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第一天,Uber將成為IPO虧損程度最大的美國新股?

導讀:走過十年坎坷的創業路後,全球共享出行巨頭Uber走到了紐交所門口。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硅谷多年來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IPO)結果不及預期。北京時間5月9日凌晨,共享出行鼻祖優步(Uber)公佈發行價45美元,使得其估值為824億美元,僅略高於去年最後一輪融資的760億美元。

美股收盤後近一個半小時,Uber表示將IPO發行價定在45美元,擬發行1.8億股普通股,並於5月10日週五正式在紐交所以交易代碼UBER上市。

對於4月底上市公告中定價為44至50美元的Uber,45美元無疑是在區間的底部。Uber發行價和估值低於此前預期,主要由於市場環境和投資心態。受貿易緊張情緒影響,道指近期深跌超700點,科技股領跌大盤,標普500指數跌近3%。而其競爭對手Lyft,在業績向好的基礎上連續大跌,昨天就大跌超過10%。

市場曾經對這家公司寄予厚望,稱其為“交通界的亞馬遜”,去年年底,華爾街預期Uber上市後市值將在1200億美元左右。但從數字來看,儘管市場份額和業務領域不斷拓展,公司仍然面臨著高額虧損以及遙遙無期的盈利可能。

在45美元的價格上,預計明日上市的優步將籌資81億美元。儘管其規模遠遠小於此前預期的最高融資100億美元,但仍然是今年以來美股最大規模的IPO,也是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IPO交易。

上市第一天,Uber將成為IPO虧損程度最大的美國新股?

不斷下調的定價

雖然此次上市鞏固了優步作為美國最大科技公司的上市地位,但對於那些有更大夢想的投資者和高管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小規模的希望落空。

Uber的上市過程就是不斷調低定價的過程,而45美元的發行價也開創了硅谷創業公司上市的先河:炙手可熱的科技公司上市熱潮中,只有Uber將定價位於區間底端,而此前Facebook, Twitter和Snap的定價都遠遠高於預期。

4月26日Uber向美國證監會遞交的文件顯示,IPO定價區間為44至50美元,計劃發行1.8億股,令估值區間為737億至838億美元;若充分稀釋股權後,估值區間為805.3億至915.1億美元,均低於去年華爾街預期的1200億美元。

定價下調並不出意料。在上市前的一週內,有關定價的消息層出不窮。5月8日據多家主流媒體報道,Uber預計將IPO發行價設在目標區間44至50美元的中部或下端。同時,高盛部分高淨值私人理財客戶可按IPO價格的40%折扣,將所持Uber債務轉換成IPO新股。

這一定價策略也可以說是參考了競爭對手Lyft一個月前的慘痛失敗。因為路演時被投資者熱捧,最終設定的72美元發行價位於上調後的區間上限,籌資額和估值都遠高於公司最開始的預期。

上市第一天,Lyft盤中最高漲23%,收漲8.7%,成為美股當日交易量最大的個股,結果上市第二天就破發且跌入了技術位熊市。目前Lyft較上市後峰值回落38%,較IPO發行價跌近24%。

上市第一天,Uber將成為IPO虧損程度最大的美國新股?

根據《紐約時報》的最新報道,潛在投資人對目前優步的低發行價非常有興趣。承銷人希望,通過壓低發行價,能夠實現上市首日的暴漲。

虧損最多的新股

除了低開高走,讓優步定價謹慎的原因還在於不斷燒錢卻增長放緩的商業模式。

Uber將成為IPO上市時虧損程度最大的美國新股。

根據4月11日Uber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Uber淨收入為9.97億美元,調整後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虧損18億美元,雖然淨虧損較2017年的40億美元收窄,但營收增速、用戶增長和主營的叫車業務收入增速均放緩。

上市第一天,Uber將成為IPO虧損程度最大的美國新股?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與上市前路演表示,他們對Uber提出的最主要問題是,鑑於市場規模,該公司還能維持多久的強勁增長。

“增長”是Uber的關鍵詞,多年來其一直在“燒錢”尋求增長,以至於連年淨利潤都錄得負值。但其王牌業務網約車的收入增長從2018年三季度開始便止步不前。第四季度總營收甚至出現收縮。

公司也公開表示,預計運營支出“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大幅增加”,“可能無法實現盈利”。

但華爾街卻給其另外一種解釋,即交通界的亞馬遜。

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Ygal Arounian在研報中提到,Uber是為食品外賣、貨運和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機會的平臺,正在“捕捉完全變現的潛力”。“說它只是一個汽車共享平臺,會低估了整個公司未來數年內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消費者分佈生態系統的DNA。”

Uber在上市文件中描繪的宏圖也不只包括打車和外賣,還涉及自動駕駛、機器人配送等交通運輸相關細分場景,目標是“把停車場變成公園”,“讓人忘掉私家車”。

上市第一天,Uber將成為IPO虧損程度最大的美國新股?

數百名中國前員工持股慶祝

“我們最近經常聚會,大家已經開始慶祝了。”5月10日,原Uber中國的一名前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已經在3月31日收到了公司發來的郵件:

“您被認定為Uber前員工,並持有未兌現的RSU(限制權益股票),股票期權,或者(SAR)股票增值分紅。Uber將根據您歷史工作檔案中的信息,給發送與您的未償還資產相關的信息。”

上市第一天,Uber將成為IPO虧損程度最大的美國新股?

從2013年下半年正式進入中國,到被滴滴收購,Uber中國大約運行了30個月的時間。在2016年Uber中國退出後,當年的700多名員工手中仍然持有期權。如今,終於等來了兌現的一天。

“其實股票價值並不是很多,象徵性地吧。但是全員持股且一直持有,可以說是細節致勝了。”在另一名Uber中國前員工看來,Uber的做法可以說是非常負責任。

事實上,美國互聯網公司在員工激勵層面上,表現都非常人性化。2017年2月17日,有消息稱,Uber提出一項計劃,在該公司供職至少4年的員工,可出售其所持股票的最多10%。這一計劃旨在留住長期員工,出售持股的員工,將在很多個月的時間裡分批拿到現金,在此期間他們必須留在Uber才行。

一系列的計劃,旨在留住人才。不過,對於搶先一步上市的競爭對手Lyft,當前股價已遠遠低於發行價。也正是基於雙方燒錢爭奪市場份額的現狀,有投資人士認為Uber在IPO定價方面偏向保守,而高盛和軟銀則成為背後最大的機構受益者。

上市第一天,Uber將成為IPO虧損程度最大的美國新股?

圖/新華社

最大贏家是高盛和軟銀

作為Uber最大的單一股東,日本軟銀旗下的全球最大科技投資基金願景基金持有Uber 16.3%的股份,本次將至少賬面浮盈30億美元,2018年初願景基金按照公司估值480億美元入股了近80億美元。

Uber的第二大股東是美國知名風投機構Benchmark,持股8.5%。第三大股東是創始人兼前任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他因各類醜聞在2017年被“踢出”管理層。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豐田汽車等關注新型交運方式的公司也參過股。

此外,作為主承銷商之一的高盛也將在Uber這筆“押注”中收穫頗豐。彭博社本週指出,如果Uber上市順利並獲估值區間上限,高盛將獲6億美元回報,回報率為12000%。2011年,高盛運用自有資金向Uber投資了500萬美元,目前仍持有1000萬股Uber股票。高盛也向軟銀出售了部分Uber持股並獲利。

點擊【瞭解更多】查看更多Uber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