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界河口鎮:靠生態造林和管護實現穩定脫貧

本報呂梁4月19日訊(記者歐志強)春回大地萬物蘇,植樹添綠正當時。記者從呂梁市嵐縣界河口鎮瞭解到,該鎮提出林業資產收益聯結扶貧模式,並在全鎮率先推行了購買式造林試點工程,鼓勵村民組建造林合作社,變“要我造林”為“我要造林”,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

目前,該鎮通過購買式造林方式,累計實施荒山造林17358畝、實施退耕還林11032畝、野生沙棘林改造10000畝。種植油松20858畝,種植大果沙棘7532畝,改造野生沙棘林13000畝,共計貧困戶421戶1373人依靠生態造林、生態管護實現了穩定脫貧。

在探索生態扶貧、生態脫貧的實踐中,該鎮引進了中蒙雜交雜雌1號沙棘品種,將退耕還林工程、野生沙棘林改造納入試點,變生態綠化為沙棘經濟林產業,使農民前期造林勞務有收入、幼林撫育管護有收入,再加上將來成片經濟林進入盛果期的分紅收益,短、中、長相結合,讓貧困戶脫貧更有底氣。

“不要看著苗苗小,其實它是個搖錢樹,這個在栽培期間,我們掙的是勞務費,五年掛果以後,它可以做成沙棘飲料,我們還可以土地入股分紅,將來這個賣了後,也有產業分紅款,所以說我們的生活是有保障的。”界河口鎮晉綠林扶貧攻堅森林管護專業合作社社員安挨成欣喜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