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高校需要更多“手寫雨課堂”式的大作業

我們的高校需要更多“手寫雨課堂”式的大作業

前段時間,清華自動化名為“C++手寫雨課堂”的大一作業在社交媒體上走紅。

評論都說這作業就連互聯網公司的工程師也做不到,然而我想說:我們的高校需要更多“手寫雨課堂”式的作業,面對類似的作業,我們也不應該僅僅是調侃。

一直以來,一流的高等學府都是每個學生和學生家長的追求目標。“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這樣的信條也鞭策著每一個求學者。

然而,越是一流的高等學府似乎越偏向理論知識的教授,實踐能力往往成為學生的弱項,這還不是我們需要“手寫雨課堂”式作業的根本原因。

傳統偏向理論知識教授的問題在於其無法最大可能讓學生突破認知邊界產生好奇心。更重要的是缺乏實踐就會缺乏質疑能力,沒有了質疑能力就不會主動學習和創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們的高校需要更多“手寫雨課堂”式的大作業

再正確的科學規律,技術都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挑戰,被顛覆。

我們的人類社會就是在科技不斷被挑戰,顛覆,重新塑造才會有如今飛速的發展。那些在各個領域取得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實踐出真知。

世界上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有顛覆現有技術的天分,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學生時代我們就僅需要學習理論知識而忽略實踐,哪怕實踐有多大挑戰。

實踐不僅僅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更是我們建立質疑能力的重要來源,而質疑和好奇恰恰是主動學習創造的兩大內在動力來源。

突破認知邊界才會有內在驅動力

我們的高校需要更多“手寫雨課堂”式的大作業

雖然如今的互聯網非常發達,但是互聯網內容繁雜,參差不齊,也沒有有效的引導。畢竟,改變認知不僅僅需要內容的傳遞,更需要有高效的內容吸收和提煉的過程。

唯有在大學的生活學習中,讓學生接觸到前沿科技,工作實踐進而拓展認知才是激發學生好奇心和自身學習驅動力更加有效方法。

結語

我們的高校需要更多“手寫雨課堂”式的作業,不是說非要有這種難度極高,不符合目標學生完成的作業。畢竟,作業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打分,為了完成。

這種偏實踐,更貼近真實工作場景的作業能夠幫助學生將其所學理論知識同實踐相結合。這不僅僅會讓學生更熟練的運用所學知識,加深印象,更能夠引起學生對於知識應用的好奇。

我們的高校不缺少理論知識的積累。缺少的是對學生質疑能力,好奇心的建立和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