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喜字的來歷

關於該字符的傳說,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話說明朝永樂年間,蘇州有一書生叫方明秋,他去杭州趕考,途中見一大戶人家,門上貼有半幅對聯上寫“走馬燈,燈走馬,燈滅馬停蹄”

方明秋心想顯然是在等人對下聯。繼續往前走到了翰林院,又見翰林院大門也有半幅對聯,上寫“旗飛虎,虎飛旗,旗卷虎藏身”方明秋此時腦中便浮現出在路上大戶人家門口的另半幅對連。當主考官對所有的參考學子說:諸位學子們聽了,今天的考試題目是大門口的半幅對聯的下聯。說罷學子們都在一間屋子裡開始了答題,每個房間都有一人把守,時間是一炷香交卷。這時方明秋胸有成竹,並移花接木的很快就寫完了,字跡工整漂亮,答道“旗飛虎,虎飛旗,旗卷虎藏身。”下聯是:“走馬燈,燈走馬,燈滅馬停蹄。”立馬叫開大門交卷,主考官拿到試卷立馬上報朱棣皇帝,說發現一奇才!並把題目向朱棣說明把試卷上交。

雙喜字的來歷

朱棣看完立刻用硃砂筆點了頭名狀元,主考官十分歡喜便對方明秋說:“狀元公,老夫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方明秋說:“大人請話請直說。”“老夫有心請你去我府上做客,不知你意下如何?“方明秋當時就應下了,並與主考官同行至家中。方明秋到了門前發現原來那戶半幅對聯的大戶人家便是主考官的家,主考官請方明秋入座,盛情接待,正在酒過三巡後主考官又說:“老夫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方明秋說您但講無妨,主考官說:“你看到了我的大門貼的半幅對聯了嗎?其實老夫早有了下言,誰對這半幅對聯就是我的女婿.”方明秋聽後立即跪倒在地,並口呼拜見岳父大人!“賢婿快快請起!今天就是個好日子,丁對丁,卯對卯,不如今日就與我女兒拜天地?”有說:“你今天又得了頭名狀元,雙喜臨門,這叫喜上加喜!”

雙喜字的來歷


方明秋帶著三分醉意,揮筆在紅紙上寫了一個大雙喜字,“囍”讓人貼在門上,並隨口吟道,“巧對聯成雙喜字,馬燈飛虎結姻緣。”

從此雙喜字便被傳開了,其後在結婚時都貼雙喜字,在我國民間開始流行。

雙喜字,在漢族流傳,吉祥圖案,以兩個喜字組成的圖符。是漢族民間裝飾洞房的習俗之一,古今普遍流行,婚禮中剪出大紅雙喜字貼於洞房中堂,指新婚男女雙方共同迎接喜慶的一天,表示喜慶與祝福。

雙喜字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