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全和尊重變成一種習慣

把成全和尊重變成一種習慣

一位女傭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舊平房中,她是單親母親,獨自帶一個四歲的男孩。每天她幫主人收拾完畢,然後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但她總是拒絕。

有一天,主人邀請很多客人吃飯,對女傭說:”您今天能不能辛苦一點,晚些回家“ ”當然可以,不過我兒子見不到我會害怕的。“ 主人說:”那您把他也帶過來吧。“

女傭急衝衝的回家,拉著自己的兒子往主人家趕。兒子問:”我們要去哪裡“ ”帶你參加一個晚宴“。兒子並不知道母親是一個女傭,女傭有些不安。到處都是客人,她不想讓兒子破壞聚會的快樂氛圍。更不想讓年幼的兒子知道主人和傭人,富有和貧窮的區別。便把兒子帶進了洗手間。她看著兒子指了指馬桶說:”這是單獨給你準備的房間,這是個凳子“ 她又指了指大理石的洗漱臺”這是一張桌子“ 然後她從懷裡掏出兩根香腸和麵包,放進一輛盤子裡說”這是你的晚餐“。現在晚宴開始了。

男孩在貧困中長大,從沒見過這麼豪華的房子。更沒見過洗手間。他不認識抽水馬桶和漂亮的大理石洗漱臺。他聞著洗滌液和香皂的淡淡香味,幸福的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將盤子放在馬桶蓋上。為自己唱起快樂的歌。

晚宴開始的時候,主人突然想起女傭的兒子。去廚房問女傭,女傭說也許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著女傭躲閃的目光,就去房子裡尋找,他順著歌聲找到了洗手間裡的男孩愣住了。

他問:”你躲在這裡幹什麼“ 男孩說:”我是來這裡參加晚宴的“ 主人問:” 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男孩說:”我當然知道,這是晚宴主人單獨為我準備的房間。“ ”是你媽媽這樣告訴你的吧?“ 男孩說:”是的,其實不用媽媽說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會為我準備最好的房間。“ 主人的鼻子有些發酸,用不著繼續問,他已經明白眼前的一切。

主人默默回到貴賓廳,對客人們說 對不起,我不能陪你們共進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後他從餐桌上端走了兩個盤子,來到洗手間的門口。禮貌的敲門,得到男孩的允許後他推開門,把兩個盤子放在馬桶蓋上說”這麼好的房間,當然不能讓你一個人獨享。我們將一起共進晚餐“ 這一天他和男孩聊了很多,他讓男孩堅信,洗手間是整棟房子裡最好的房間。他們在洗手間裡吃了很多東西,唱了很多歌。期間不斷有客人敲門進來,向主人和男孩問好。她們遞給男孩美味的食物和果汁。後來他們乾脆一起擠到小小的洗手間裡。每個人都很認真,沒有一個人認為這是一場鬧劇。

多年後男孩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大房子成為了富人。每年他都要拿出一大筆錢救助一些窮人。但他從不舉行捐贈儀式,更不讓那些窮人知道他的名字。有朋友問起理由,他說:“我始終記得許多年前,有一天有一個富人,有很多人小心的維繫了一個貧窮的四歲男孩的自尊。”

真正的善是要把成全和尊重變成一種習慣。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的是內心沒有受過創傷。當父母或者是家人面對孩子的隱私和軟肋時,更應該選擇高情商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直接戳中痛處。


把成全和尊重變成一種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