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商品”的大量出現,或是拼多多給行業的啟發

近日,拼多多方面公佈了上年的財報數據。其中顯示在2019年,共實現10066億元成交額,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年營收則達到了301.4億元。而在不少媒體的報道中,我們都看到這樣的一段評價:“據用戶數等核心數據,創立4年半的拼多多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


就綜合實力來看拼多多方面或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自創立至今如此短的時間裡,就能夠取得這樣驚人的數據表現,無疑也值得外界的側目了。而在拼多多這份亮眼的成績背後,除了運營上的成功之外,外界認為很大程度上也體現出其所瞄準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相當巨大。

“特價商品”的大量出現,或是拼多多給行業的啟發

或許也正因如此,目前除了拼多多以外的其他電商平臺,也已經開始越來越關注下沉市場。在經過初期各平臺輪番上演“團購”大戰後,以淘寶及京東為代表的頭部平臺在面向這一市場時,也拿出了更為成熟的“特價法寶”。


【淘寶特價版:專注C2M,便宜得有理有據】


3月26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特價版上線,因為logo設計頗得“椰樹”之風,甚至還一度被網友誤認作是山寨軟件,而在官方發表聲明證明身份之後,才算是正式出場。與目前的淘寶不同,這款App的官方定位是“以C2M定製商品為核心供給的新平臺”,主打“超級工廠”這一概念,並意圖推進生產工廠對用戶的直髮。而在此之前,阿里巴巴方面還推出了“超級工廠計劃”與“百億產區計劃”,力圖通過從供應鏈上游支撐特價版的商品供給,併為消費端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

“特價商品”的大量出現,或是拼多多給行業的啟發

根據我們的實際體驗來看,淘寶特價版上的商品價格確實對得起“特價”這兩個字,其中可以看到0.6元的數據線,0.7元的手機膜,甚至還設有5.9元的包郵專區。如此感人的價格自然也吸引了不少用戶關注,甚至使得其下載量一度超過淘寶,登上了App Store的榜首。而在在上線一個月後,4月26日阿里巴巴方面也披露了淘寶特價版的成績單,其中顯示有超過10萬商家入駐,整個平臺的商家總數已超過120萬家,其中41%是工廠直供店鋪,因此也越發證明了淘寶特價版這個平臺C2M的“血統”純正,更是讓其特價顯得有理有據。

“特價商品”的大量出現,或是拼多多給行業的啟發

事實上,淘寶特價版並不是阿里巴巴首次嘗試C2M模式,早在2013年阿里方面就曾提出過“淘工廠”的概念,當時有計劃針對產業帶工廠供應鏈進行數字化改造。而此次則從企劃到銷售的生命週期管理、供應鏈,以及金融服務都以產品化的方式提供給工廠,將C2B模式進行得更為徹底。淘寶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曾表示,淘寶方面希望在未來三年為產業帶製造業創造100億筆新訂單,並幫助1000家產業帶的工廠實現產值過億。


【京東內購群:藉助微信,團購來得事半功倍】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的另一電商巨頭京東自然也沒有閒著。近期不少網友發現在自己的微信群中,出現了包含“京東內購群”的刷屏內容,所涉及的商品從日用品、服飾,到零食應有盡有。並且重點在於,每一個“京東內購群”的消息中,在闡述相關產品後下方都會標識出“京東價”與“內購價”,甚至“內購價”往往會是“京東價”的5-6折,也著實令人心動,而下方的商品鏈接也更是免去還需App內跳轉之苦,極為簡單就能購買。

“特價商品”的大量出現,或是拼多多給行業的啟發

從相關消息所附帶的鏈接來看,這無疑是通往京東官網的,不過在點擊之後大多數情況下先看到的是提醒先領取優惠券,然後才能根據頁面提示一步一步進入實際的商品鏈接。而且到最後確認購買時往往還會採用拼購模式,必須集齊兩人或以上下單,拼團才能成功並以“內購價”買到。而即便是還需要拉人頭湊團購,這種鏈接的分享顯然也十分的簡單方便。

“特價商品”的大量出現,或是拼多多給行業的啟發

圍繞著這個“京東內購群”的玩法,我們能明顯看到典型的社交裂變+優惠補貼+團購三種玩法結合。通過微信群這一渠道,“京東內購群”得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的擴展,原價與“內購價”的差距也進一步吸引著用戶點擊,大力度優惠券的隨意領取無疑也強化了將潛在用戶轉化為新增用戶的效率,並且拼購模式自然也促使了用戶將鏈接進行自發擴散。但現在可能唯一讓人有些苦惱的是,家中長輩沉迷“內購”的情況下,或許又將重現當年商品鏈接刷屏的境況。


【發力特價,其實並不為了“狙擊”拼多多?】

淘寶與京東在這個時間點針對性的拿出“特價商品”這個法寶,顯然很容易讓外界以為是在“狙擊”拼多多。但其實動機可能比單純“狙擊對手”要負責得多,畢竟對於淘寶與京東這兩個電商平臺來說,它們其實能遠比拼多多更切實的感受到行業天花板所帶來的壓力。根據官方資料顯示,2017年手機淘寶的新增用戶量僅為328.6萬,雖然高於京東的105.1萬,但新增用戶量放緩的趨勢,自然也是很容易看到的了。隨後也幾乎是在同一時間點前後,淘寶方面啟動了“淘寶直播”。

“特價商品”的大量出現,或是拼多多給行業的啟發

包括國盛證券研究所在內的相關機構都曾發佈數據顯示,只有大約10%-20%的消費者是計劃性購物,大多數消費者一開始並沒有明確目的,屬於非計劃性購物。而產生非計劃性消費的主要來源多為“經周圍好友推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種草”。所以當時淘寶方面推出的“淘寶直播”,目的自然就是為了撬動80%的非計劃性購物市場,而從目前來看,“淘寶直播”確實培養出了李佳琦及薇婭這樣的頭部主播。


而另一邊的京東自然同樣也感受到了“天花板”的壓力,因此近年來也在不斷試圖擴展3C以外的其他品類,尤其是服飾及日用品等快消品類,以進一步擴展平臺發展的空間。

如今,拼多多已經展現了在電商中融入社交裂變玩法所創造的擴展效率,也揭示了“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自然也就引發了原本就苦於行業天花板壓力兩大巨頭的注意。在經過了前期嘗試,在淘寶與京東拿出相對成熟的產品投入這一戰局後,或許也意味著未來圍繞著“特價商品”將會有新一輪的競爭即將開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