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難重重,唯有自律是良方

人生苦難重重,唯有自律是良方


小時候,喜歡跟著父親到田地裡去,因為那裡有著許許多多的樂趣。


我可以無憂無慮地在草叢中追捕蚱蜢,在小溪兩旁的水草中抓蝦,也可以在涼爽的老樟樹下盪鞦韆。


只要能夠拿來把玩的東西,儘可以隨心所欲,童年無忌。而當自己漸漸長大,再到田地裡去,同樣的場景,卻是不同的心境。


那是我上初中的一個農忙假,回到家裡幫忙收割,火辣辣的太陽炙烤了一天的大地,可以吸取去所有的樂趣,也消磨了一個人所有的耐心。


當夕陽西下時,我們一家三口,終於把兩畝的水稻收割完畢,父親把打包好的一袋袋稻穀扛到老樟樹下,然後摘下草帽,坐在谷袋上,悠悠地抽起來煙。


他抬頭遙望著即將西下的夕陽,一口一口緩緩吞吐著菸圈,沒有失去耐心,沒有抱怨,也沒有絲毫得緊張,他神情怡然自得,似乎沒有經過這麼勞累的一天。


我忍不住問他:你就這樣一日復一日在這兩畝地上耕作,不覺得很無聊,生活很苦難嗎?


他扇著草帽有一搭沒一搭地回答我:人生事,到處是苦難,那裡都一樣,你去耕作了,還有兩碗飯吃,你不去耕作,那才有災難。


我不理解父親的話,很長時間也不理解。上初中時,我開始到鎮上去,我覺得鎮上的人沒有苦難。


他們不用下地耕作,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而且生活規律,沒有憂慮,不用為自己的小孩上學四處借錢。他們就是天底下真正幸福得人……


當然,就如上初中時我回到家裡的農田去時的心境一樣,當現在我再回到小鎮上去,面對同樣的場景,也是不同樣的心境。


生活在小鎮上的人,形形色色,他們不用下農田,不用風吹日曬,但他們每個人同樣都有他們每個人的苦難。


炊腸粉的那對小夫妻每天凌晨需要四點多就起來準備材料,然後在蒸爐前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每天晚上十一點才開始收攤。


送外賣的小哥在無人知曉的角落裡盯著手機,當有人下單時就快速行動,排隊、打包,然後穿梭在寂靜的黑夜裡,盯著凜凜寒風或傾盆大雨。


當年在街邊擺攤得少年,現在已經成為三個孩子的父親,還依然再賣著水果……


或許,他們都感覺到生活的苦,感覺到生活的難,在他們日復一日的勞作裡,就是充滿裡各種各樣的苦難!


但是,就如父親當年所說的,他們在各自的“一畝三分地”裡認真地“耕作”,他們並不會有什麼“災難”。


面對苦難,賣腸粉的小夫妻,每天精神充沛,耿直厚道,熱情好客,生意越做越好,從他們洋溢著笑容的臉上看到的不是苦難,而是幸福。


送外賣的小哥,他說當他外賣送到用戶的手中,用戶對他說聲“謝謝”時,他就感覺得到裡五星好評。


賣水果的那位三個孩子的父親,他說他擺攤十幾年,從幾十元進貨,到如今能租100多平方的商鋪做生意,他感覺人生很富足。


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春節,籠罩在疫情的恐慌之下,整個小鎮也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沒有煙花、沒有遊神、沒有萬人空巷的街頭。


但是,就在正月初十早上,當我清早從小鎮啟程,回到城裡上班時,路過炊腸粉的那家小店,包裹著青灰的晨光,在橘黃的燈光下,那對年輕的夫婦戴著口罩,認認真真地準備著材料,迎接依稀的客人……


在那一瞬間,我對父親當年說的話,似乎有裡更深刻的理解:我們的生活苦難重重,自律是良方。


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就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我們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它主要包括尊重事實、承擔責任、推遲滿足感、保持平衡四個方面。


尊重事實,意味著如實看待現實,杜絕虛假,因為虛假與事實完全對立。


在我父親樸素的價值觀裡,就認識到苦難的普遍存在,並認識到人生的問題和痛苦具有非凡的價值。


他了解事實,就不會思維混亂,不會產生虛假、錯覺和幻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秋收,依時令而行。所以不管他面對多重的農活,他都能安然若泰,得心應手,從容處之。


儘管有時尊重事實會帶來痛苦,但要讓心靈獲得成長,讓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盡全力,永遠尊重事實,乃至獻身真理。


因為敢於面對事實的人,就能夠心胸坦蕩地生活在天地間,也可藉此擺脫良心的折磨和恐懼的威脅。


承擔責任,意味著我們既不自怨自艾、自顧自憐,也不滿腹牢騷、怨聲載道,而是要及時解決人生的難題。


父親年輕時還經營過一個小糖廠,但後來宏觀經濟不好,成品紅糖滯銷,成堆的甘蔗任由腐爛,糖廠熄火、關門大吉。


當時又是年關將至,父親手頭沒有足夠的錢給糖廠的師傅和工人發工資,就在過年的時候買來一些茶葉,挨家挨戶上門拜訪、道歉。


等到開年後,他就把糖廠的機器賤價變賣了,一點一點去還債。日子很不好過,但他沒有抱怨,而是積極承擔後果。


餵豬、養牛、墾荒種植,窮人失敗一次就倒下了,但他卻在黃土地裡不屈不撓地生長。


那時的生活,我都能感覺到處都是苦難和憂傷。但父親就是能夠正確評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該為何人、何事負責,既是他的的責任,也是無法逃避的問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可以看到很多人感覺自己不能夠‘對付’或者改變現狀,因此產生恐懼、無助感和自我懷疑的人。


他們覺得自己出生不好、工作壓力大、上司沒人性、社會不公等等,但卻從未真正思考過自身的問題。


他們總想逃避自由,不能夠為他們的問題、他們的生活承擔責任。他們感到乏力,在於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力量。如果不想承擔責任,那他永遠都會感到自己是個犧牲品。


生活苦難重重,但不能逃避。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


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幹農活是十分勞累的事情,早稻要在清明前後播種,等到六月天才能收割。這中間的三四個月,要除草、施肥、施藥、澆灌……


如果那個環節省略了,結果就可能是“顆粒無收”。


父親希望我能夠上學、進步,能夠比他那一輩人過得好些,總是自覺地、有計劃地往田地裡去勞作,而不是和他人閒聊、喝茶,不沾染賭博惡習,他延遲了對自己生活對滿足來換取下輩人得成長。


而我們得生活中,大部分人擁有足夠的自制的人,能避免貪圖一時安逸的惡果,卻有相當數量的人不懂得推遲滿足感,最終成為失敗者。


我想,這裡也有為人父母者的過錯。


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並奉之為最高準則。父母的生活混亂不堪、任意妄為,孩子們同樣照單全收,並視為不二法門。


要讓孩子養成推遲滿足感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律;要讓他們養成自律意識,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保持平衡,換句話說,自律本身仍需要特殊的“約束”。


因為自律,是艱苦而複雜的工作,我們需要擁有足夠的勇氣和判斷力。


為使人生規範、高效、務實,我們必須學會推遲滿足感,要把眼光放遠。還要儘可能過好眼下的生活,要通過適當的努力,讓人生的快樂多於痛苦。


就如勞累了一年的父親,在春節時,總要宰雞宰鴨、買一雙錚亮的“健康”牌“皮鞋”、有儀式感的選春聯、貼春,親自下廚,一醉方休!


人生苦難重重,但可以通過自律去解決,並實現自我的成長。


我想,就如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大師斯科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裡所言: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