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蛻變”了?

58同城“蛻變”了?

沒有人一直站在巔峰,但永遠有人站在巔峰。

9月8日農夫山泉上市,可謂是一場資本的狂歡。然而就在前一天,曾經的互聯網巨頭58同城黯然離場,於9月7日上午在股東大會上通過了私有化方案。9月18日,58同城宣佈完成與Quantum Blommd的私有化合並,向紐交所要求自9月18日起停止公司ADS的交易。

從“人人信賴的生活服務平臺”到人人口中的“騙子聚集地”,從“前浪”到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58同城到底經歷了什麼?

58同城,“神奇網站”進化史

2005年,一家“神奇的網站”成立了,誕生於國內互聯網初期的58同城前景無比廣闊,CEO姚勁波的創業故事也賺足了大眾的眼光。2000年,姚勁波建立了國內最大的域名交易網站易域網;2004年創立學大教育在紐交所上市;2005年再次創業建立“58”同城,真正讓他走進大眾視野的也是這家定位生活信息分類的網站。

姚勁波曾經談及自己創辦58同城的初心是做一個為老百姓服務的平臺,解決異鄉人租房之憂。幸運的是,2006年其便獲得了軟銀賽富的500萬美元融資,解決了公司資金問題,同年黃頁產品上線。

彼時,58同城經營模式是效仿全球分類信息領域的行業領先者Craigslist,後因水土不服而開始獨立探索多元經營模式,旗下業務涉及到房產、招聘、家政、二手買賣、餐飲等多方面。初期僅依靠用戶付費,中後期探索出C2C與B2C並存的盈利模式,用戶、商家付費和信息、廣告收入成為58同城主要營收來源。

2007年軟銀賽富向58同城追加投資,2011年獲日本Recruit集團注資,同年聘請知名演員楊冪代言,開啟了58同城的品牌化時代。“這是一個神奇的網站”也成為幾乎家喻戶曉的廣告口號。

2013年,58同城成功在紐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信息分類領域互聯網企業。據招股書顯示,2011年58收入達到4150萬美元,較上一年幾乎翻了兩番,2012年收入達8710萬美元,較上年翻了一番,截至2013年6月,收入已達5880萬美元。從當時的營收來看,58同城仍保持著穩定增長的速度,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58同城“蛻變”了?

命運的轉折點

2015年,互聯網行業發生一起轟動的事件,58同城併購趕集網,曾經在戰場猛烈廝殺的死對頭走上了合併之路,58同城的行業壟斷地位更加牢固。在經濟結構轉型期,企業之間的橫向併購能擴大業務規模,搶佔市場份額,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然而,處於成長期的互聯網企業在施展併購業務時,機遇與挑戰是同時並存的,甚至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較高的財務風險,並且這種風險具有持續性。

從短期效益來看,併購重組能夠為企業帶來更高用戶流量、股票效應,減少惡性競爭造成的資源浪費。從長期效益來看,則需要考慮更復雜的因素,包括合併後企業的協同機制以及資源整合能力等方面。

58同城在併購趕集網之後,股價漲幅超過23%,佔據了80%的同城服務市場份額,充分掌握了行業話語權。即便如此,58同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合併後的58同城不僅面臨資源業務整合帶來的財務方面壓力,還將面臨新興互聯網企業的挑戰。

據58同城2015-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在併購趕集網、中華英才網之後的連續兩年裡其銷售利潤率為負值,持續進入虧損狀態,直到2017年才開始扭虧為盈。儘管利潤率開始成倍增長,但業務危機的種子已悄然埋下。

在併購的兩輪階段完成之後,58同城並不滿足於現有業務,開始細分其商業板塊,其中安居客主攻房產領域,轉轉進入二手平臺市場,快狗打車也進入貨運市場的賽道。由58趕集孵化的瓜子二手車也從原有業務中剝離,變成一家獨立的公司。

58同城的轉型之困

細分業務的58同城,看似垂直涉獵了多領域,實際上卻仍囿於原有業務,分離後的58同城甚至缺失核心業務,在其他互聯網企業衝擊下競爭力大大下降。在房產領域“打不過”貝殼,在招聘領域則有boss直聘、前程無憂等多方纏鬥,在貨運市場又有貨拉拉緊追不捨。

在競爭市場的擠壓下,本就後勁不足的58同城還面臨各種口碑崩盤的公關危機,不知何時,曾經人們口中的神奇網站開始與“違規房源”、“虛假中介信息”、“用戶數據洩露”、“騷擾電話”等一系列差評聯繫起來。

“面對企業的銷售是58收入的重要來源,而這一切都來源於用戶參與度和滿意度”。這是姚勁波在談及58同城時所說的一句話,而如今,用戶的流失便是壓倒58同城的“最後一根稻草”。

58同城私有化之後,外界有人猜測58正在“自救”,似乎是在與曾經的58做切割,然而這一系列的舉動是58同城的脫胎換骨還是金蟬脫殼仍有待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