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出於何種目的,竟將母親開膛破肚?駭人舉動背後是國仇家恨

民族英雄鄭成功屬中日混血兒,他的父親是福建海商鄭芝龍,母親則是來自於日本九州島肥前國平戶藩的田川松子。

鄭芝龍早年在福建沿海從事走私貿易,商業據點遍佈於臺灣、琉球、日本等各地。

由於明朝奉行太祖皇帝朱元璋制定的禁海令,對鄭芝龍這類海商採取打壓的態度。且臺灣的荷蘭殖民者和來自日本的倭寇,均是靠武力說話的主,因此出於維護商業貿易的需要,鄭芝龍的勢力逐漸匯聚成了一股"商人+海盜"的海上武裝集團。

為開展對日貿易,鄭芝龍在當時的貨物集散中心平戶藩,設置有商業據點。而鄭成功,就是鄭芝龍跨海貿易逗留在日本時,與田川松子生下的長子。

鄭成功出於何種目的,竟將母親開膛破肚?駭人舉動背後是國仇家恨

後來鄭芝龍接受明朝的招安,被編入福建的官軍,一直混到總兵的位置。

有了洗白的身份,鄭芝龍將田川氏和6歲的鄭成功從日本接回福建老家,隨後又將鄭成功送往南京國子監讀書深造。

此時,正是清軍入關大舉攻滅南明政權的動盪時期。天生帶著商人投機思維的鄭芝龍,手中又有實力不俗的私人武裝,於是就打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心思,擁立唐王朱聿鍵建立隆武政權,準備趁著亂世大撈一把。

這點從鄭芝龍屢次拒絕隆武帝的北伐要求,只管關起福建過日子的舉動上可見一斑。

但接下去清軍大舉逼近福建的情形,打翻了鄭芝龍的如意算盤。在與清軍戰或和的問題上,鄭成功與父親鄭芝龍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分歧。

鄭成功出於何種目的,竟將母親開膛破肚?駭人舉動背後是國仇家恨

鄭芝龍擁立隆武帝,本來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內心中對明朝並沒有多少忠誠的想法。況且福建軍隊數量雖多,但這些人擺在海上打海戰拿手,放在陸地搞城池攻防、野戰衝鋒,可就不是八旗軍的對手了。

所以等到清軍的招降書一到,雙方的交換條件談妥,鄭芝龍就頭也不回地投降清朝去了。

而鄭成功卻沒有跟父親站在一起。

或許是在南京國子監多年來接受的儒家系統教育,培養出了鄭成功忠君愛國的正統思想。同時,隆武帝為籠絡鄭成功,賜給他明王朝的國姓"朱"的舉動,也令其感恩戴德。總之,鄭成功舉起了抗清的大旗。

然而,鄭芝龍的降清,帶走了福建大部分的軍事力量,使得隆武政權內部嚴重分裂,鄭成功的實力大為削弱。而且以海商私人武裝起家的鄭氏武裝,的確不擅長陸地作戰,福州和安平先後被清軍攻克。

鄭成功出於何種目的,竟將母親開膛破肚?駭人舉動背後是國仇家恨

就在安平之戰時,田川氏來不及轉移,被清軍俘獲後不堪凌辱,自縊而死。儘管鄭成功很快發兵搶回了母親的遺體,但接下去他對母親遺體的處置,著實駭人聽聞!

據黃宗羲《賜姓始末》記載:

"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腸滌穢,重納之以殮。"

"夷法"就是日本武士切腹自盡的方法。也就是說,鄭成功剖腹取出母親田川氏腸子,洗掉了裡面的汙穢之物,然後重新放入肚腹縫合才殮葬。

鄭成功如此做法,在當時頗有幾分悲壯的色彩。與此同時,也反映出明末清初的戰亂,對身處其間的人們是多麼的殘酷!怪不得古代人常說,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