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保育豬皮膚蒼白、消瘦、咳嗽;一招破解保育豬難養問題!

為何保育豬普遍難養?

  目前豬場保育豬階段普遍不好養,發病率高,尤其是頑固腹瀉,皮膚蒼白,毛卷消瘦,咳嗽喘氣,死亡率、淘汰率居高不下,成為許多豬場頭痛的問題,即便打針打到手破皮,身心疲憊,豬病還是反反覆覆,於事無補!

【技術】保育豬皮膚蒼白、消瘦、咳嗽;一招破解保育豬難養問題!

  究其原因,與以下六點密切相關:

  1、斷奶應激大:離開母豬媽媽、口糧由液體乳汁變固體飼料、搬到陌生的環境、兄弟姐妹被分開、疫苗免疫等應激,降低了豬的抗病能力。

  2、保育豬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又處在免疫空白區,免疫力差。

  3、保育豬五臟六腑發育不完善,各種生理功能弱。

  4、舍內氨氣,疫苗、抗生素、發黴飼料等毒素的侵害,使得五臟六腑進一步受損,無法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5、母豬健康度差,仔豬抗體水平低,體弱多病。

  6、各種原因產生的弱仔,常成為豬場疫病流行的始動環節和導火索。

  藍耳,圓環,保育豬的兩大殺手


  除了以上六點外,對保育豬危害最大的兩大疾病有藍耳和圓環,二者都是免疫抑制性疾病,都非常容易破壞免疫器官,使豬群繼發感染副豬,鏈球菌等疾病,從而造成較高的死亡率。

  圓環病毒,主要危害斷奶後2~3周的仔豬,我們在生產中最常見的是豬群漸進性消瘦或生長遲緩,這也是診斷PMWS所必需的臨床症狀,其他症狀有厭食、精神沉鬱、行動遲緩、皮膚蒼白、被毛蓬亂、呼吸困難、咳嗽為特徵。較少發現的症狀為腹瀉和中樞神經系統紊亂。

  藍耳病感染後體表皮膚髮紺、出血,皮膚嚴重發紺時呈藍紫色,因此得名“藍耳病”。保育豬發生藍耳時常出現高燒,採食量下降甚至不吃食,眼眶浮腫、發紺呈藍紫色,鼻吻發紺呈藍紫色,耳發紺呈藍紫色的“三藍”現象。

  針對目前保育階段豬病複雜,極其難養的問題


  養好保育豬,還要做好以下6點工作:

  1、斷奶前必須做好教槽工作,提前適應固體飼料;避免斷奶後出現掉膘,腹瀉問題;

  3、斷奶後必須留原欄多養一週,換料時逐步過渡;轉群后儘量減少混欄,或拆強不拆弱;

  4、閹割或疫苗免疫儘量避開斷奶這段時間;

  5、母豬健康度差的豬場,應對母豬進行健康調理;淨化母豬藍耳,偽狂犬等;

  6、為仔豬提供一個清潔、乾燥、溫暖、空氣新鮮的生長環境,尤其注意減少晝夜溫差。

點上方關注按鈕,關注【養豬技術分享人】,私信我,回覆”在“,獲取終身養殖技術服務,聊管理,看養殖,論行情,一起暢談養殖天下事!

點我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