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2020年1月28日,这是我们参加金山路淘金历史文化三天之旅

的行程的第二天,也是整个行程内容最重点的一天。从酒店出发大约坐了一小时,我们终于到了著名淘金历史古镇-巴克维尔(Barkerville)。梁导游(KIngo)在游览地图上跟我们讲解一下参观要点和集合时间,就开始带著大家进历史古镇里面参观。走在有125座保存缮完好历史文物建筑的古镇街道上,他一面走一面讲解当年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巴克维尔的唐人街


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梁导游(KIngo)现场实物演示淘金方法

淘金热开始

(引录《落基山史记》第二章 淘金热潮 第十节 淘金古镇巴克维尔)

1858-1861年,早期黄金开采主要在菲莎峡谷一带,后来发展到整个卡里布(Cariboo)地区。在这个地区出现了一个芝加哥以西,旧金山以北最大的城市-巴克维尔(Barkerville)。

一位来自英国苏格兰的矿工威廉·彪利·巴克(William Billy Barker)也来到卡里布地区淘金。1862年8月20日,他在那里打了一口40英尺深的竖井,挖出了30750安士黄金,从此他声名远播,那个地方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巴克维尔(Barkerville)。

当时的巴克维尔可说一夜成城,矿工们蜂拥而至,简陋的小木屋和帐篷到处林立。很快这些小木屋和帐篷就被圆木建成的大房屋取代。镇上有公共场所、杂货店、餐馆、运输公司及其他商铺,还有舞厅和酒店。华人居住和华商营业集中在该镇的东部,称为“唐人街”。当时华人占该镇总人口1/3,唐人街的范围也是占1/3。巴克维尔的华人社区是一个管理得当,秩序井然,与白人关系融洽友善的社区。


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穿着传统服装的工作人员,向游客讲解古镇历史。

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重新开业的古老商店,店员穿着当年传统服装


当年社区生活

(引录《落基山史记》第二章 淘金热潮 第十节 淘金古镇巴克维尔)

那时的巴克维尔社区富裕、兴旺。男士们只要花一块钱就可以跟闻名的赫蒂姑蒂舞女(Hurdy Gurdy Girls)跳一支舞。赌博、酗酒、赛马、夺奖争斗的游戏空司见惯。镇上还有教会、公共图书馆、剧场。那时,当地的物价非常昂贵,一元只能买到一磅面粉或糖,而在维多利亚(Victoria)只需要20仙就可以买到这些东西。

华人之间互相照顾,彼此借钱赊账,生老病死都可以得到社团的帮助。那时的人口难以统计,因为许多华人和白人一样,都是过客式矿工,停留在巴克维尔一段日子便离开。根据权威资料估计,在1862-1870年之间,共有十多万人次到达过巴克维尔。

在兴旺时期,唐人街的住户每年都热烈庆祝农历新年,各社团集合起来敲锣打鼓,放鞭炮,情形非常热闹。1888年3月初,他们从旧金山请粤剧戏班广州鸿福堂剧团前来巴克维尔演出,盛况空前,看戏的人非常多,其中还包括一些白人。同年的11月15日,唐人街社区庆祝光绪皇帝大婚。每逢清明节、盂兰节、重阳节,华人团体募捐,拜祭先人。他们的募捐簿还在巴克维尔档案馆(Barkerville Archives)保存。

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赫蒂姑蒂舞女(Hurdy Gurdy Girls),反映出当年的文娱生活相当丰富

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当年的戏院还保存完好,曾经聘请广州来的粤剧戏班

当年社会经济

(引录《落基山史记》第二章 淘金热潮 第十节 淘金古镇巴克维尔)

除了依靠淘金过活的华人矿工,有些华人在外族金矿公司打工,也有些人在锯木厂做杂工,在马车运输队运货,当时的排华现象还不太明显,很多外国人都愿意雇用华人,因为华人勤劳,甘愿接受最低的工资,不管工作有多艰苦,只要有工作,他们什么都愿意承受。当时也有些华人在杂货店当伙记,做记账管理,也有在中餐馆当厨师和企堂(服务员)。还有些华工到树林里砍树卖柴给商店,到河里挑水卖给商店和住户使用。

当时在唐人街做生意的华人商铺中,广利行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根据记载,广利行总部在广州,它在香港、三藩市和维多利亚设有分店。中餐馆、洗衣店、药材店、旅店等都可以在唐人街找到。1868年9月6日,一场大火令唐人街毁于一旦,房屋被烧毁,财物损失惨重。估计广利行的损失高达4万元,成为当时巴克维尔火灾第三大损失的商户。

随着时光的推移,巴克维尔的华人商店逐渐增多。除了广利行杂货店,还有利昌,同晏和,后期还有广生荣和华利等宝号。中餐馆也增加不少,洗衣店、药材店、旅店等生意兴旺,该镇还设有养猪场、宰猪房、菜园、矿工宿舍、私人住宅、赌、烟局、妓寨。


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商店林立,物资丰富,货品琳琅满目

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华人经营的中餐馆已经有相当规模,

当年社团组织

(引录《落基山史记》第二章 淘金热潮 第十节 淘金古镇巴克维尔)

1863年,洪顺堂(洪门致公堂的前身)在唐人街成立,洪顺堂除了帮助会员收购黄金,还充当银号,让矿工存款,也代他们把钱汇回家乡,还时常替他们收信和写信,幷代他们寄信回家乡。

1868年9月6日,洪顺堂也被烧为平地,经过几番努力才在1877年重建大楼,重建的楼宇比以前更大,宿舍房间也增多,该楼的北边空地又建了“太平房”,以安顿一些病入膏肓,临终而没钱回乡的会员。

随着时间的流逝,唐人街出现了其他华人组织,计有爱莲公所、会城工会、黄氏乡情会、明义堂、育思堂等。这些堂所都是由同乡乡里组成,旨在让乡里有一个地方聚会,交换乡情,互相扶持和照顾。爱莲公所是周氏堂所,多数会员来自中国广东开平县。爱莲公所和会城工会都设有“太平房”,为乡里服务。这些华人社团经常联合庆祝节日,拜祭祖先,料理客死他乡的亲友丧事,保持对外的友好关系。据说在卡里布黄金热时期有6000多华人到达过该地区,也有3000多华人到巴卡维尔附近淘金,华人大部分来自广东台山、开平、恩平和新会等县。

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加拿大第一个华人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党就成立在巴克维尔

去旅游,听历史,了解加拿大华人如何找到金矿

现场实地讲解华人在当地生活状况

参观完这个古镇遗迹,又听了梁导游(Kingo)对这些历史遗迹的详尽深入介绍,完全改变了我多年来对华人在海外生活的印象。我们一直以来认为海外华人受生活所逼漂洋过海,人生路不熟,一定受尽很多磨难,生活也会是相当艰苦。今天我亲自来到了这个早期华人生活过的淘金古镇,感觉到那种繁荣和富足,完全打破和超乎我的想象,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早期华人一批一批前赴后继地涌向海外发展。不来真的还不知道,今天的收获太大了,让我感觉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回酒店的路上梁导游(Kingo)总结今天的行程说:

华人早期在加拿大的生活,很多人印象中是受苦受难,贫困交加,其实不然。有很多华人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到加拿大开拓新生活,大部分人只是第一代移民的前几年生活比较辛苦,经过数年的奋斗,生活逐渐稳定,基本上可以成家立室,养儿育女,供书教学。第二,三代,更加可以融入社会,成为各行各业专业人士或成功的商人。但也有部分华人人生际遇坎坷,染上黄,赌,毒等不良嗜好,年老体弱,多病,孤苦伶仃,生活悲惨,随着社会富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这些生活凄惨的华人也得到了适当的照顾。由此可见,加拿大是一个充满人性关爱,生活富足的国家,吸引了包括华人在内的世界各国移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