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功利善變陰暗虛偽的嗎?窮生貧,富生慈?

用戶1448509710465


你用善良的心和理解的目光去看別人,你看到的就是美好和善良;你用一顆世俗的心去看美好,美好有時也是惡念。

在心底陰暗的人那裡,你看不到善良,因為,被蒙上功利和世俗的心,看任何人都是功利型的,唯有看他自己,卻是高風亮節

一個人的心,從來都是兩面性的,你不確定一個人會在什麼時候,經歷了怎樣的故事之後,突然地轉變。你也不確定一個人會用最“真誠”的微笑,還給你一個最虛假的背影。

於是,你開始懂得,人性,原本就是這樣的善變。歸根結底,不過是一場場利益的驅使,情感的挫敗,慾望的膨脹,私心的貪婪。只是,在你懂得之後,你開始理解了人性……

聰明的人,總是動用著腦子,解放著雙手,散發著精明的人性。

愚蠢的人,總是沒有腦子,做著令人不齒的事張揚著粗俗的處事哲學。

淡泊的人,總用一顆玲瓏心寫就優雅的人生。

甘於平凡的人,總是用一顆平常心寫就瑣碎中的不平凡。

真正看透的人,用一顆超脫的心,淡然微笑著俯瞰著喧囂的人生……

在利益面前,最容易看到真實的人性。自私也好,其他也罷,當面對利益的瓜分,有的人淡然處之,有的人蜂擁而至,有的人靜觀其變,有的人高高地俯瞰,這時可以看到人性。

當一個人面對著所有的利益可以無動於衷,或者能夠泰然處之,折射出來的是讓人仰視的尊重。當面對蠅頭小利,一群人趨之若鶩,反映出來的是低俗的人性。

當溫飽問題已經解決,貪婪和慾望是人性的大敵。在一些不被重視的暗藏在內心角落裡的東西,會在某一個時刻跑出來,張牙舞爪,啃噬著一個人最風光最美好的心靈。

也有一些人會在黑暗的角落裡,破繭重生。讓人性重新展露出光芒。那時,我們就讀懂了人性的悲哀和喜悅。

在生命限於最危難的時刻,我們總能看到善良的人性。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總能領悟齷蹉的人性。其實,在很多人心裡,都希望別人比自己更差。所以,當一個人落難時,你總能體會到善良的人性。

但是,當一個人高於自己時,卻從內心裡無法接受別人的優秀。於是,嫉妒、猜忌、甚至動用其他的手段,來貶低別人,成就自己的好,說到底也是人性的使然。

給別人留下尊重和尊嚴,給別人留下空間和餘地,才會給自己留下最美好的東西,還有值得懷念的友誼、親情和愛情!


吐事君


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問題,人性的功利善變、陰暗虛偽、窮生貧、富生慈,這幾個方面對人性弱點的總結非常到位!

這樣的結論雖然有很多依據可循,但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下面就從每個定論來一一分析。

第一,人性的功利和善變

是非功過,時間會有最好的說明。

人性貪功,除了自身缺乏安全感之外,也是對利益的變相追逐。還有一個原因是自我好勝。功和利往往會被拉到一起。其實功過不說自明,太過貪戀只會換來更大的反噬。所以,做好自己,一切無憂。

天下熙熙為利也,人群來往為利忙。

這個利說的其實是我們用來生存所需的物質基礎。但是如果因為貪心不足,那麼這個利就會變成更多的慾望。在這個慾望的驅使下,有的人會把人性中本來的善念拋之腦後。所以要以義為前提,以義為利,利恆久。

窮思變,變則通

我們的善變有時候也是迫於無奈,迫於在社會中生存的壓力。這個善變可以是貶義詞,也可以是褒義詞。看心的出發點,出發點是好的,那麼就是變通,出發點不好那麼就是走進了歪門。

第二、人性的陰暗和虛偽

人性的的陰暗面一開始是由於對自然的恐懼。原始社會開始就有了這樣的基因,因為對事物認知的匱乏,所以對死亡的恐懼和無奈情緒被深藏在心底的角落裡。

這種陰暗的負面情緒會懷疑和否定認知的一切,因為要把自己保護起來,所以表現出了對其他事物的傷害。

世人皆知善之為善,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我們每個人都有陰暗面,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選擇的是慈悲。用同情心和憐憫心去對待事物,所以這個陰暗面一直被深藏在人性深處。

虛偽是表現出來的不自信,虛偽是底氣不足的外在表現,其實只要我們對人對事問心無愧,那麼虛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虛偽的人最終得到的只是更多虛偽的回報。

第三、窮生貧 富生慈

這個觀點當然也是片面的,窮生貧可以說成物質上的相對匱乏。但是身貧並不意味著精神世界的荒蕪,大部分人也不會因此而失去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

富生慈是經濟實力的富餘情況下可以對弱勢群體提供幫助。這個幫助有的是真正的慈善,有的其實是為了功名而已,人面獸心的慈悲還是沒有的好。

而窮人就不可以慈悲為懷了麼?可以的,我們可以佈施微笑,佈施善意。所以窮富大體上只是一個人暫時的狀態,而人窮心善是一種更大的財富,為富不仁註定也會被大多數人唾棄。

所以對人性不能以偏概全,人性一開始是善的,所以我們要永遠保持善良的心,讓那些人性的弱點消失在慈悲之下。


半緣君生


人再窮也在奔波,為了生存而拼搏!富人永遠都是富不夠的!當然有時也會象餵雞一樣撒些粗食出去!這就是富人的善心!

窮與富骨子裡古來都是對立的。[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