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傾心盡力 決勝實幹篤行——雲南中煙對口施甸縣布朗族整族幫扶掠影

決戰傾心盡力 決勝實幹篤行——雲南中煙對口施甸縣布朗族整族幫扶掠影

雲南省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雲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施甸縣開展的以布朗族聚居區為主的整鄉整村推進整族幫扶脫貧攻堅工作,入選國務院扶貧辦“企業精準扶貧綜合50佳案例”,定點幫扶的28個貧困村已脫貧出列23個,剩餘5個村也將在今年按計劃全部脫貧出列。他們的精準扶貧實踐得到社會廣泛認可,雲南網近日對此進行了深入報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雲南中煙幫扶區域群眾收入提高,生產生活改善,人居環境更美好。

開發扶貧

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明天

曾經“一步跨千年”,今朝脫貧再跨越。

布朗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20世紀50年代才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由於歷史欠賬較多,布朗族等“直過民族”是脫貧攻堅中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雲南省先難後易、先行攻堅,創新實踐“一個民族聚居區一個行動計劃、一個集團幫扶”攻堅模式,推動“直過民族”聚居區實現社會形態和物質形態兩個“千年跨越”。

2015年,雲南中煙帶著踐行完成黨中央堅打贏扶貧攻堅戰的任務,對口幫扶施甸縣,重點對木老元、擺榔兩個民族鄉開展整鄉推進整族幫扶。針對布朗族聚居區深度貧困的實際,雲南中煙從安居、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保障、素質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提升七大工程發力。

幫扶以來,一片片經濟林果、中藥材、蔬菜、菸葉、食用菌等規模化種植基地在布朗族聚居區興起,一個個專業合作社、特色養殖場發展壯大,實現了幫扶產業對貧困村、貧困戶全覆蓋,布朗族群眾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就近務工。

2015年,剛剛從雲南農業大學畢業的張海彪抓住雲南中煙對口幫扶的歷史機遇,回到生養他的家鄉——施甸縣擺榔彝族布朗族鄉大中村,在雲南中煙工作隊的支持幫助下創辦了農場,帶著貧困群眾依託地域特點發展生態養殖業。

農場採用“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戶+市場”的運營模式,主要以林下養殖生態土雞和鴨子為主業,年產值達4274萬元。到2019年已帶動124戶農戶發展林下規模養殖,其中建檔立卡戶108戶,每年僅此一項,最高的農戶可以增收21000元。

“我要讓更多的群眾加入林下養殖的大家庭,一起打造品牌,為下一步鄉村振興奠定良好的基礎。”談到未來,張海彪的信心更足了。

產業興旺注入源源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讓布朗族群眾不再靠天吃飯,不再等待救濟,而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撐起生活的美好。如今,木老元鄉人均純收入9387元,比2015年增長107.21%;擺榔鄉人均純收入12060元,比2015年增長96.03%。

長效脫貧

窮窩窮業換成一片新天地

春日的暖陽下,綿延的綠色洋溢勃勃生機。山腰處,木老元鄉中心學校高大嶄新的教學樓,學生宿舍、實驗室、圖書室、運動場沐浴晨輝挺立。校區下方不遠,一棟棟民族風情的住房梯次排開,路、水、電、氣、綠化配套的吾巴拓易地搬遷安置點整潔漂亮。

新校園整合全鄉教育資源,改變了校點分散、學生上學難問題,為師生學習工作提供了優良的環境。“以前的學校只有一個簡易操場,我們用飲料瓶加裝水泥,插上竹竿,當足球訓練的繞杆用。”2018年搬入新校園後,曾經在大地小學教體育的老師蔡春秋,可以帶著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在標準足球場訓練,球隊勇奪保山市青少年校園足球賽冠軍,並代表保山市參加了雲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四級聯賽。

施甸縣轄5鎮8鄉,貧困是普遍現象,特別是兩個民族鄉集山區、民族、貧困於一體,是全縣乃至雲南省扶貧攻堅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整鄉推進,怎麼進?整族幫扶,如何扶?一開始,雲南中煙就進行了深入思考。

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性較強、週期性較長的工程,雲南中煙謀定而後動,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總體要求,靶向發力,綜合施策,七大工程齊頭並進,進行深層次、寬領域、多形式的對口幫扶,缺什麼補什麼,全力紓難解困。

在產業開花的同時,木老元鄉吾巴拓安置點、擺榔鄉得埃烏(意為“布朗山”)安置點、尖山村裡關寨新村等一批安居工程拔地而起,易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的“雙向推動”,徹底解決幫扶地區貧困群眾住房保障問題,不少安置點建成了特色產業村、鄉村旅遊村。

針對基礎設施短板,雲南中煙援助縣、鄉、村、組四級公路建設,協助完成農田水利、電力和網絡基礎設施、黨員活動場所等項目建設,一大批貧困山鄉的路網、水網、電網、互聯網等基礎性工程投入使用,改變了原來刀耕火種的粗放種植傳統,徹底解決了當地群眾出行難、吃水難、用電難、看病難、聯絡難、精神文化匱乏等問題。

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雲南中煙援建善洲實驗學校、木老元鄉中煙教育園區、擺榔鄉中心小學教學綜合樓等工程,對考上大學、高中以及初中、小學成績優異學生進行助學獎勵,當地貧困代際傳遞從根本上被阻斷。截止目前,已資助292名貧困學生,教育扶貧獎勵781人,學生交通補助676人,兩個民族鄉輟學率從2015年的1.2%降至0,大專及以上在校生2015年48人、現在142人。

初心如初

書寫脫貧攻堅的優秀答卷

打工返鄉的群眾徹底排查了沒有,疫情防控知識全都講清楚了嗎,車進不來、貨出不去怎麼辦……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雲南中煙駐施甸扶貧工作隊全體“逆行”回到崗位,關鍵時刻和群眾一起共克時艱。

疫情防控是頭等大事,掛職擺榔鄉副鄉長的張志航主動請纓,參與到擺榔鄉重要監測卡點24小時值守,為布朗族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守在第一線,“這是雲南中煙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工作隊員的職責使命”。

駐木老元鄉木老元村第一書記楊國榮,則在一邊落實疫情防控工作,一邊抓緊聯繫客戶,張羅著把木龍源養殖場每天生產的4萬個雞蛋運走賣掉,“疫情防控容不得半點馬虎,脫貧這個硬任務也要不折不扣完成”。

“要把初心落實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強化‘軍令狀’和‘交總賬’意識,壓緊壓實各單位各部門以及掛職扶貧幹部、駐村工作隊的責任鏈、任務鏈。”雲南中煙黨組書記、董事長陳衛東要求:“各項工作要朝前趕、往實做,工作要更加精準、作風要更加紮實、鬥志要更加昂揚,做到履職盡責、不辱使命。”

目前,除怒族、傈僳族外,雲南省的布朗族等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已經實現整族脫貧,但云南中煙將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內外兼修做好扶貧攻堅的後半篇文章。

對內,進一步壓實責任,聚焦脫貧退出鞏固提升,逐項逐戶做好“清零”銷號;進一步完善資金項目管理臺賬,加快整族幫扶項目掃尾;防範返貧風險,健全脫貧鞏固長效機制;查缺補漏,確保每一戶貧困戶、每一個貧困村都經得起考驗、鞏固得了成果,全面實現高質量脫貧。

對外,破解瓶頸狠抓創新,在促進群眾產業增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上再著力,圍繞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扶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努力起好示範帶動作用,使施甸縣布朗族成為繼獨龍族後又一整族脫貧的典範,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責編:劉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