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華醫療為啥叕要賣手裡的醫院?

經濟導報記者 韓祖亦

相對於新華醫療(600587)的年度淨利潤額,此前已在2016年至2018年連續三年為負的扣非後淨利潤,則更加受到市場關注。

遺憾的是,根據18日披露的2019年年報,新華醫療在2019年的扣非後淨利潤依舊為負,虧損2934.69萬元。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卻高達8.61億元,比上年同期2278.41萬元大增3680.33%。

這其中堪稱“天上地下”的差距,主要在於報告期內公司出售了子公司長光華醫8.20%的股權和威士達60%的股權。而這樣的“賣賣賣”,還在延續中。在披露年報的同時,新華醫療宣佈擬掛牌轉讓南陽市骨科高新區醫院有限公司(下稱“南陽骨科高新區醫院”)80%的股權。

為何要“出手”?

資料顯示,南陽骨科高新區醫院成立於2014年4月21日,其註冊資本為1060萬元,其中新華醫療的全資子公司新華泰康認繳出資額848萬元,佔其註冊資本的比例為80%,實際出資169.6萬元;韓富強認繳出資額212萬元,佔其註冊資本的比例為20%,實際出資42.4萬元;其經營範圍包括醫療、醫院運營服務、技術服務、技術諮詢;藥品、醫療器械I、II、III類、醫用耗材銷售;房屋租賃等。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及2019年,其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861.40萬元、5830.85萬元,淨利潤則分別為888.49萬元及366.95萬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南陽骨科高新區醫院資產總額為2.19億元,負債1.72億元,所有者權益2417.89萬元。

那麼,既然南陽骨科高新區醫院並非是經營不善的虧損資產,新華醫療又為何要“出手”呢?

“該醫院目前尚處於建設中,醫院建設完成並形成穩定收入和盈利前,仍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人員和管理成本。”新華醫療表示,為降低公司經營風險,更好地促進主業發展、優化產業佈局,公司結合“整合、升級、提效”的管理方針,綜合考慮投資成本等因素,同意全資子公司新華泰康掛牌轉讓南陽骨科高新區醫院80%股權。

在掛牌價格方面,本次採用資產基礎法對該醫院100%股權進行評估,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在《評估報告》中稱,以2019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該醫院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值為2283.29萬元,最終評估結果按照經國資管理單位備案的評估結果為準。新華醫療後續將根據國資管理單位的底價確認結果,作為向產權交易中心申請公開掛牌轉讓標的資產的掛牌價格。

是否存在盈餘管理的動機?

事實上,頻繁地進行資產處置,是在經歷了大規模外延式擴張之後,新華醫療近年來給市場帶來的深刻印象。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新華醫療2017年先後處置了淄博眾康醫藥連鎖有限公司、長沙弘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股權,年度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為1.04億元,包括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1.03億元;2018年又處置了上海方承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相關股權,年度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4545.10萬元,包括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3165.82萬元。

到了2019年,新華醫療的“賣賣賣”更為大手筆。其中,公司以1.07億元為轉讓底價掛牌出售了長光華醫8.20%的股權。2019年5月13日,公司收到股權轉讓款1.13億元。

更大的一筆則是威士達60%的股權,新華醫療全資子公司華佗國際將其轉讓給華檢醫療,轉讓價格為12.34億元,其中,8.23億元以華檢醫療向華佗國際發行華檢股份對價支付;4.11億元由華檢醫療以人民幣或等值美金支付。交易完成後,華佗國際將不再直接持有威士達的股權。

不過,公司也通過對威士達與華檢醫療實施“現金對價+股份支付”相結合的方式整合重組,在華檢醫療成功在聯交所主板上市後,獲得良好投資收益和現金,緩解公司資金壓力,建立並完善了公司境外融資渠道。

此前,新華醫療還在去年以1780.41萬元為轉讓底價公開掛牌出售了新華執信51%的股權。今年3月13日,公司收到股權轉讓款1780.41萬元。

那麼,新華醫療是否存在通過資產處置實現盈餘管理的動機呢?

對此,上交所也曾問詢,公司連續處置相關資產的主要考慮以及前期取得相關資產是否審慎。

新華醫療在去年5月28日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在投資相關項目時,進行了市場調研和可行性論證,但受產業政策、行業監管法律法規變化、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項目的實施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對項目的實施結果產生不利影響。“公司處置相關資產均為根據市場變化所作出的調整,不存在通過資產處置實現盈餘管理等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