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縣河東鄉:“五心”幫扶,情暖貧困戶

九江新聞網訊“他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是一個富有愛心的人,他就像我的家人,甚至比我的孩子都要關心我。”這是德安縣檢察院在組織貧困戶座談會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引娣對該縣檢察院陳新河檢察長隨口道出的一句話。這個他,就是河東鄉上畈村駐村第一書記朱金紅。

不忘初心,開啟幫扶之路

2018年9月,因單位工作需要,從沒參與過扶貧工作的朱金紅,到河東鄉上畈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剛接到這個任務,他心裡確實有點打鼓,因為他是一個從安徽考公務員到德安的外地人。雖然在德安工作多年,但對村裡的村情村貌人文地理都不是很熟悉,當地的方言也不通,生怕在和幫扶對象溝通交流的時候聽不懂。為此,他努力鑽研當地方言,平日裡和村兩委的同志一起工作,一起交流;進村入戶時,向群眾學習方言,瞭解村情民風,積極融入當地文化。村裡道路不熟,他就自己繪製地圖;政策不熟,他就各方收集脫貧攻堅工作相關政策和文件,以便因戶施策;他還虛心向前任“第一書記”學習請教,聽取學習他們工作經驗、心得體會。

憑著一顆共產黨員的初心,他發揮“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一戶戶走訪瞭解情況,利用半個月時間就基本摸清了所以貧困戶的基本情況。通過一個多月的接觸,村兩委的同志都說他,扶貧積極性高,人好相處,不怕吃苦,敢於擔當作為。

付以真心,築起互信基石

“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檢察院的領導、感謝幫扶幹部,沒想到你們第一時間就來看望我,謝謝你們!”建檔立卡貧困戶蔣耀華站在自家屋簷下,對幫扶幹部朱金紅大聲說道。

原來,蔣耀華患有帕金森綜合徵,其在中秋節期間自己在家不慎摔倒,因愛人外出買菜,摔倒後想努力自己站起來,導致皮膚在地上大面積磨破。2018年9月25日中秋節後第一個工作日,駐上畈村第一書記朱金紅到貧困戶家瞭解情況時,發現了蔣耀華的傷,並開車帶其到河東鄉上畈村衛生所就醫,在醫院裡醫生為其清洗了傷口,還免費贈送了消炎藥品。衛生所的趙醫生說:“有這樣的幫扶幹部,貧困群眾脫貧就是個時間問題了。”就醫結束送其回家時,朱金紅同志還不忘囑咐蔣耀華老婆要加強護理,勸導蔣耀華要對生活和早日脫貧充滿信心,並送上200元慰問金。所有的點點滴滴都讓蔣耀華的心裡感到溫暖,在幫扶幹部把他送回家時,於是就有了剛開始的一幕。

在幫扶過程中,朱金紅同志注重提升為民服務能力,關注群眾所需,解決群眾實際困難,調解群眾鄰里、家庭糾紛,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拉近與貧困戶的距離,貧困戶有困難首先想到的是第一書記。

事事盡心,解決生活難題

自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朱金紅都把幫助貧困戶增加脫貧致富的能力和途徑作為工作重點。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正國因2014年4月發生交通事故,構成二級傷殘,喪失了生活能力和勞動能力。車禍發生後,張正國只得到施害人桂某變賣出租車的賠償款20餘萬元,還有四十多萬的賠償款沒有執行到位,該筆賠償款在受傷住院期間已經用於了治病支出,後續治療費用沒有著落。

朱金紅同志與張正國的幫扶幹部管榮勳同志,通過各方途徑,最終找到躲避賠償責任的施害人桂某,並聯系公安、法院協調張正國與施害人桂某賠償款支付問題,經溝通後桂某表示不會再躲避,會積極主動對張正國進行事故賠償。並督促負有連帶責任的縣公交公司履行賠償義務。公交公司在首期支付3萬元賠償款後,承諾每年支付張正國一定的賠償款。在此期間,每週朱金紅同志都會到張正國家走訪瞭解情況,關注和督促賠償款償還事宜。截至2019年底,朱金紅同志和他的幫扶幹部先後為張正國一家追回賠償款和申請救助達50多萬元。“要不是你們的真心幫助,我們一家就過不下去了,你們就是我的親人。”張正國的老婆說。

傳遞孝心,弘揚敬老美德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朱金紅在家就素有著孝子之稱,成為駐村書記後,對村裡的孤寡老人格外關注,隔三岔五就到老人們家中坐坐,閒聊家常,讓老人們變得不再那麼孤獨。“朱書記比我兒子都親,兩天不來我就會念叨他。”這是村裡的空巢老人謝彼得常掛在嘴邊的話。謝彼得生有兩個兒子都早年去世,剩下一個女兒在東莞打工,老人家常年一個人在家裡。朱金紅得知情況後,就成了這位老人家裡的常客,幫著搞衛生,曬被子,陪其去醫院看病等,為老人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年初,謝彼得想坐火車到廣東女兒家去過春節,朱金紅考慮年邁行動不便,怕他未趕上火車,便主動開車送他到登上火車,期間一直打電話詢問到哪了,直到其順利到達女兒家才放心。

在朱金紅看來,幫扶村裡的老人是他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可忽視的環節,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老年人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安度晚年。

堅定信心,助推脫貧動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扶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每看見他回到院裡辦事,同事們都會打趣地逗下他:“書記呀,回來了啊。”他也總是臉帶微笑地說道:“嘿嘿,你們就不要打趣我了。脫貧致富的路還很長,啥時群眾真的富起來了,我就回來了。”其實對於他來說,扶貧不是任務,更是一種責任和情懷。在扶貧的過程中,他能夠幫助到別人,自己也是開心的,同時在他們身上也看到了勞動光榮的精神展現,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在這個意義上,付出既是收穫,也是幸福。

通過一段時間和群眾的真誠瞭解,現在的他有個這樣的願望: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的信心,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爭取早日脫貧,堅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實,這樣的願望也是全國所有扶貧幹部的共同美好願望,我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這個美好願望一定能實現。(德安縣扶貧辦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