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令:淺談2020年疫後的收藏

“非典”後收藏往事雜談

2002年末至2003年,“非典”(即SARS事件)一度肆虐,對各行各業造成一定衝擊。儘管現在的疫情、社會環境、社會條件和當年SARS事件大有不同,但“非典”後的收藏事件也值得參考。

(1)“非典”後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出現於倫敦佳士得(圖1),最終以1400萬英鎊落槌,加佣金1568.8萬英鎊成交,在當時摺合人民幣約2.3億元(當日英鎊兌人民幣的收盤價為14.7210)。

彭令:淺談2020年疫後的收藏

圖1--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的成功拍賣,除引起一時轟動外,還表現出極大的升值空間。據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核算,按當時的黃金價格,2.3億元人民幣能購買2000公斤(即兩噸)黃金。當前(2020年4月),倫敦黃金價每盎司約1600美元,折算成人民幣每克約400元。也就是說,按黃金計價,“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現在價格約為8億元人民幣。若按當前黃金價格計算,“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實質上可稱為,迄今所知,出自中國名家之手的、出產於中國本土的在國際市場上成交價最高的藏品。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中國本土的收藏品在國際上成交的最高價,就出現在“非典”疫情後的三年內。

這是巧合,還是歷史的客觀規律,有待事實進一步驗證。

(2)“非典”後的過雲樓藏書

2005年5月15日,在中國嘉德春拍古籍善本專場,過雲樓藏書的四分之一(179種),加佣金以人民幣2310萬元成交,當時約合200公斤黃金。這個價格,現在看來似乎不高。但是,據石巖《過雲樓成了神話》(見《南方週末》2012年6月28日)記述:“1992年,過雲樓舊藏541種古籍以40萬元的價格被南京圖書館收購。這541種書號稱過雲樓藏書的3/4。”按比例計算,若在1992年,過雲樓藏書的四分之一,僅值人民幣約13.33萬元。我們仍將其和黃金比較。根據網上《歷年黃金價格表(1975-2003年)》,1992年黃金均價為每盎司343.95美元。按當時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每克黃金約人民幣67元。因此,過雲樓藏書的四分之一,在1992年僅能換得黃金1990克,即約2公斤。與1992年南京圖書館收購價比,2005年過雲樓藏書的四分之一,在當年能換得黃金200公斤,和1992年相比增值100倍,難怪這一拍賣成交價在當年被公私收藏家驚呼為“天價”。

“天價”的神話還在繼續。七年後,也即在2012年6月4日晚,曾於2005年在中國嘉德以2310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的“過雲樓藏書”,以1.88億元人民幣的拍賣價在北京匡時拍賣公司落槌(圖2),加上佣金合計為2.162億元人民幣。2005年後,黃金價格猛漲,到2012年6月,黃金價格每盎司達到約1634美元,按當時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每克黃金約人民幣365元,2.162億元人民幣能購買約592公斤黃金。以黃金為標準,中國嘉德於2005年拍賣的“過雲樓藏書”在七年內增值3倍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增值還去掉了物價上漲等因素,如果純按人民幣金額計算,則7年增值近10倍,這是任何理財產品都極難達到的。

彭令:淺談2020年疫後的收藏

圖2--過雲樓藏書拍賣2012

(3)牛頓手稿:或許是增值最多倍的名人手稿

相比起來,名人書稿手稿的增值倍數更為矚目。筆者在本文就舉一個例子:牛頓的書稿手稿。

說到牛頓,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世界偉人級的歷史人物。美國人麥克·哈特著作《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圖3)一書,該書出版於1978年出版,至今被翻譯成15種語言,公認度高,影響很大。該書評價∶“牛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圖4)那麼,牛頓的手稿(圖5)價值幾何呢?增值速度如何呢?

彭令:淺談2020年疫後的收藏

圖3--《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1982年英文版封面

彭令:淺談2020年疫後的收藏

圖4--牛頓的像

據臺灣省清華大學經濟系賴建誠教授《牛頓手稿的奇異之旅》(2015年12月於騰訊《大家》網上發表)文中信息,我們瞭解到,在1936年7月13日,蘇富比拍賣300多包、合計約500萬字的牛頓手稿。當時整批購買的喊價只有9093英鎊,約合當今(2015年)的33萬英鎊。現今(2015年)的行情是,單張(牛頓)手稿就可賣到13萬英鎊,因此牛頓手稿或許是增值最多倍的名人手稿。

彭令:淺談2020年疫後的收藏

圖5--牛頓的筆記本

那麼從1936年到2015年約80年間,牛頓手稿到底增值了多少倍呢?如按每張手稿約500字計,則1936年時的牛頓手稿約10000張(對應前文所述約500萬字)。到了2015年,單張牛頓手稿就可賣到13萬英鎊,那麼在2015年,10000張牛頓手稿的價格就可達13億英鎊。也就是說,按2015年的幣值計算,不足100年,牛頓手稿的價格從33萬英鎊(按2015年匯率算約合人民幣318萬元)飆升到13億英鎊(按2015年匯率算約合人民幣125億元),增值超3930倍。若按單利算,每年增值約49倍;按複利算,每年的價格漲幅大約相當於前一年的110.90%,且持續80年,這是頂級投資家都不得不佩服的收益率。1936年的黃金價格約為35英鎊一盎司,到2015年,黃金價格約為765英鎊一盎司。若1936年,這筆錢被用於購買黃金,到2015年不過增值約22倍,還不及按單利計算的牛頓手稿年均增值倍數。

難怪經濟系賴建誠教授認為,牛頓手稿“或許是增值最多倍的名人手稿”。有人可能有疑問:舊書舊紙上,世界歷史名人在上面留有手跡,每頁價格就高達上百萬元,甚至數百萬元人民幣,是否很離譜?很瘋狂?但事實表明,名人的書稿手稿因其不可多得,且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總將被真正懂得其價值的人搶購。再舉一個例子:據法新社(2019年)12月18日報道,“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的顧拜旦,於1892年撰寫《奧林匹克宣言》手稿(圖6)14頁,(報道當日)在美國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88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160萬元)的價格售出,每頁約合人民幣440萬元。

彭令:淺談2020年疫後的收藏

圖6--顧拜旦《奧林匹克宣言》手稿局部

關於疫後書稿手稿收藏的幾點看法

或許是巧合,也許是歷史的必然,“非典”之後,收藏不但沒有久陷泥潭,反而發展得更好。更通俗地來說,就是成交價更高,增值更多更快。對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後的收藏,筆者通過上述收藏往事表達一個基本觀點,那就是:大趨勢是向好的,收藏事業大有可為。更何況,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珍稀的中國收藏品在世界舞臺上將更加光彩奪目。接下來,筆者要圍繞著書稿手稿類藏品,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全世界是否為書籍書稿手稿瘋狂?

近年來,我們屢屢看到,名人書稿手稿在國際市場上,以超出想象的高價拍賣成交。是否可以說,世界都在為名人所手寫的舊書稿舊手稿而“瘋狂”呢?這種“瘋狂”已有多久呢?還將持續多久呢?

美國曆史學家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Scott Christianson),在他所著的《文件中的歷史》(圖7)一書《前言》內有這樣的話,應該能為我們解點疑、釋點惑:

“在誕生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並經歷了無數次複製之後,本書裡的許多文件似乎仍擁有一種真實可感的‘靈光’。也許,這份超越了時間仍在閃爍著的人性光輝,就是賦予文件力量的特質之一。對於一些文件,這種力量成為一種工具,國王、教皇、國家或是企業都在使用它。這時,它們就成了統治與監管的‘支撐’。有時,它扮演著政府權力的角色,指揮著具體行動;有時,它代表著宗教或是藝術動人心魄的力量,深刻影響著讀者;有時,它傳達振奮人心的力量,在恰當的時刻傳達著關鍵的信息;有時,它又以最簡單的形式,將發明家誕育的革命性想法表達出來。不論是現在或是未來,文件都展現出某種力量,推動一些事情發生,讓世界成為當下的模樣。”(見《文件中的歷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13頁)名人的書稿手稿的力量可見一斑。

彭令:淺談2020年疫後的收藏

圖7--文件中的歷史

必須補充說明的是:筆者不完全認同克里斯蒂安松在該書中列出的“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100份文件”,雖然他將中國的《易經》列首位,把《孫子兵法》和《論語》分別列為第四、五位。但是,因為他作為美國人,特別關注美國曆史與政治等議題,而對於中國的文件,則有厚古薄今之嫌,有意忽略近現代中國影響世界進程的文獻。但是,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實力的提高,中國近現代重要的名人書稿手稿必將成為國際市場“瘋狂”追捧的新熱點。由於國外的重要名人書稿手稿在過去數十年內已經陸續地被大量拍賣,未來國際市場上,中國近現代的名人書稿手稿將成為延續名人書稿手稿拍賣“狂熱”的主角。

(2)服務於人類的珍稀品收藏永遠大有可為

任何時候,只要收藏有世界意義的具有代表性的頂級珍品,從長遠看,就只會大大增值,而不會有絲毫貶值。因此,對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後的收藏,筆者另一個基本觀點,就是應該以著重收藏具有世界影響的、促進人類歷史進程的,且具有珍稀性的藏品為基本收藏原則。道理很簡單,你的藏品影響了世界,促進了人類歷史發展,且是珍稀的,那麼你的收藏就是為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作貢獻。自然地,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也會給予你相應的回報。筆者認為,這應該是收藏的客觀規律和真理,只能遵循,不可違背。

當然,筆者並非否定2020年疫情後收藏界困難的存在。疫情對收藏界是有實質的衝擊的。比如,造成藏家和買家之間溝通交流的某些困難,造成資金流動性緊張等,這均對收購藏品和藏品價值變現造成一定消極的衝擊。

但是,困難是存在的,方法也是存在的,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能真正收藏有世界意義的代表性頂級珍品,就好比有了可靠的高質量的船舶,那我們駛過時代這一海洋時,在面對波濤巨浪就有了堅實的安全的基礎。當前的困難,不過如同船舶缺少點燃油,這種困難和應對航行中的波濤巨浪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只要想辦法,總能解決的。

所以筆者一再強調,要收藏精品珍品孤品。仍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您的“船”(即您的藏品)質量可靠,自然能經歷波濤駭浪,到達成功的彼岸。當然,好船也要千方百計“加上好油”,那疫後我們的藏品必然取得好的效益。

但是,如果收藏的是贗品劣品,就好比開著一艘漏洞的船,那則必將埋葬在海里,毫無希望。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經典話語始終應該是2020年疫後收藏的指導思想,也是我們收藏的長期指導思想,我們的收藏必須真正有利於增強文化自信。人類真正的強大,從本質上說,首先是文化強大。因此,我們的每項收藏事業,只要真正能為文化自信服務,就一定有辦法克服任何困難,取得成功。在收藏過程中,我們必須努力為文化自信服務,小服務,小成功;大服務,大成功。

2020年4月8日於京西拾稿齋初撰畢

來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