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燾之後的北魏亂局,一個太監身兼“三公”

南朝指的是宋齊梁陳,宋即南朝的開端,北朝的開端則是北魏。北魏這個王朝皇帝數量多、重大事件多,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朝代。但再多也總有一個歷史“輪廓”,為了方便記憶,我覺得可以這樣來看:自拓跋珪開國以來,經歷他、他的兒子、孫子三代的苦心經營,終於完成了北方的一統。之後北魏經歷了一段亂局,但沒有停止鮮卑漢化的腳步。自拓跋弘之後,鮮卑漢化趨於完善,北魏皇帝改漢姓,元姓皇帝佔了北魏一半的數量直到北魏滅亡。


拓跋燾之後的北魏亂局,一個太監身兼“三公”


咱們今天專門來聊中間夾著的那段亂局,補一補不太出名的這塊歷史短板。前三個皇帝中最後一個最終完成北方一統的拓跋燾可謂雄才大略,開創了許多封建歷史上重要改革的先河。但如此大有作為的皇帝最後卻是被宦官殺死的。


拓跋燾之後的北魏亂局,一個太監身兼“三公”


事情是這樣的,拓跋燾並非縱容宦官干政的皇帝,只不過他身邊那個中常侍宗愛心機太過深厚。拓跋燾經常出征,每每這種時候宗愛就在宮中作威作福原形鄙陋,太子實在看不下去又加上年輕氣盛,就開始與宗愛對著幹。結果等拓跋燾回宮後宗愛惡人先告狀,誣陷太子謀反。

拓跋燾有很多優點,但他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耳根子軟"。宗愛一說他就信,處死了太子身邊的幕僚,太子雖然沒被處死,但有氣出不來、有冤無處訴,最後鬱鬱而終。事後拓跋燾倒是根據種種跡象看出了太子並非謀反,很有可能問題就出在宗愛,可是宗愛不僅擅長惡人先告狀,還擅長先發制人,直接弒殺了拓跋燾。


拓跋燾之後的北魏亂局,一個太監身兼“三公”


歷史上有無數著名權宦,但往往也僅限於實際掌握大權而名義上還是中常侍之類的後宮總管地位。宗愛在弒殺拓跋燾之後卻藉著總覽大權之際自封了所有"三公"職位,一個太監頭頂大將軍、大司馬這樣位極人臣的頭銜站在朝堂之上也是夠貽笑大方了。

那麼北魏前三任皇帝打下如此好的基礎,接下來的皇帝就辦不了這麼一個權宦麼?接下來即位的,是被宗愛擁立的傀儡皇帝拓跋餘,他是拓跋燾的兒子之一。如果按照正常的繼承順序,拓跋餘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所以他對擁立他的宗愛是"又愛又恨"。


拓跋燾之後的北魏亂局,一個太監身兼“三公”


因此他做了皇帝以後並不是一心想要除掉宗愛恢復皇權,他知道就算除了宗愛自己也會因為得位不正而坐不穩江山。也不知道誰給他出的主意,拓跋餘干脆放任宗愛專權,自己只負責享樂。享樂之餘他還不忘大把大把的花錢收買大臣們的人心,希望有一天龍椅被他的屁股坐熱了,朝臣也大多擁戴他了,再出手幹掉宗愛。結果他忘了宗愛的手有多快,拓跋餘剛有點要對宗愛下手的苗頭就被弒殺了。


拓跋燾之後的北魏亂局,一個太監身兼“三公”


連弒兩帝的大太監歷史上只此一個,最後實在看不下去的還是朝中重臣,他們有威望的用威望、有兵權的用兵權,共同擁立當初鬱鬱而終的太子的長子拓跋濬,併成功誅殺宗愛及其"鷹犬"。或許只有在誅殺宦官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的局面吧。拓跋濬在位期間除了也主張休養生意以外,最著名的是兩件事,第一是在處死宗愛及相關人等時,把當時有的主要刑罰方式都用了一個遍,然後統統滅三族。第二件是由於他與他的父親在一些觀點上保持一致,特別反對他爺爺拓跋燾滅佛,於是佛教開始在北魏得以恢復,雲岡石窟就是拓跋濬時期開始修建的。


拓跋燾之後的北魏亂局,一個太監身兼“三公”


好了,北魏這一段混亂的“插曲”聊完了,拓跋濬的下一任就是拓跋弘了,北魏即將進入元姓時代。如果大家對南北朝的歷史感興趣,歡迎留言,咱們下期接著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