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减肥

减肥·减肥

三胖从小就很胖,这不完全怪他。在村里人家普遍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时候,他家就已经算是能吃好了。那是因为他爸爸有本事,隔三差五就能弄点好吃的回来。所以,三胖兄弟几个都虎头虎脑,脖子短粗,身体滚圆,腿就是两根肉柱子。夏天的时候,屁缝里总夹着裤子,让人看着不舒服。平常有人从背后喊他,他不像别人似的微侧身体扭头回看,而是要把身体完全转过来。别人叫他“肉圪蛋”,他不介意,因为这在当时并不是个贬义词,某种程度上还是个褒义词。后来三胖发育了,喜欢上了邻村的一个女孩,女孩觉得他有点馕,没有同意。三胖为此心情大坏,有点衣带渐宽。他的奶奶不明就里,看到瘦了一圈的三孙子,以为此事不容小觑。于是,天天给三胖开小灶。半个月后,三胖忘记了那个女孩,身体也恢复了原来的态势。他的奶奶终于扬眉吐气,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光复门楣的大事。

三十多年前,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当然在乎挂在自己身上的每一斤肉,增加了就高兴,减少了就忧虑。当时的人也许不会想到,三十年多年后会把同一件事倒过来考虑。人们(尤其是女人们)时常顾影自怜,下意识地摸摸脸、卡卡腰、拍拍屁股、抻抻腿,周身上下打量一番,孤芳自赏道:“要是再瘦点儿就完美了,必须减肥!减肥!!”那目光恨不能就是一把刀子,扫到哪里削到哪里。

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人们自我审视的不同视角,以至表现出迥异的胸怀和态度。用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格局。

我们现在正生活在这个国家最美好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绝大多数人不再为开门七件事发愁,可是愁人的事从来就没有少过。正如《解人颐》中所说: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贪心和放纵是人性的噬虫。不满足于温饱的人们还要追求吃好,于是暴殄天物习以为常。一日三餐膏肥梁腴,口舌和肠胃过足了瘾,却把问题全推给了身体的其他部位。摄入了太多的卡路里,都如实地转化成脂肪,像一笔笔无处安放的存款,东掖一沓西藏一把,将身体日渐鼓吹膨胀起来。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于是,身体的形态有了下列可以描绘的词语:臃肿、痴肥、胖墩儿、肥头大耳、大腹便便、五大三粗、脑满肠肥……撇开审美不说,因肥胖而起的三高、脂肪肝、心脑血管病,危及到生命了,才忽然意识到,祸从口入与祸从口出同样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从此开始减肥。管住嘴,迈开腿。每天饿得烧心火燎,看着可吃的东西实在忍不住嘴馋,想想还是命要紧,便强抑诱惑,咽一咽口水,扭头继续跑步去了。壮士断腕的决心莫过于此吧!我曾对此宿命般联想:是否人生诸事都有定数?——从前饕餮盛宴般贪婪的美味,就是今天吃不到嘴里的粗茶淡饭。

当然,被逼到绝路上才回头的人毕竟还是少数。现在很多人减肥是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加强锻炼,磨砺意志,在身体塑形的同时,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努力在生活中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这样高水准的追求定位为减肥,有点儿屈就了。古人在个人修为上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两项的境界和层次太高大上,普通老百姓够不着,“修身”正当其义。

但是,“修身”这样文绉绉的词,不是百姓屑于言传的,还是“减肥”这样的大白话接地气。当预防以及消除肥胖是大众共同面对的问题时,减肥自然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仔细琢磨,忽然发现这个词内涵很足,它表达了用词者知错能改的胸怀和气质,彰显其不满足于现状,不回避问题,锐意进取,敢于从自己身上动刀子的决心和勇气,展现的完全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进步人士应有的祟高境界。所以,很多人积极主动暴露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毫不隐讳、掩饰问题产生的根源(吃得好,吃得多),并声称要下决心减掉多少斤。更有其人,本来瘦似麻杆,也逢场作戏说自己应该减肥,也要减肥。这种少脑的人什么时髦都要赶,若是蒙头瞎撞到公交车站,怕是见车就上的主儿。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样的感慨人人都曾有过。人们常对未曾预料的严重后果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可是,对于减肥这样貌似易于纠偏的事,往往欲擒故纵,以致乐此不疲。诸葛亮七擒孟获,捉了放,放了捉,是服务于政治大局的军事战术,非如此不足以达成最大的战略成果。现在人们肥而减,减而肥,为的又是什么?如果认为只是走一步说一步的应时之举,那么如此反复消费自己的意志和精神,这种毫无意义的内耗,是否也是一种自伤?也许有人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项鸿祚《忆云词》丙稿)。说这话的人不只颓废,简直无良。整天叫喊减肥的人,是否曾想到时下还有吃不饱饭的人?

所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根绝肥胖的问题,把有涯之生投向更有价值和意义事情上,不是更好吗?——如果有人认为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就是吃,那我立刻闭嘴,决不跟他说一句话。

最近,一位朋友发牢骚,所述内容他称之为“胖事儿”:单位要求员工每个月签一次《保证书》,内容一模一样,保证不干“坏事”。我惊讶之余便是失笑。这样的大型国企实在是闲得没事干了。国家严密的法律体系之外,企业苛刻的规章制度之余,还不辞繁缛,特制《保证书》,而且分期保证,过期失效,届时续签,持续接力。这不是吃多了吗?我觉得这里肥胖的问题很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