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吼完孩子又後悔內疚,又對她好跟她解釋自己又沒有忍住,這樣做對嗎?

zhjw222


事後道歉是對的。

你想過你為什麼會吼孩子嗎?

你吼她是想讓她成為你想要的樣子。按你的方式來。

孩子吼,包括大人吼,其實是一種心理預防措施。愛吼的大人,一般小時候也被吼過。

就是,我們之前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就知道一旦事情做不好,就會遭到某些人的指指責,甚至是罵吼,所以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會喚醒我們的記憶,我們就擔心對方會爆發,而趕緊 先爆發。

就像一個按鈕一樣,反正也要炸,那我就先按,先炸。 她經歷了這些事情,那麼她是無意識的,就是她弄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和孩子這點上要用這樣方式溝通。

那我們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是無意識的思維模式傳承。

那你知道吼後,孩子會是什麼感受嗎?

讓孩子感覺到她不行,你再吼她,她更害怕。不敢去嘗試,她擔心失敗又被媽媽說。還有就是無意識的傳承你的思維模式。啟動的是情緒表達,而不是解決問題。

我們支持孩子做她自己。觀察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從內心上真正的認可,從犯錯中去幫助孩子去成長,而不是讓她感覺範多大罪一樣的感覺。

我們需要問自己,是要用情緒表達發洩情緒?還是要助力孩子成長打下好的習慣基礎?


卯兔怪怪1


家長您好,看到您的問題,我的頭腦中迅速閃現出這樣一句話:當家長實在是太難了。

對孩子,說輕了怕不管用,吼重了又怕受不住。

其實,天底下,又有哪個父母願意吼自己的孩子呢?

可是,事到臨頭,就是忍不住。

您問這樣做對不對,其實,您已經用行動表明,吼孩子是不對的。

作為老師,我想掏心掏肺地告訴您,吼孩子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起反作用,即便事後找補也不行。

一、為什麼說於事無補?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家長為什麼會對孩子發火。

表面上的原因,是孩子沒有達到我們心中的標準導致的怒吼。

可實際上,您有沒有意識到,這可能僅僅是個導火索。

讓您發火的真正原因,可能有以下4個方面:

原因之1:我們的焦慮。這個焦慮可能來自於我們的工作壓力,人際壓力,生活壓力,或者僅僅是回家的路上一次小小的爭吵。焦慮持續的疊加,再看到孩子的不爭氣,一股怒火直上心頭。
原因之2:我們的性格。家長的性格按照內向、外向、重人及重事,大致可以分為支配型、影響型、穩定型和服從型性格。除了服從型性格外,其他3種性格都容易被外界刺激而受到情緒波動,尤其是孩子闖了禍,更容易“點火就著”。
原因之3:我們的成長經歷。主要是我們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學校班主任的行事風格,以及工作中直接領導的長期影響,會對我們的行事趨勢造成很大的塑造作用。
原因之4:我們缺乏情緒管理能力。很多家長說,自己也知道這樣做不好,可火上來就是管不住。

由此可見,我們面對孩子的失態,看似是對孩子的不滿意,在本質上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滿意,同時,我們還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究竟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我們來看一看,大致有如下5類:

傷害之1:挫傷孩子的自尊,讓孩子唯唯諾諾,缺乏自信,變成討好型人格。被長期吼叫的孩子,安全感缺失,做事怕錯,不敢嘗試,做事容易縮手縮腳,不敢放開步子。
傷害之2:表面順從,心存壓抑,久而久之,傷害親子關係。長期被媽媽吼叫的孩子,以央求或是沉默的方式讓家長暫時消了氣,但是小小的他們,內心的波瀾卻無人問津,時間長了容易扭曲。
傷害之3:形成仿效效應,導致孩子人際關係緊張。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就是在與小朋友交往時,動輒大喊大叫,給人的印象是沒有教養,愛欺負人,容易被其他小朋友敬而遠之,造成人際關係緊張。
傷害之4:厭學,不合群,造成成績滑坡。長期受到家長吼叫壓制的孩子容易自我貼上負面標籤,產生厭學、孤僻的現象,影響學習,影響師生關係。
傷害之5:逃避責任,對外推諉塞責,甚至說謊成性。為避免被家長吼叫懲罰,孩子很自然地會說謊、推卸責任,給青春期的穩定過度帶來隱患。

綜上所述,家長吼孩子,偶爾為之,可以“敲山震虎”,長期行之,則後患無窮。

真可謂是“一吼毀所有”!

二、我們怎樣做,才可以做到不吼不叫,也能讓孩子令行禁止呢?

我給家長3點建議:

建議一:加強自身修養,學會情緒管理,實現良好的親子溝通。

什麼是情緒壓力管理呢?

情緒管理能力,就是我們家長能夠及時覺察和表達自己和孩子的情緒,能夠調控雙方的情緒的能力。

家長一定要明白,情緒本身沒有對錯,表達情緒的方式才有對錯。

有了情緒不要壓制它,因為積壓久了,容易出問題。最佳的方式,是找到適合自己,又不傷害孩子的方式,比如:電話傾訴、做運動、閱讀、唱歌、畫畫等等都可以。

當孩子讓你生氣、失望的時候,我建議家長採取“情緒平復3步法”

第1步:深呼吸,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可以連續深呼吸1分鐘,先不要說話,內心告誡自己,不要讓這些壞情緒影響理智。
第2步:走過去,擁抱一下自己的孩子。這時候,即便被孩子的行為氣得不得了,也要通過擁抱這個動作,讓孩子明白你的不開心,你現在有情緒。

第3步:告知孩子你的想法,然後走出門排空情緒。擁抱孩子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現在很不開心,我想先冷靜一下,然後我們談一談怎樣幫助你,你也先冷靜一下”。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樹立榜樣,教給孩子怎樣化解壞情緒,二是讓自己真正冷靜下來,找到解決的方法。

作為父母,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是親子溝通的保證,也是保證自己身心健康、維護人際關係的基礎。

建議2:運用SCR工具,即:溝通-選擇-結果3步曲,來化解因親子意見不一致造成的衝突。

第1步:溝通交流。就是當家長和孩子遇到意見不一致時,首先各自平靜下來,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進行交流,找到分歧點。

第2步:共建選擇。家長和孩子圍繞分歧點共同提出解決之道,並確定都能接受的方案。如果說不通,或者差距過大,要暫時擱置。如果差距不大可以遵從孩子意見。

第3步:結果引導。用實踐結果代替說教,讓孩子接受後果,建立經驗。

舉例:上二年級的孩子早晨醒來非要喝涼牛奶,家長不同意,提議用SCR法解決:

第1步:溝通交流。家長到孩子的臥室,跟孩子商量,孩子各種耍賴,最後確定就是喝牛奶,分歧點是加不加熱。
第2步:共建選擇。家長說不加熱有病菌,會拉肚子,建議加熱,或者喝開水;孩子說沒關係堅持喝涼奶,家長勉強同意,讓孩子先試一試。
第3步:結果引導。從冰箱裡拿出的牛奶,孩子剛用嘴喝了一小口就大叫,“太涼了”。媽媽微笑著說,那要不要加熱呀?小傢伙連連點頭。此後只喝熱牛奶,問題圓滿解決。

建議3:著意提升孩子的內驅動力,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養成。

一是引導孩子建立“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事情我來做”的意識。比如:在家裡明確分工:自己的碗筷、自己的被子、自己小床、自己的學習用具和玩具,都要自己收拾。在這方面,家長要以身作則,當看到孩子做不好時,不要批評,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從小就建立自己的責任意識,這樣,長大之後,比較容易尊重規則,少犯錯誤。

二是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習效率。可以在家裡建立時間規劃表,把學習、生活、娛樂的時間明確出來,做到生活有序。在學習上,可以建立積分制,比如:按時完成作業10個積分、受到老師表揚10個積分、考試滿分100個積分等等,都可以換玩具和小零食;遇到不守紀律等情況,適時減分,引導孩子建立競爭意識和成就意識。

三是提高孩子的安全感,營造溫馨的家庭港灣。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長要利用一切機會陪孩子多聊聊天、逛逛街、看看電影、外出郊遊,讓孩子感受到家裡的溫暖,孩子的安全感就會與日俱增。

總之,當家長不滿意孩子的表現時,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始終記住:育兒即育己,堅決杜絕吼孩子行為,為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 最後,我把名嘴蔡康永的一段話送給您,我們共勉:
    蔡康永說:“講話時最好自覺的降低音量,不光是因為太大聲會吵到別人,而是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會讓別人很難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就像如果一隻獅子,連自己的腳步輕重都控制不好,老是弄出不必要的聲響,你要怎麼相信,這隻獅子能獵到鹿?

以上是我的一點思考,希望可以給您一點啟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一個專注教培的耕耘者,點擊關注我,可獲得相關資料。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深度交流,謝謝!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老白嘚啵嘚


這不是對不對的問題,這個問題我也會遇到這個真的是處在那個情景之下就會發生的事情,就像很多事情,不能夠單純的用理性的考慮一樣。 孩子某一個時間點,就是不聽話怎麼說都不聽話,這個時候上來脾氣了,我覺得很難理性的去思考要不要打孩子。

但我覺得可以做的就是打完以後跟孩子溝通告訴他,為什麼你打他這樣也許可以避免下一次還是犯同樣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