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安哥嫂有福气膝下无子没落籍抱养女孩不成功抱养儿子确顶起了天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上篇:一 亲生女儿不一定孝顺,抱养的儿子确扛起了家庭大梁,顶起了天。在我村子这里就有个抱养的儿子,超级孝顺,他是当下为人孝道之表率,他是敬孝养父养母道德模范的真实版。他给那些亲生的,不孝之子女,重重的打了脸!

二 我们老家是山区农村,清澈见底小溪流水,树草植被茂密和起伏沟壑纵横交错,遥看山色,

谭安哥嫂有福气膝下无子没落籍抱养女孩不成功抱养儿子确顶起了天

连绵的大山,地处沂蒙山脉最北端。我们村子,就坐落在一个依山傍水,很朝阳的山坡上,错落有致,依山而建。村子不大,六十多户人家,村子虽然算不上人才辈出,但是我村子确出了不少大学生,北京航天,哈工大,曲师,部属,省属学院,211,985及二本院校,都有我们孩子的村子身影,这在我们当地也属很拔尖。俗称是风水宝地好的村子,也是当地有名的好庄院。谭家在村子是大姓,村子有户人家叫谭安。论辈分我们不同族是同辈,所以称他为大哥。谭安哥嫂,老实巴交,人很本分,是正而八经得庄稼人。结婚多年,没要上孩子。在农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植根于中国民间传统思想几千年,根深蒂固,也不期望,像谭安这样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去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育儿女养老的旧观念。谭安夫妻两人很着急,又很羡慕别人家,子女满堂,热热闹。在七十年代前,一般家庭有四五个,最多的有十来个孩子很正常,你说谭安哥嫂能不着急吗。谭安大哥,是家中老大,在分家时,谭安大哥是家里老大,姿态很高,主动要求分到的房子是不带院子的,住的是南屋,他家就坐落在临街的村口上边,下面这就是,本作者手机拍照真实的他原来家的照片。

谭安哥嫂有福气膝下无子没落籍抱养女孩不成功抱养儿子确顶起了天

谭安哥嫂的原住址原貌手机照片

在农村如果有房子没有院落,劳动中所用的工具,镢头、镰刀、锄,釵把扫把扬场锨,水缸水桶,扁担绳子,小推车,农机具,都没处地放,能够挂起来的都挂在房檐下,不能挂的就塞在屋子里边。我们那时还是小孩子,经常去他家玩,看到他家里得东西,堆积如山,满满的。后来生产队给谭安大哥安排了新的宅基地,在俺村子里后坡地那边,谭大哥吃苦耐劳又能干,不到半年他盖上了5间大北屋,这在哪个年代的砖瓦房子,在当时的农村,还是比较高档庭院,比原来的住处,有很大改善,邻居都羡慕这这房子,正南正北,很方便

谭安哥嫂有福气膝下无子没落籍抱养女孩不成功抱养儿子确顶起了天

院子也很大,居住是条件改善了,但还是两个人,四只眼。嫂子还时常偷着哭,时不时的泪连连。

三 谭安哥嫂,期间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领养了广饶县里的一个小女孩,女孩来时大概有10多岁了吧,开始和女孩相处的还可以,但是,嫂子说话有点随便,有时说话带点酸味,处事方式也不大气,有点计较,是农村百姓常说得,属于挺挑剔的那种小女人,小女孩毕竟是十多岁了,她能感觉到跟着陌生人家生活在一起的境遇和不便,本来就不是亲生的,在亲情关系上,肯定不会太默契,若是亲生的,打骂一下,很快就过去,但非亲生,越是这样关系越生疏。小女孩在大哥家里待了六七年,十七八岁时,大概是叛逆期和大嫂闹了大矛盾,骂了娘,赌气出走了,谭安哥嫂四处奔波打听找了大半年,渺无音信,那女孩就泥牛入海再无任何消息了。村子里的人估计女孩回自己老家广饶县了。不管抱养还是亲生,谭安哥嫂对女孩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是共同生活了七八年,孩子突然出走对哥嫂打击还是比较大的,家里酷似塌了天。

中篇:

四 谭安哥嫂在养女出走后的日子里,精神一直压抑,夫妻俩成天无精打采,情绪低迷,村子里的人都看在心里,急在眼里,这事又帮不上忙,急又急不得,只有慢慢等待缘分和机会。有时的候缘分和机遇会不期而遇,就在谭安哥嫂一筹莫展时,谭安的邻居家的姐亲的孩子太多,日子过得紧吧,有意想把其中的个孩子送人,来减轻家庭生活压力和负担。邻居了解谭安哥嫂一家的情况和底细,相互彼此知根由知底

试探和谭安哥嫂沟通抱养过继孩子的事。正好孩子和谭安哥,按辈分排,小一辈,按庄亲,孩子叫谭安哥舅舅。谭安哥嫂听到邻居说得这个好消息,不假思索,满口答应,都是邻村,一个大队,离得又不远,邻居立马安排了孩子的抱养过继仪式,缘分和机会永远留给属于有缘分人。孩子哪年有五六岁,他原来经常来这边串门走舅家玩,对谭安哥嫂不陌生,过继抱养仪式上,根据大人嘱咐和安排,让孩子改口叫爸妈,孩子很懂事,下跪磕头就改口,喊了声爸爸和妈妈,谭安哥嫂好激动,立马就答应了,孩子高兴得钻到谭安嫂子怀抱中,所有参加仪式的人,都很感动。谭安哥属于沉默寡言人,他突然抱起孩子高高举起来对着大伙们大声喊,我有儿子了,高兴至极,溢于言表。一个完整幸福家庭诞生了!

五 谭安哥嫂新抱养的儿子原名姓宋,叫宋曰雷,既然被抱养了,孩子必须改姓改名字,跟着谭安大哥姓谭,找人去了派出所户籍科,科里有个女民警,了解到谭安大哥有这么有缘分的好事,稍加思索说,就叫谭连松吧,并和谭安哥嫂解释了谐音字意,就是姓谭了,还和宋家有缘连。谭安哥嫂也很高兴,大人孩子都认识,又不是那种被抱养的孩子,养父母,捂着盖着不让孩子知道自己身世的那种情况的人。谭安哥嫂人同情又达礼,说,儿子你如果想你亲生父母了,可以随时陪他回家看看,实际上谭安哥嫂经常带心爱的养子去他亲爸妈哪里走动,谭安哥嫂对孩子关爱有加,就怕孩子不适应新家庭,新生活,一来二去,孩子很快适应了新家庭生活,孩子没有心理负担和阴影,在新家庭里生活的很快乐幸福。毕竟谭安哥嫂家境不错,伙食,穿着肯定比亲生父母家好的多,孩子吗,家境变好,不愁吃不愁穿,自然就贪恋。

下篇:

六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谭安哥嫂就亲自送儿子去上学,来回接送风雨无阻,孩子原来的家庭兄弟姊妹多,生活质量环境不如新家好,孩子感到很幸福快乐。长的白白胖胖的很讨人喜欢,这孩子也特别懂事,儿子的到来,给家庭增加了无限的希望和生机,两口子视儿子为己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谭哥的沉默寡言的性格改变了不少,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嫂子也不小气了,成天抿嘴笑嘻嘻,没有了泪抹和愁眉苦脸。

七 光阴如梭,儿子高中毕业了,学习成绩中游偏上,懂事孩子对爸妈说,我成绩一般,就不复习高考了,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儿子大了,老两口尊重儿子的选择。这孩子有志气,不管干什么活,都专心致志,心底无私也很善良,为人行事很大度,懂礼貌,讲义气,无论在哪里打工都是厚实模范,手也很技巧,打工收入很客观。工作中还遇到了通情达理的好姑娘,彩莲。儿子有了女朋友,确立了恋爱关系,谭安哥嫂给儿子举办了气场很大又很隆重的婚礼,还特别邀请儿子的亲生父母参加了婚礼仪式,婚礼办的宏大又体面。

八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值班,连松找到我的办公室,说,叔,我妈腰疼的厉害,让我帮忙找大夫看看,我陪嫂子去了骨科,做了CT,报告:腰椎间盘突出症。碰巧在门诊走廊里遇到了麻醉科的汪大姐,大姐可是麻醉科科公认的技术尖,大姐很客气热情,大姐问我病人是谁?我说是庄亲大嫂子,大姐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好办法,打个封闭试试看吧,我同意大姐的意见,大姐说,去北楼大手术室吧,哪里打封闭针安全。那天电梯维护,手术在二楼半,连松二话不说,背起嫂子上了二楼半手术室,嫂子很胖70多公斤,连松累的满头大汗,汪大姐亲自给大嫂打了封闭针,打针后需要平躺4个小时,我找到担架,连松,她媳妇和我把嫂子送到急诊科,我给找了空病床躺了半天。打封闭疗效显著,嫂子腰疼有很大缓解改善,嫂子腰疼病,打封闭后好多年没再复发(腰椎病,治疗上有个体差异,请勿模仿套用)这次是我亲眼看见,养子情深,关键时刻,抱养儿子顶起了天,我很感动。连松两口子,既孝顺又很能干,很跟形势在开发区买上楼房,谭安哥嫂夏季住老家凉快空气新鲜,冬季楼房有供暖,连松到了冬季就接二老来城区住楼房保暖。谭安哥嫂命不错,半路有了儿子,中年“得子”好喜欢,养儿防老,在谭安哥嫂哪里是最好的体现,夫妻两人身体健康,年过七旬时,谭安大哥还能干活下田。岁月不饶人,八十岁多岁时,2013年谭安大哥,患脑梗塞致偏瘫,无论住院还是在家里,都是连松两口子精心伺候,从无怨言,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真实的俗语,在这个家庭里不灵验。谭安大哥常年卧床身体每况愈下,每年都得住院治疗。去年10月底,连松打电话问我,说他爸高烧不退,咳嗽厉害,呼吸有点困难,人年龄大了,怕死不愿意住院治疗。我告诉连松,他爸爸可能是肺炎,CT扫描,结论,肺部右侧阴影病灶,考虑:肺炎,CT报告支持了我的判断。我告诉连松,老年肺炎,是不详之兆。唉,真有奇迹出现,大哥经过2周治疗,高热降了下来,症状好转。我看到连松,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从不言放弃给爸爸治病,他爸毕竟年过八十八岁耄耋老者了,在去年最后一次住院治疗时,谭安大哥带着对儿孙和老伴的不舍和眷恋,命归西天了。连松强忍悲伤处理完爸爸的后事,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妈妈的照顾上。我年过六旬,看到的,见到的,听到的,这么厚实,尽心尽责,周全尽孝道,实属罕见,百善孝为先,

谭安哥嫂有福气膝下无子没落籍抱养女孩不成功抱养儿子确顶起了天

倡导弘扬正能量道德模范,在连松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懂得感恩报德,懂得养育之恩,他是所有做儿女的榜样和道德模范!谭安哥嫂,真有福气,膝下无亲子,血缘不关键,超越了血缘关系的父子亲情,抱养了儿子,养老送终,儿子扛起家庭大梁重担,顶起了天。

注:作者原创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