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常見病害:茶白星病,茶支紋葉枯病,茶輪斑病的防治方法

1

茶白星病

又稱點星病,安徽,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四川,雲南,貴族等省茶區均有茶白星病發生。

主要為害嫩葉,嫩芽,嫩莖及葉柄,以嫩葉為主。嫩葉染病初生針尖大小褐色小點,後逐漸擴展成直徑為1-2mm的灰白色圓形斑,中間凹陷,邊緣具暗褐色至紫褐隆起線。

茶樹常見病害:茶白星病,茶支紋葉枯病,茶輪斑病的防治方法

當溼度大時,病部散生黑色小點,病葉上病斑數達幾十個至數百個,有的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形大斑,葉片變形或捲曲。

葉脈染病,葉片扭曲或畸形。嫩莖染病,病斑暗褐色,後成灰白色,病部也生黑色小粒點,病梢節間長度明顯短縮,百芽重減少,對夾葉增多,嚴重的蔓延至全梢,形成梢枯。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在病葉或病莖中越冬。

第二年春茶樹初展期,分生孢子器中釋放出大量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在溼度適宜時侵染幼嫩莖葉,經1-3天潛育,開始形成新病斑,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重複再侵染,使病害不斷擴展蔓延。

茶樹常見病害:茶白星病,茶支紋葉枯病,茶輪斑病的防治方法

該病屬低溫高溼型病害,氣溫16-24度,相對溼度高於80%易發病。

每年主要在春,秋兩季發病,5月發病高峰期。高山茶園或缺肥貧瘠茶園,偏施過施氮肥易發病,採摘過度,茶樹衰弱的發病重。

防治方法:

a.分批採茶,及時採茶可減少該病侵染,減輕發病。

b.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增施復混肥料,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

茶樹常見病害:茶白星病,茶支紋葉枯病,茶輪斑病的防治方法

2

茶支紋葉枯病

為害葉片,新梢,枝條和果實上也可發生。老葉和成葉上的病斑多發生在葉緣或葉尖,初為黃褐色水浸狀,半圓形或不規則形,後變褐色。

一週後病斑由中央向外漸變灰白色,過緣黃綠色,形成深淺褐色,灰白色相間的不規則形病斑,並生有波狀,雲紋狀輪紋,後期病斑上產生灰黑色扁平圓形小粒點,沿輪紋排列。

嫩葉和芽上的病斑褐色,圓形,以後逐漸擴大,成黑褐色枯死。嫩枝發病後引起回枯,並向下發展到枝條。枝條上的病斑灰褐色,稍下陷,上生灰黑色扁圓形小粒點。果實上的病斑黃褐色,圓形,後成灰色,上生灰黑色小粒點,有時病部開裂。

茶樹常見病害:茶白星病,茶支紋葉枯病,茶輪斑病的防治方法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盤或囊殼在樹上病葉或土表落葉中越冬。第二年春在潮溼條件下形成分生孢子,靠雨水和露滴由上往下傳播。

病菌孢子萌發侵入後經5-18天形成新病斑,全年除冬季外,可多次重複侵染,越冬子囊殼形成子囊孢子遲。

子囊孢子要在4,5月才成熟並飛散,本病是一種高溫高溼型病害,全年以6月,8月下旬,9上旬發生最多。

樹勢衰弱,幼齡和臺刈後的茶園以及遭日灼的葉片易於發病,大葉型品種一般表現感病。

茶樹常見病害:茶白星病,茶支紋葉枯病,茶輪斑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a. 建茶園是選擇適宜的地形,地勢和土壤。

b. 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如龍井,福鼎白毫,臺茶13號,鐵觀音,梅佔,龍井群體種等較抗病。

c. 秋茶採完後及時清除地面落葉並進行科耕,把病葉埋入土中,減少第二年菌源。

d. 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生物活性有機肥或茶樹專用肥提高茶樹抗病力。

e. 加強茶園管理,做好防凍,抗旱和治蟲工作,及時清除園中 雜草。

茶樹常見病害:茶白星病,茶支紋葉枯病,茶輪斑病的防治方法

3

茶輪斑病

又稱為茶梢枯死病,分佈在全國各產茶區,主要為害葉片和新梢。

葉片染病,嫩葉,成葉,老葉均見發病,先在葉尖或葉緣上生出黃綠色小病斑,後擴展為圓形至橢圓形或不規則褐色大病斑,成葉和老葉上的病斑具明顯的同心輪紋,後期病斑中間變成灰白色,溼度大時出現呈輪紋狀排列的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子實體。

嫩葉染病時從葉尖向葉緣漸變軒褐色,病斑不整齊,焦枯狀,病斑正面散生煤汙狀小點,病斑上沒有輪紋,病斑多時常相互融合致葉片大部分佈滿褐色枯斑。

茶樹常見病害:茶白星病,茶支紋葉枯病,茶輪斑病的防治方法

嫩梢染病尖端先發病,後變黑枯死,繼續向下擴展引致枝枯,發生嚴重時葉片大量脫落或扦插苗成片死亡。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葉或病梢上越冬,第二年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從茶樹嫩葉或成葉傷口處入侵,經7-14天潛育引起發病,產生新病斑,溼度大時形成子實體,釋放出成熟分生孢子借雨水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

防治方法:

a. 選用龍井長葉,藤茶,茵香茶等較抗病或耐病品種。

茶樹常見病害:茶白星病,茶支紋葉枯病,茶輪斑病的防治方法

b. 加強茶園管理,防止捋采或強採,要千方百計減少傷口。機採,修剪,發現害蟲後及時噴灑殺菌劑和殺蟲劑預防病菌入侵。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溼氣滯留,可減輕發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