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白鹿倉 面香湯濃待客嘗--陝西--陝西--地方--首頁

白鹿原上的餄餎很筋道。

白鹿原·白鹿倉景區景點獨木亭。獨木亭由一根直徑1.4米、長13米的原木撐起,九層斗拱寓意九九歸一、天長地久。

“鄉黨們、朋友們,加快腳步往裡走。白鹿原上白鹿倉,陳忠實《白鹿原》,白嘉軒鹿子霖。狄青升帳狄寨原,戰馬縱橫古戰場。登上望母閣,西望薄太后陵,頂妻背母說劉恆,漢文帝孝道美名揚。故事多、文化厚,吃貨更是咧嘴笑。秦鎮涼皮油旋饃,炒涼粉燴三鮮,還有地道的粉湯羊血蒜辣子……”薛西安站在白鹿原·白鹿倉景區大門口,情緒飽滿地說著陝西快板。老薛是土生土長的白鹿原人,之前一直務農。白鹿倉景區開業後,他憑藉自己說快板的特長,成為景區的一名演藝人員。只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他,自編自演的快板風趣幽默自成一體,不僅是白鹿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一位地道的網紅達人。

4月16日,是白鹿原·白鹿倉景區復工開業的第33天。記者看到,來這裡的遊客絡繹不絕,景區秩序井然。經營戶攤位前消殺用品齊全,一次性餐具擺放整齊。測溫、掃碼、酒精消毒都沒有問題了,遊客可以進園子放心逛、安全吃,盡享春天的美好時光。

忘不掉的“白鹿倉味道”

秦鎮涼皮經營戶馮蓉家和油餅麻辣粉經營戶羅小虎家的攤位面對面。遊客王曉紅把手裡端的兩碗秦鎮涼皮放在羅小虎家的大餐桌上,扭身走進不遠處的包子鋪。很快,一盤熱氣騰騰的大包子擺上了桌。油餅、小菜、麻辣粉、葫蘆頭、糖糕、稀飯、炒菜……一家老小七八口子人圍坐在一起享受美食。“我們一家是這裡的常客。景區復工開園一個多月裡,今天是我們來這裡逛的第3次了。”家住西安南郊的王曉紅和記者說話之間,也沒有忘記咬一口香噴噴的炸油糕。

“白鹿原·白鹿倉景區位於著名的白鹿原上,距離西安鐘樓商圈15公里,是陝西省、西安市和灞橋區三級人民政府支持的重點項目,也是全域旅遊發展示範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記者同行的景區市場部工作人員小韋介紹,“景區首創‘一倉兩園三營地’全新旅遊業態模式,即白鹿之倉民俗文化園區,白鹿倉文博園、白鹿倉遊樂園以及航空飛行營地、溫泉房車營地、運動體驗營地。3年裡,圍繞非遺文化展示、中華絕技表演、熱氣球嘉年華、滑翔傘體驗等內容,景區開發了從陸地到水上、從地面到空中的一系列項目,讓民俗文化旅遊有了新體驗、新突破。”

“橋長一尺二,搓三十六個花,拽甩至一米二,合三股,縱短至十釐米,下油鍋,撐至三十多釐米,火候、油溫掌握合適,口感和品質得到了保證,一根麻花才算是好咧。”正在油鍋裡撈麻花的大姐,拿腔拿調地說,“你以為做成一根好吃的麻花就那麼容易?”

“普通的麻花不普通的製作。錦德順是一家來自禮泉的百年老字號,用傳承的工藝、自家的配方,在景區為遊客帶來了脆麻花、中脆麻花、紅糖蜂蜜麻花、特色軟麻花4款產品。其中,特色軟麻花,面香十足,獨家配方,只有到白鹿倉才能吃得到。”店主董清錦介紹,“我們每天要賣十幾袋面,從開門就有人排隊,節假日還要限量,要不然後面的遊客就買不到了。”

“隨著全域旅遊發展的不斷推進,眼界的開闊、見識的增長,讓遊客變得越來越挑剔,對旅遊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旅遊景區在經營上不斷出新,讓遊客一個月不來就有新內容,兩個月不來有大變化,三個月不來會後悔。每次來都不一樣,才是吸引遊客的地方,才能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文化學者苗雨分析,“白鹿原·白鹿倉景區的經營者,正是棋高一招將此融入了發展佈局和經營之道。據第三方信息統計,該景區民俗旅遊流量在西安市首屈一指。在這裡,不一樣的體驗讓遊客記住了獨特的‘白鹿倉味道’。”

被遊客推開大門的景區

白鹿原不僅文化底蘊厚重,更是水果之鄉,這裡生長著草莓、櫻桃、西瓜、蘋果、葡萄等各種時令水果。自稱是狄青後代的狄大爺,經營自家園子裡自產的水果,算一算也有七八年時間了。老人家一邊給路人稱櫻桃、草莓,一邊和記者聊了起來:“過去,出進村子的路窄,一到天黑,黑咕隆咚,連個照明的路燈都沒有。這兩年,搞旅遊開發,帶動了咱家門口的美麗鄉村建設。景區一開門,綠化美化、步行道、景觀小品、太陽能路燈,樣樣都和城裡一樣,水泥馬路直通高速公路口,美麗的環境也讓咱農村人過上了洋氣的生活。收入提高了,生活變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好了。口袋裡有錢,腰桿子硬氣,笑口常開,就連脾氣都變好咧。”

有利的地理位置、豐厚的文化資源、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了,不僅讓當地的農民過上了舒心的日子,更吸引了大批有眼光的投資者。

郝路、張誠、胡永勝原本都是白鹿原·白鹿倉景區一期建設的參與者,在施工過程中,他們親身體驗了西安市灞橋區的良好營商環境,以及景區項目良好的未來前景,毅然投資入園,分別做起了白鹿倉號火車文化餐廳、大型水上主題樂園、狄青風雲劇場旅遊項目的老闆,不僅自己跨界經營,還豐富了景區的旅遊業態。談起未來,他們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我們景區是被遊客推開大門的。2016年初,白鹿原·白鹿倉景區開工建設,2017年我們搞了個內部農曆臘八節活動,一下子吸引了好幾千人聞訊而來,門就關不住了。2017年4月開始試營業前,就有5000多個商戶前來簽約,我們從中選出了400多個,到年底景區營業收入超過8000萬元,這是我們壓根兒沒有想到的。”說起白鹿原·白鹿倉景區在短短3年裡的發展業績,陝西白鹿倉投資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任弘罡,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2018年景區接待遊客過千萬人次,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2019年景區接待遊客1200萬人次,營業收入超過4億元。”

白鹿原生長著陝西的神奇,當陳忠實先生寫下小說《白鹿原》這裡就變成了傳說。如今復工復產中的白鹿倉,用點燃的人間煙火溫暖了每個人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