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的悲哀:被母亲埋怨上大学没用,就连鸡肋都是舔剩下的

都说公务员多好多好,但真的有那么好吗?曾经的向往,现在还剩下多少激情?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帖子:

基层公务员的悲哀:被母亲埋怨上大学没用,就连鸡肋都是舔剩下的

主人公两夫妻都是基层公务员,收入低,被母亲唠叨,为生活犯愁,对人生无望,甚至感慨道就连鸡肋或许还是别人舔过不要的。

同样是基层公务员,相似的生活压力,难道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不是个人遭遇?

那么,基层公务员到底有多“难”?

基层公务员的悲哀:被母亲埋怨上大学没用,就连鸡肋都是舔剩下的

收入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公务员最大的收入不在于到手的工资,而是那令人羡慕的福利。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公务员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但基层公务员级别相差不大。基层公务员虽然福利好,但到手的工资可以用磕碜来形容了,日益增长的物价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压力,真正需要用到钱的时候就显得不是那么光鲜亮丽了。

基层公务员的悲哀:被母亲埋怨上大学没用,就连鸡肋都是舔剩下的

前途问题

有的公务员在同一个职位一干就是七八年,甚至更久。升一级有多难,相信还在坚守岗位的人已经泣不成声了,以前有人跟我说过,如果你想从一个普通同志升到县长的概率,就像中彩票一样。

一是梯队问题,就像金字塔,越到顶端能站立的空间越少,每升一级,都会有大量的竞争对手,假如你直接领导退休了或被调走了,不一定从你所属的单位提拔人才,也会从其他地方调人过来,那么,你能被提拔的几率有多小呢?通常情况下都是数以万计的。

二是调动频率,普通公务员在编制充足的情况下,通常能够两年一调,但基层公务员受制于编制等因素影响,无法做到两年一调,甚至出现年不调的情况。很多人从雄心勃勃到安于现状,就算突然出现一个机会在你面前,或许你的优势早已埋葬在时间的长河中了。

三是隐形的门槛,也就是所谓的关系,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只是看破不说破。

基层公务员的悲哀:被母亲埋怨上大学没用,就连鸡肋都是舔剩下的

副业问题

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当主业收入或职位达到瓶颈时,可以通过多年的工作能力来找到相匹配的副业来提高生活水平。那么,基层公务员可以吗?原则上是可以,但是约束很多,甚至一不小心被人误解,损失是很大的。就算没有因素可以影响你,自问一下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与在外拼命干活的人比,自己有没有优势。

基层公务员的悲哀:被母亲埋怨上大学没用,就连鸡肋都是舔剩下的

人生态度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人都要面临的问题,也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相似的人,有安于现状的,有勇往直前的,有认命的,有逆袭的......

只不过某些公务员会更容易进入舒适区,慢慢地收起了獠牙,磨平了利爪,体制外的人更讲究一个“拼”字,因为拼会比体制内的人更快的有汇报,自然更有动力,有了动力,更拼,更拼,更有动力,慢慢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基层公务员的悲哀:被母亲埋怨上大学没用,就连鸡肋都是舔剩下的

以前我的老师跟我说过,公务员就像一堵围墙,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