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之后的北魏乱局,一个太监身兼“三公”

南朝指的是宋齐梁陈,宋即南朝的开端,北朝的开端则是北魏。北魏这个王朝皇帝数量多、重大事件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朝代。但再多也总有一个历史“轮廓”,为了方便记忆,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看:自拓跋珪开国以来,经历他、他的儿子、孙子三代的苦心经营,终于完成了北方的一统。之后北魏经历了一段乱局,但没有停止鲜卑汉化的脚步。自拓跋弘之后,鲜卑汉化趋于完善,北魏皇帝改汉姓,元姓皇帝占了北魏一半的数量直到北魏灭亡。


拓跋焘之后的北魏乱局,一个太监身兼“三公”


咱们今天专门来聊中间夹着的那段乱局,补一补不太出名的这块历史短板。前三个皇帝中最后一个最终完成北方一统的拓跋焘可谓雄才大略,开创了许多封建历史上重要改革的先河。但如此大有作为的皇帝最后却是被宦官杀死的。


拓跋焘之后的北魏乱局,一个太监身兼“三公”


事情是这样的,拓跋焘并非纵容宦官干政的皇帝,只不过他身边那个中常侍宗爱心机太过深厚。拓跋焘经常出征,每每这种时候宗爱就在宫中作威作福原形鄙陋,太子实在看不下去又加上年轻气盛,就开始与宗爱对着干。结果等拓跋焘回宫后宗爱恶人先告状,诬陷太子谋反。

拓跋焘有很多优点,但他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耳根子软"。宗爱一说他就信,处死了太子身边的幕僚,太子虽然没被处死,但有气出不来、有冤无处诉,最后郁郁而终。事后拓跋焘倒是根据种种迹象看出了太子并非谋反,很有可能问题就出在宗爱,可是宗爱不仅擅长恶人先告状,还擅长先发制人,直接弑杀了拓跋焘。


拓跋焘之后的北魏乱局,一个太监身兼“三公”


历史上有无数著名权宦,但往往也仅限于实际掌握大权而名义上还是中常侍之类的后宫总管地位。宗爱在弑杀拓跋焘之后却借着总览大权之际自封了所有"三公"职位,一个太监头顶大将军、大司马这样位极人臣的头衔站在朝堂之上也是够贻笑大方了。

那么北魏前三任皇帝打下如此好的基础,接下来的皇帝就办不了这么一个权宦么?接下来即位的,是被宗爱拥立的傀儡皇帝拓跋余,他是拓跋焘的儿子之一。如果按照正常的继承顺序,拓跋余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所以他对拥立他的宗爱是"又爱又恨"。


拓跋焘之后的北魏乱局,一个太监身兼“三公”


因此他做了皇帝以后并不是一心想要除掉宗爱恢复皇权,他知道就算除了宗爱自己也会因为得位不正而坐不稳江山。也不知道谁给他出的主意,拓跋余干脆放任宗爱专权,自己只负责享乐。享乐之余他还不忘大把大把的花钱收买大臣们的人心,希望有一天龙椅被他的屁股坐热了,朝臣也大多拥戴他了,再出手干掉宗爱。结果他忘了宗爱的手有多快,拓跋余刚有点要对宗爱下手的苗头就被弑杀了。


拓跋焘之后的北魏乱局,一个太监身兼“三公”


连弑两帝的大太监历史上只此一个,最后实在看不下去的还是朝中重臣,他们有威望的用威望、有兵权的用兵权,共同拥立当初郁郁而终的太子的长子拓跋濬,并成功诛杀宗爱及其"鹰犬"。或许只有在诛杀宦官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局面吧。拓跋濬在位期间除了也主张休养生意以外,最著名的是两件事,第一是在处死宗爱及相关人等时,把当时有的主要刑罚方式都用了一个遍,然后统统灭三族。第二件是由于他与他的父亲在一些观点上保持一致,特别反对他爷爷拓跋焘灭佛,于是佛教开始在北魏得以恢复,云冈石窟就是拓跋濬时期开始修建的。


拓跋焘之后的北魏乱局,一个太监身兼“三公”


好了,北魏这一段混乱的“插曲”聊完了,拓跋濬的下一任就是拓跋弘了,北魏即将进入元姓时代。如果大家对南北朝的历史感兴趣,欢迎留言,咱们下期接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