑斯山的西班牙到意大利北部,開始了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的第二次戰爭。漢尼拔在戰場上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羅馬人能夠組建一支新的軍隊來取代漢尼拔所摧毀的軍隊,而漢尼拔的軍隊還沒有強大到足以佔領羅馬。最後,漢尼拔被召回處理羅馬對迦太基的反擊。他在202年的扎馬戰役中失敗了。羅馬強加了苛刻的條件,奪取了迦太基的海外財產,並解散了迦太基的海軍。然後在149年,羅馬人挑起了第三次布匿戰爭,徹底毀滅了迦太基。

9) 羅馬強大的陣型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共和國早期,羅馬步兵使用的是希臘方陣的一個版本。在這個隊形中,士兵們肩並肩地站在一個緊湊的隊形中,隊形可以有十幾個士兵深。前線的士兵受到一堵大盾牌牆的保護,他們試圖用長矛刺傷敵人。雖然這種隊形在平地上運作良好,但羅馬人發現它對於他們經常戰鬥的丘陵地帶來說太脆弱了。如果隊伍中的差距擴大,它就變得極其脆弱。為了解決這一弱點,羅馬人發展了這裡所示陣型,有時被描述為“有關節的方陣”。羅馬人將他們的步兵分成大約120人的一組,每個人都可以獨立行動,並以棋盤格的形式排列。羅馬人把經驗最差的士兵放在前線(這張照片的最下面),希望敵人在與他們作戰時浪費精力,當他們在更遠的地方接觸到經驗更豐富(裝備更精良)的士兵時,他們會筋疲力盡而無法進行戰鬥。

10)不斷變化的羅馬軍隊文化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4年之間,羅馬征服了西歐,希臘和巴爾幹的大部分地區,中東和北非。結果是羅馬軍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前,兵役僅限於擁有財產的羅馬人,他們將服役數年,然後返回其農場。但是在公元前107年,為了應付對軍事人力的不斷增長的需求,羅馬司令馬呂斯(Marius)向失地農民開放了軍隊,並延長了服兵役的時間。在下一世紀,羅馬軍隊轉變為專職的專業戰鬥部隊。馬呂斯還重組了羅馬人的戰鬥編隊,從交錯的手榴彈移開,轉向了10個稱為“隊列”的較大編隊。在這個編隊中有效戰鬥需要更高的技能,但是專業的羅馬軍團有時間學習掌握。

11)奧古斯都如何馴服羅馬軍隊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瑪麗安改革後,羅馬將軍必須承諾獎勵,要麼是戰利品,要麼是他們回國時獲得的土地,以吸引士兵來到他們的旗幟前。由於指揮官有責任確保這些承諾得到遵守,軍隊越來越感到對這些將軍的個人忠誠,而不是對羅馬國家的抽象忠誠。因此,在共和國晚期(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27年),勝利的指揮官們將軍隊撤回羅馬並奪取權力,以確保他們的軍隊獲得他們所承諾的土地,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這導致了反覆的內戰,最終把羅馬從一個適度民主的共和國變成了一個專制的帝國。這張地圖描繪了公元14年羅馬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去世時羅馬軍團的部署情況。奧古斯都和他的繼任者將羅馬軍隊分佈在邊境,確保沒有一位將軍在任何時候都能指揮羅馬軍隊的一小部分。皇帝通過從國庫支付軍餉來減少士兵對指揮官的依賴。

12)羅馬軍艦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羅馬最初並不是一個主要的海軍強國,但當羅馬人與迦太基人發生衝突時,他們意識到他們需要迎頭趕上。他們立即建造了20艘三桅帆船——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它有3排槳——和100艘五桅帆船——每排槳有5名劃手。從201年戰勝迦太基人開始,羅馬開始要求戰敗的敵人放棄他們的海軍力量,給予羅馬對地中海無可爭議的統治。在帝國時代的頭兩個世紀(從公元前27年開始),羅馬完全控制了地中海,消滅了海盜,不必參戰重大的海戰。

13)凱撒大帝征服高盧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公元前58年,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接管羅馬北部邊境,開始征服高盧,高盧大致相當於現代法國。他正在追隨先賢們的腳步對外征伐,以此來提高自己在國內的聲譽。這張地圖顯示了凱撒的功績。當他在戰役中,凱撒的敵人在羅馬佔了上風,宣佈戒嚴。如果愷撒作為一個公民回到羅馬,沒有他的軍隊作為後援,他將在離開前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審判(這些指控有一定的價值,但他遠非第一個違反規則的羅馬政治家)。但是羅馬法律禁止將軍在軍隊的領導下進入意大利。公元前49年,凱撒率領他的軍隊跨過了標誌著意大利北部邊界的魯比肯河,這是一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步驟。引發了內戰,摧毀了羅馬共和國。

14)凱撒贏得內戰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在內戰中反對凱撒的軍隊是由龐培領導的,龐培曾是凱撒的政治盟友,曾在東部享受過一連串的軍事勝利。這張地圖顯示了凱撒打敗龐貝,然後與龐貝的盟友打交道時的動向。龐貝最初逃到東部;凱撒在跟隨他之前鞏固了對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控制。決定性的戰役發生在公元前48年8月10日,當時凱撒在現代希臘北部的“法爾薩拉之戰”中擊敗了龐貝。龐培逃到埃及,但那裡的官員背叛了他,把他的頭送給了凱撒。此時,凱撒對羅馬的統治已成定局。

15)凱撒大帝被暗殺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朱利葉斯·凱撒並不是第一個向首都進軍並以武力奪取首都的羅馬軍事指揮官,但他是第一個不假裝他維護舊共和國的人。他宣佈自己為終身獨裁者,這與羅馬文化中的一個根深蒂固的禁忌相沖突。畢竟,羅馬的開國傳奇是關於羅馬公民奮起罷黜專制國王的故事。因此,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一群不滿的參議員包圍了凱撒,將他刺死。不幸的是,雖然共謀者認為自己是羅馬共和政體的捍衛者,但他們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恢復共和國的計劃。相反,凱撒的死使羅馬世界陷入了另一場內戰。

16)羅馬第一任皇帝:屋大維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凱撒的死將導致兩個人之間的戰爭,其中一位是凱撒的長期代理人Mark Antony,另一個是凱撒的十幾歲的侄子屋大維,他是凱撒在遺囑中指定的繼承人。這張地圖顯示了戰爭的決定性戰鬥,Actium之戰,在公元前31年。Mark Antony和埃及豔后被屋大維所指揮的海軍攔截。屋大維贏得了戰鬥,Mark Antony逃脫了並且在一年後去世。歷史學家將這一年視為羅馬共和國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年。

17)維蘇威火山的噴發--龐貝城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我們關於古羅馬的最豐富的信息來源之一是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噴發。它摧毀了幾個羅馬城鎮,最著名的是龐貝和赫庫蘭尼姆。

18)龐貝城最古老的公共浴池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沐浴是羅馬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龐貝城有3個公共浴池。在這樣的大型設施中,有男女分開的區域。在較小的設施中,男人和女人會在不同的時間使用相同的設施。羅馬浴場包括許多現代浴池中心所熟悉的設施:更衣室,水溫不同的游泳池和桑拿浴室。羅馬人在洗漱時會談生意並分享八卦。羅馬貴族有時會通過建造更精緻的浴室來贏得群眾的青睞。

19)古羅馬是一個奴隸社會、斯巴達克斯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奴隸制深深地融入了羅馬社會的組織中。羅馬社會的人們有幾種方式可能淪為奴隸。當羅馬人在戰場上佔上風時,他們經常將被擊敗的敵人俘虜並賣給奴隸主。人們也可能由於沒有償還債務或作為對犯罪的懲罰而成為奴隸。但羅馬的奴隸有時可能是高技能的。從希臘世界被俘虜的受過教育的奴隸受到了廣泛的追捧,他們被用來輔導兒童和從事文書工作。當然,許多奴隸對自己的服從地位感到不滿,有些奴隸則反抗。該地圖顯示了最著名的奴隸起義的:角鬥士斯巴達克斯(Spartacus)領導了一支軍隊,該部隊最終成長為12萬被釋放的奴隸。當叛亂最終被鎮壓時,將6000名倖存的奴隸釘在十字架上。

20)希律王,羅馬帝國的附屬國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隨著羅馬的擴張,地中海東端猶太民族的傳統家園受到了羅馬的控制。公元前63年,羅馬軍隊首次入侵龐貝城,公元前40年後,它被希律王統治為羅馬的一個附屬國(圖中為綠色)。希律死後不久,羅馬人就建立了猶太省,此後幾個世紀都在羅馬人的控制之下。公元63年至135年間,猶太人舉行了三次反對羅馬當局的大起義。第三次叛亂被殘酷鎮壓。一位古代歷史學家估計羅馬人為了鎮壓叛亂殺死了58萬猶太人,還有更多的猶太人被賣為奴隸。

21)基督教遍佈整個帝國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耶穌基督在伯利恆的出生地在基督在世的時候是羅馬猶太省的一部分。因此,基督教在早期羅馬帝國(古代世界最和平、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出現並傳播。早期的基督徒和猶太人一樣,面臨著羅馬官員的懷疑。因此,從公元64年到公元313年,基督徒斷斷續續地面臨迫害。但正如這張地圖所表明的,迫害並沒有阻止基督教的傳播。

22)羅馬征服英國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在整個古典時期,英國處於文明的邊緣。凱撒於公元前55年入侵,但並沒有永久統治此地。征服英國始於公元43年克勞迪斯皇帝的統治下,在接下來的40年裡,羅馬軍隊走遍了整個島嶼,包括蘇格蘭最北部。但羅馬人只征服了一個大致相當於現代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地區。羅馬人統治這片領土直到410年,衰落的西羅馬帝國被迫放棄這個偏遠的省份。

23)哈德良長城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哈德良在公元117年至138年統治,是羅馬最有趣的皇帝之一。他的大多數前任通過征服新領土,穩步擴大帝國的規模來尋求榮耀。哈德良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帝國在軍事上已經過度擴張,並在上任後立即將重點放在鞏固羅馬對已經被征服的領土的控制上。他從前任圖拉真(Trajan)征服的東部地區撤出,並與帕提亞人(Parthians)等競爭對手談判達成了和平協議。哈德良長城始建於122年,是這種思想轉變的反映。隨著時間的流逝,帝國的四周將建立起類似的防禦工事,從而將原本處於流動狀態的邊界變成清晰界定的邊界。

24)羅馬帝國與印度和中國的貿易----絲綢之路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絲綢之路,不用過多解釋了;

感謝張騫,感謝漢武帝,感謝所有的漢朝英雄。

25)君士坦丁掌權並使帝國基督教化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即位後對帝國做出了一些深刻的改變。他在拜占庭建立了一個新的帝國首都,並將其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為一個東羅馬帝國奠定了基礎,這個帝國將在西方滅亡後長期存在。更重要的是,君士坦丁是羅馬第一位基督教皇帝。當他登上王位時,他開始把羅馬變成一個基督教帝國。雖然他的一些臣民抵制基督教,但這種改變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因此,基督教在接下來的1500年裡成為歐洲的主導宗教。

26)帝國一分為二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統治著一個統一的羅馬帝國,但這將越來越罕見。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去世後,帝國被君士坦丁的三個兒子瓜分,他們很快就開始相互爭鬥。很明顯,帝國太大了,任何人都無法統治。最後一位統治統一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於395年去世。這張地圖顯示了這種結果:一個永遠被東西方分割的帝國。為什麼帝國變得太大而無法統治?帝國從未完全從三世紀的政治危機中恢復過來,也從未從250年開始的瘟疫中恢復過來,這場瘟疫奪去了數百萬人的生命。羅馬經濟受到重創,一個皇帝根本不可能召集足夠大的軍隊來保護從西班牙延伸到中東的領土。

27)日耳曼人的入侵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隨著財政狀況的惡化,帝國越來越容易受到入侵。一個象徵性的轉折點出現在410年,西哥特人(日耳曼人中的一支)800年來第一次洗劫羅馬。這是一次心理打擊,西羅馬帝國從那以後沒有真正恢復元氣。

28)上帝之鞭----阿提拉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匈奴人阿提拉可能是最著名的入侵者,他在434至453年之間在東歐建立了帝國。羅馬人無法在戰場上擊敗阿提拉,匈奴人甚至強迫羅馬人向他們納貢多年。當阿提拉於453年去世時,他的兒子們就如何分割自己的帝國進行了爭執,帝國迅速瓦解。

29)西羅馬帝國滅亡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羅,西羅馬帝國滅亡。

30)拜占庭帝國的發展

用30張圖片解釋羅馬帝國

歷史學家通常將476年以後的東羅馬帝國稱為拜占庭帝國。476年以後的幾個世紀,拜占庭帝國的人民繼續將自己視為羅馬人,並將帝國視為羅馬帝國。527年,查士丁尼皇帝在拜占庭帝國掌權,並開始了一場征服帝國西半部的運動。到565年去世,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重新奪回了意大利,整個羅馬非洲,甚至西班牙的某些地區。儘管他的繼任者無法控制這些新領土,但拜占庭帝國直到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