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婚姻,也需要談錢

好的婚姻,也需要談錢


好的婚姻,也需要談錢

上月,一條新聞上了熱搜。

可能很多人都沒注意到,

但這條新聞非常有意思:

家住湖北襄陽的劉先生,

三個月後就準備和女友結婚了,

但雙11剛過,

劉先生便要求女友籤一份婚前協議。

為什麼突然要跟女友籤婚前協議呢?

劉先生是這樣說的:

“雙11她花了3萬多,

這讓我有點難以接受。

她花錢太大手大腳了,

所以我希望籤個婚前協議約束一下……”

此新聞一出,網友吵成一片。

有很多人贊成劉先生:

“婚前大手筆,婚後還得了?是該約束一下。”

“結婚後就不是一個人了,應該對家庭負責。”

也有很多人反對劉先生:

“說白了男方就是怕你花他的錢。”

“才3萬,還是自己的錢,居然被管了。”


好的婚姻,也需要談錢

上半年的時候,

也有一條類似新聞引起很大爭議:

林先生和妻子因為一個包吵翻了。

林先生非常生氣:

“她每個月工資五千不到,

而我的收入全看績效,

每個月並不穩定,

她竟然買了一個兩萬的包。”

妻子也非常生氣:

“從談戀愛到結婚八年了,

他從來沒送過我超過700元的禮物。

這次買包花的錢,

是我辛辛苦苦攢下的,

他憑什麼要來管我。”

此新聞一出,網友也吵成一片。

有很多人支持林先生:

“不考慮到家庭的開銷,實在自私。”

“花四五個月工資買一個包不夠理性,畢竟結婚了,要考慮家庭。”

也有很多人支持林先生妻子:

“作為一個女人,擁有一兩件奢侈品是理所應當的。”

“生活很苦,買個貴重點的禮物犒勞自己,我覺得沒什麼可指責的。”


好的婚姻,也需要談錢

這兩件事情,

網友們吵得不可開交。

看了網友們各自的評述後,

說實話,我不覺得哪一方一定錯了,

我只是覺得不過是“消費觀”不同而已。

現在大部分人談戀愛時,

比較看重對方的外貌,

比較看重對方的才華,

比較看重對方的出身,

比較看重對方的經濟條件,

比較看重對方的三觀,

卻很少有人去注意對方的“消費觀”。

但正是這個被忽視的消費觀,

很多時候成了我們婚姻的致命傷。


好的婚姻,也需要談錢

英國一家理財網站,

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調研——關於錢與婚姻關係。

調研顯示:

●平均每對夫妻每年會因為錢的問題爭吵39次。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花銷矛盾均列在與配偶吵架原因的前三名。

●花錢的分歧會對夫妻關係產生巨大破壞力。

調研的結論是:

花錢的認同度(也就是消費觀)是否一致,

是決定婚姻關係是否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

“我們讓被調查的夫妻,

共同回憶最近家裡的10筆大額消費:

(每筆金額大於1000元),

你們對這10筆消費認同度是多少?

調查結果顯示:

當夫妻雙方對10筆消費的認同度高於70%時,

他們對婚姻的滿意度穩定在8分到9分之間。

當夫妻雙方對10筆消費的認同度低於50%時,

他們對婚姻的滿意度則在6分以下,

消費認同度越低,對婚姻的滿意度也越低。”

通常,我們都是為了愛結婚,

但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問題,

婚姻中大部分事情都跟錢有關。

“消費觀相差太多的夫妻,婚姻關係特別容易破裂。”


好的婚姻,也需要談錢

寫了這麼多,我到底想說什麼呢?

我只是想做一個提醒:還沒結婚的朋友,找對象時請儘量找消費觀一致的人,不然婚後會痛苦不堪。

去年,我一朋友跟他老公離婚了。

原因很簡單——消費觀不一致。

她老公來自農村,

讀完大學後終於在城裡立了足。

雖然他每個月工資差不多2萬,

但因為從小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所以容不得我朋友半點“浪費”。

朋友去商場買了一個108元的髮卡,

他看見了,一臉不高興,

從淘寶裡翻出一張照片:

“你看,跟你買的差不多,才38塊。”

“以後別去商場買了,到淘寶買吧。”

朋友立馬就火了:“我花的是自己的錢吶。”

因為消費觀不一樣,兩人經常吵架。

比如,出去旅遊。

他呢:“隨便找個旅館就行了。”

朋友呢:“不行,我要住四星。”

比如,朋友喜歡養多肉。

朋友說:“想充實下業餘生活。”

他呢:“浪費錢,一點都不懂理財。”

結婚前,朋友選擇他,是因為:

“覺得他老實可靠,雖然消費觀不太合,但覺得磨合磨合就好了。”

結婚後,朋友才知道:

“對於婚姻來說,消費觀太重要了。

消費觀不合,生活在一起不會開心。

我是享受型,他是節約型,

他不認可我的消費觀,

我覺得他不會享受生活。

誰都沒有錯,但誰都覺得憋屈。”

不要天真地想“我去改變他”,

一個成年人被改變的概率非常低。

前段時間不是有個新聞嗎:

一個女老師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一個人,

當時父母說這個男人性格不好。

女孩說她可以改變他。

結婚一年半,丈夫常常對她家暴,

最後這個女老師跳樓自殺了。


好的婚姻,也需要談錢

今年有一期《非誠勿擾》,

一位男嘉賓說到一件事情,

他談了一個女朋友,

開始覺得挺合適的,

但因為一次旅行兩人分了手:

“在旅行過程中,

我發現我們的消費觀很不一致,

因此發生了好幾次爭執,

弄得雙方都非常不開心。”

我為什麼要提《非誠勿擾》這件事呢?

因為我主張兩個人談戀愛要稍微久一點,

不要一認識就急著去結婚。

我贊同孟非老師的建議:

“我覺得比較穩妥的考慮是,

至少要正經八百戀愛一年,

然後再考慮結婚。

因為兩個人在一年當中,

會把我們日常生活中過日子能夠碰到的那些事,

基本上都經歷一遍,

當你把這一年都處下來了,

什麼事也沒有,

就差不多能過日子了。”

只有兩個人談戀愛久一點,

才能把日常生活中能夠碰到的那些事經歷一遍,

你才能知道對方大致的消費觀。

消費觀是婚姻和諧的基礎問題,千萬不能馬虎。

比經濟不對等更可怕的,是消費觀的不一致。

為什麼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因為婚前喜歡談愛,婚後喜歡談錢。


好的婚姻,也需要談錢

很多人可能會問:

我已經結婚了,消費觀很不同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好的婚姻,也需要談錢。

怎麼談錢?

我有五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雙方在收入上開誠佈公

這個是“談判”的基礎。

●在理財目標上達成一致

在買房換房、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等理財目標上達成基本一致。

●制定夫妻分賬理財計劃

根據各自的收入情況、各自基本的生活需要,將收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於生活開支和家庭理財,一部分用於自己消費購物。

●大額消費告之對方,小額消費互不干涉

幸福的家庭也不總是事事都能一致,

要懂得什麼事該爭什麼事不該爭。

●奢侈節儉都要有度

過分地節儉或奢侈都是不可取的,

雙方的消費方式都要有一定尺度。

消費觀相差太多的夫妻,

一定不要害怕談錢,

因為只有好好談錢才能從根上化解矛盾。

我一直有一個粗鄙的淺見:

不能上升到金錢的愛都不是真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拾遺,作者:我是拾遺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