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新縣箭河鄉塔爾村梅窪人張心全

我爺爺叫張心全,生於1900年,箭河鄉塔爾村梅窪人,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當時只有27歲。在後來的革命生涯中,他加入了共產黨,在游擊戰爭中被敵人的子彈打穿左肩胛骨,解放後回梅窪老家,靠種田為生,過著清貧的日子,於1976年6月因病去世,享年76歲。爺爺去世的那年我才7歲。

爺爺雖然不在了,但在我懵懵懂懂的童年記憶裡,夏天的傍晚,老家門前的一棵泡桐樹下,爺爺瘦高的身軀,光著上身,凹陷的左肩胛骨清晰可見,手搖著蒲扇,坐在磨得烏黑髮亮的椅子上,村裡的同齡小夥伴一齊圍上來,我依偎在爺爺身邊,纏著他,聽他講百聽不厭的革命故事。爺爺的故事穿越時空,彷彿把我也帶到了70年前那硝煙瀰漫、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中……

那是血雨腥風、戰火紛飛的年代。1925年,爺爺就接受革命先進思想,義無反顧的加入了箭河曹門吳煥先領導的農民自衛軍,同國民黨反動勢力進行堅決鬥爭。1927年11月,黃安(今紅安)、麻城兩縣三萬餘名農民自衛軍在潘忠汝、吳光浩、吳煥先的帶領下,秘密籌備攻打黃安縣城。爺爺隨吳煥先的農民自衛軍一千人,來到紫雲等地集合,等待攻城命令。11月13日晚上,起義的槍聲正式打響!爺爺所在的攻城隊伍由黃安城北攀梯而上,奪佔北門,攻入黃安城內。起義軍拼命往前衝,在即將攻入縣政府大門口時,遇到了敵人負隅頑抗,守衛兵向前進的起義軍開槍射擊,情況十分危機!爺爺同幾個起義軍冒著子彈,匍匐前進,摸近沙包前,一躍而起,揮起大刀,砍翻了正在射擊的守衛兵,大部隊分頭前進,子彈在爺爺耳邊飛過,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了……激戰整夜,佔領縣政府、警察局,活捉縣長在內的官吏及土豪劣紳10餘人,打死打傷敵人30餘人,繳獲步槍30餘支,子彈90箱,起義軍控制了黃安全城。凌晨,爺爺同攻城部隊一起站在城牆上,大家心情萬分激動,揮舞著長槍大刀,高呼“打倒土豪劣紳”“解放黃安縣”……

隨後,反動勢力勾結國民黨軍再次進犯黃安城。潘忠汝率農民自衛軍在群眾的協助下,將其擊退。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月,但因寡不敵眾,傷亡嚴重,被迫突圍。我爺爺就是在撤退途中被敵人的子彈打斷了左肩胛骨,當時血流如注,差點喪命。

爺爺隨著吳煥先部隊轉移到黃陂縣木蘭山、黃安縣七里坪一帶繼續開展遊擊活動,一邊養傷,一邊從事紅軍信息聯絡工作。爺爺參加的黃麻起義開闢了鄂豫邊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大別山工農武裝的烽火,這次戰爭也永載史冊!

一次,爺爺在傳遞情報途中遇到敵人追擊,翻牆躲進一戶人家,被該戶一位姑娘藏在屋後隱蔽的紅薯窖中才得以脫險,這位姑娘後來成了我奶奶。爺爺將奶奶帶回箭河梅窪老家安頓,自己依舊投身遊擊鬥爭,給部隊當地下聯絡員。在這期間,爺爺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奶奶後來生下了我的大伯父、二伯父。

爺爺曾講過游擊戰時傷心的故事:一天,國民黨一股軍隊來到七里坪一帶掃蕩,我爺爺提前得到消息,就帶著村裡10多位男女老少一起逃難,其中就有奶奶及10歲的大伯父和8歲的二伯父。他們一路逃到大山寨(據說是大悟縣一帶)尋找遊擊部隊,躲避在一條隱蔽的礦井內。敵人走遠後他們才爬出來繼續上路。這時,我奶奶突然發現二伯父不在逃難隊伍裡,爺爺趕緊返回礦井尋找,這時,先前的一股敵人又返回,爺爺躲在200多米外的樹叢中,看見二伯父從礦井中爬出來(可能是當時太疲勞,睡著了),正在那兒低聲啼哭。敵人聞聲而至,盤問一番後將哭哭啼啼的二伯父帶走了。爺爺心如刀絞,手裡既沒有槍支,又怕暴露逃難隊伍,含著眼淚返回逃難隊伍中,奶奶追問二伯父的下落,爺爺傷心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們抱頭痛哭,在場的人無不唏噓不已……就這樣,爺爺親眼見著敵人帶走了二伯父。再後來,爺爺多次到大悟縣、武漢一帶尋找,二伯父了無音訊,也許被敵人殺害了,也許被賣掉了……就這樣,爺爺保證了大家的安危,卻失去了自己的親骨肉……

國民黨軍多次掃蕩,當地凡青少年都得被抓充當“壯丁”。爺爺為了避免12歲的大伯父被抓當“壯丁”,偷偷將他安排在七里坪鎮上一個做布匹生意的熟人家,以當童工為掩護,經常為游擊隊暗中傳遞信息。有一次大伯父發現鎮上來了幾個不明身份的外地人,到店鋪詢問布匹價錢,大伯父覺得這幾個人身份可疑,就同他們周旋,並機智的藉口給他們買菸,向正在隔壁街道的爺爺通風報信。爺爺立即秘密通知正在七里坪準備召開會議的游擊隊迅速轉移,避免了游擊隊員身份暴露。原來,這幾個人就是國民黨的奸細,專門來打探游擊隊消息的……

歲月如梭,煙消雲散。新中國誕生了!爺爺奶奶也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他們再也不用東躲西藏了。在箭河梅窪老家,爺爺奶奶以種田為生,同三伯父和我爸爸,過著平靜的日子。解放後,鄉政府多次查找登記失散的紅軍和農民自衛軍,瞭解到爺爺當年參加過黃麻起義,問他有什麼想法,勸他出來繼續幹革命工作,爺爺說:“我身體不好,傷口老是痛。就讓兩個兒子(指大伯父和我爸爸)參加工作吧,我在家種田挺好的,就不給國家添負擔了”。大伯父以後就安排在七里坪供銷社工作,入了黨,直到1998年去世。我爸爸也保送參加了“社教”,從此走上了工作崗位,也光榮入黨(現水利局退休幹部)。七十年代政府給我家頒發了“軍屬光榮”和“烈屬光榮”的牌匾,爺爺當時考慮到我叔爺一家子女較多,日子艱難,就將兩個光榮牌給了叔爺一家,每年他家還能領到一筆撫卹金呢!

7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解放革命已經走進了歷史的深處。正是有了爺爺這樣千千萬萬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者,才換來了新中國美好的今天。也許我們無法體會先輩們不怕犧牲、甘願奉獻的革命情懷,無法體會那硝煙瀰漫戰場的殘酷,但我懂得了中國共產黨那“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英雄氣概。

爺爺雖然去世了,但我和父親每年清明節一定要回去給他上墳。回想起爺爺青年時轟轟烈烈鬧革命,不計個人得失,老了後不給國家添負擔,甘願堅守清貧的高尚風格,永遠印在我的腦海中,也激勵著我努力工作,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

最後請讓我用歌聲來結束爺爺的故事吧:“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我爺爺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