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喵眼看世界專欄前面的話:我今年21歲,是一個大三的學生,學的是教育。我的年齡界於成年和未成年的分水嶺。和父母的溝通,因為已過叛逆期,對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已經開始懂得,並開始學會和他們和解。而對於孩子,因為我剛剛從他們的年紀走過,他們經歷過的我經歷過,他們有的想法我也有過,每年假期,我都在一些培訓機構打工,我的學生從最小的四五歲到最大的十七八歲,我和他們之間完全沒代溝,他們喜歡我的課,願意向我傾訴。我不是一個專業的寫作者,如果我的想法和見解,能夠給一些面對任性孩子束手無策的父母一點點啟示,那麼我會很開心!
新聞事件回顧:8月2日,湖北十堰一個8歲的男孩跟隨母親在四川海螺溝景區遊玩。據他的母親李女士講,孩子在景區一直玩得很高興,直到她看到孩子走到一個不太好爬危險的地方後,就批評了幾句,但當時她並沒有感到孩子有異樣,還過來牽住了她的手。然後他們在紅石灘禁止遊客遊玩設有警戒線遊玩的時候,母子又開始有了爭執,孩子想要穿過警戒線去河裡撿石頭,母親不同意,並批評了他幾句: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然後母親在水溝裡洗撿到的石頭,兒子賭氣蹲在幾米遠的樹下,幾分鐘後,母親洗好石頭,再抬頭,發現孩子不見了。母親開始在原地周圍尋找孩子,未果後,以為孩子去了景區門口,便到了景區門口尋找,也未找到孩子,找來找去,一直找不到孩子蹤影后,才嚇得報警,然而十多天的搜救過去了,依舊沒有孩子消息。
理性的分析問題,我們才能夠解決問題,作為一個初次嘗試寫作的學生娃子,我也期望得到關注,但我並不願意自己成為一個沾著人肉饅頭走紅的噴子,我只想用自己理性的眼光來談談這件事的看法:母親有沒有錯?如果有錯,錯又在哪裡?孩子在出走前,都經歷了一些什麼樣的心理活動。那麼前期如何判斷來孩子有要作妖的想法?
一、因為性格差異的問題,並不是每一個母親都能夠心細如毛。母愛不會有多少之分,請客觀對待一下傷心的母親。我看過很多關於這件事的評論,有指責這位母親粗心大意,才把孩子弄丟的。對此,我想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那一年,我八歲。嗯,現在想想,也還真是湊巧,我發生故事的年齡正跟這個失蹤的孩子同一年。長話短話,短話撿著重要的說,那次的事情是這樣的,也是暑假,我媽帶我去省城的動物園玩,在遊玩的時候,看到景區裡有賣那種木頭雕成的大刀,我非常想要,便跟我媽要,我媽說,這麼大的孩子還老想著玩這種玩具,就不能讓大人省點心,多想著點學習嗎?當時,我很不高興,我媽這就毛病,凡事不管跟她說什麼,要什麼?她都三言兩語都能夠繞到學習上,現在回想來,這也是這麼多年,我和她的矛盾所在,我當時學習並不算好,我知道自己離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很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媽一談學習,我就不出聲了,後來我雖然一直乖乖跟在我媽身後,但我的心還是一直在想著那把大刀。後來機會來了,我媽要上廁所,她不放心我,要讓我跟著進女衛生間,我說,我這麼大的男孩了,再去女衛生間,會被人笑的。我媽聽了也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叮囑了我要乖乖站著不能亂跑後,就進了廁所。而我一看我媽進了廁所,就轉身從原路返回,去了那賣大刀的攤位前。攤位老闆看我是一個小娃兒回來,又沒有錢,就把我轟走了,我灰溜溜往回走後,迷了路怎麼也找不到我媽,當時急得哇哇大哭。這時候,有一個陌生的老太太來哄我叫我別哭,她說她帶我去找我媽,我相信了,便跟著她一直走到了動物園大門口,眼看要出動物園大門了,我突然想起我媽上廁所應該還沒有出動物園,便死活不願意走,老太太沒轍,走了,剛好我媽一臉慌慌張張跑來見到了我,先是抱著我看了又看後,對我便是一頓胖揍。後來這也是我跟我媽僵了好多年的一個原因,我都差點被人拐走了,她還揍我,她肯定不愛我。而現在想想,除了心有悸外,也有對我媽的一種愧疚,這些年,我媽對我付出真的很多,她雖然並不是一個心細如毛可以料事如神的母親,但她對我一直以來的付出,
我知道,她真的很愛我,發生在我身上的這種故事,及其失蹤男孩小溫身上的事情,並不會是一個母親願意看到的,而只是因為她們性格的差異問題,導致了心粗心細罷了,所以懇請那些指責這位母親的網友們,請不要讓你們語言暴力再一次傷害到一位已經受傷的母親。二、看到孩子犯錯,能夠馬上制止孩子行為的父母,對孩子總是有著太多屬於自己的夢想期望。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來認同這個觀點,因為從小到大,我父母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是為你好。是的,現在我已經能夠理性的分析問題,回想自己走過的許多彎路,的確是不聽父母話所至,但當時真的好反感這句話。作為孩子,其實並理解不了父母的苦心,他們的境界,註定他們看不到長遠的未來,也預知不了眼前的危險,他們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委屈,及其要為這種委屈尋找一種發洩的出口。八歲的小溫如是,八歲時的我也同樣。只是我比小溫幸運,而小溫依舊生死未卜。不是得不承認,小溫的母親,有著很強的對錯觀,道德觀,在小溫犯錯時,馬上提出了批評,然後沒有辦法預知危險的小溫,才做出了冒失的舉動,導致了現在的失聯發生。
三、批評孩子請就事論事,具體化,不要把批評的話題扯到孩子所犯錯事後面的行為本身。八歲的小溫試圖穿過警示區,她的母親馬上提出了批評: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這話是不是很順耳,這也是我父母常愛批我的話,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爭氣?或許在父母嘴裡只是一句口頭禪,可這樣一句口頭禪,真會讓孩子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們會想:我只不過沒有聽你現在所說的話,你就說我不聽話,不爭氣。那我以前聽你的話時,又算什麼?既然一句話把我否定了,我還再聽了幹什麼?然後心裡會開始有委屈,而父母性格有差異,孩子性格也同樣的差異。有的孩子會馬上哇哇大哭,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哭了,有的時候會得到安撫,會被父母耐心哄哄,有的會再次會父母罵上一頓,但不管怎麼樣,會哭的人,在哭後,情緒都會得到釋放,有的時候,哭著哭著,都忘了自己到底是在哭什麼。所以,真正要警惕那些受到了批評,悶聲不出聲的孩子。小溫犯錯,受到了批評,第一次他沒有表露出來,甚至還主動拉了母親的手,第二次,他只是蹲著生悶氣。這類的孩子,心眼都會大一些,性格也相對倔強一些,就比如我,趁著母親上廁所,就悄悄溜了一樣。
所以,各位父母,你可以粗心,可以不敏銳,但請警惕每一個悶聲不出氣不及時把情緒發洩出來的孩子。或許這樣,悲劇可以少發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