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譽為男人的聖經,今天它被超越了嗎?

《教父3》​是不折不扣的商業電影,這是影響它進入“偉大”行列的最大障礙。

但是作為教父系列的完結之作,《教父3》其實不缺這種“名分”上的認同,或者說它根本就不需要。

原因就是,科波拉拍攝《教父3》的商業目的雖然比之前兩部更加明顯直接(拍攝該片時科波拉瀕臨破產,《教父3》挽救了他的事業),但這毫不影響它的經典程度。

它被譽為男人的聖經,今天它被超越了嗎?

也許有人認為,《教父3》相比一二水準滑坡,其實不算經典。

那麼我們通常所認為的經典電影應該是什麼樣的?如《肖申克的救贖》對希望的宣言,《阿甘正傳》的勵志,還是《泰坦尼克號》中浪漫到極致的愛情?

無疑,這些電影都具備非常明確的情感主題——在意識形態上能與所有人達成共鳴,並且人人都能輕易讀懂。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代人的焦慮,並滿足了他們在生活中對於理想化的追求。

這種“意義”大概是人們評價電影偉大與否的默認“公理”。

但教父系列明顯不屬此類,尤其是《教父3》。

首先,《教父3》是類型片,但它又是超越類型片並達到雅俗共賞境界的通俗電影。

在電影史上,這種類型片取得一席之地並能成就經典地位的不在少數。

希區柯克就是一個例子。他的《驚魂記》與《迷魂記》至今都佔據著影史排行榜的前十名,而兩者就是典型的懸疑片。至於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和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閃靈》就更是此類的代表了……

它被譽為男人的聖經,今天它被超越了嗎?

理解了這一層,我們也就不會單純地認為《教父3》拉低了教父系列的整體水準,而能夠以更加公正的眼光來看待這部電影。

事實上,有了《教父3》,教父系列才能夠臻於完美,並達到科波拉一直所孜孜以求的對於“命運”這一宏觀主題上的揭示。

1.這首先表現在人物方面。

在《教父3》中人物的性格是成長和發展的,這更貼近正常的人性。

康妮的成長就是這種“發展”的體現,這絕對算得上《教父3》中對人物刻畫的點睛之筆。

在《教父3》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於之前的康妮形象。她變得成熟了,懂事了,開始為家族著想,為麥克著想,而不再是之前的那個神經質、魯莽無知只顧自己的麥克的妹妹——這恐怕就是《教父3》不同於《教父》前兩部的最大區別之一。這也是《教父3》成功的地方。

康妮形象的轉變無疑會給觀眾以驚喜。人物的“成長”賦予了電影一種貼近生活化的真實——我們在現實情況中難道不也如此?從幼稚到成熟?

它被譽為男人的聖經,今天它被超越了嗎?

可見,《教父3》並沒有侷限於一二部中“模塊化”元素的約束,而是以更靈活多變的方式來展現人物性格。

電影中的凱也同樣如此。

在《教父》1和2中,凱一直都是竭力反對麥克的代表人物,兩人之間的矛盾是尖銳而不可調和的。

但到了《教父3》,凱雖然還是一如既往地反對麥克,並在影片開始稱其“比從前危險得多”。但在電影中段麥克病危時,凱的態度卻有了極大的緩和。此時,二人基本和解,凱最大程度地原諒了麥克。

關於凱,有必要再說上幾句。因為在很多觀眾的評論中,都是對她的負面評價——這多半來源於她對麥克的反對態度。但其實這是極大的誤會。

凱和麥克的衝突不僅僅是家庭矛盾的衝突,也是兩種文化觀念的衝突。

凱代表的是新時代美國人的價值觀——主張個人獨立與自由,反對暴力與一切非法活動。麥克則是傳統價值觀念的代表,即以維護家族利益為重,為此他可以犧牲很多東西(包括殺了他的哥哥弗雷多)。

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凱與麥克的矛盾實則是“正義”對“非正義”的反抗,也是影片對自身的一種解構與反思——借凱來反思麥克的所做所為,從而在宏觀上達到客觀描述人物命運的目的。

試想,如果沒有凱的反對,或者凱從一開始就對麥克表現出支持的態度呢?那麼,教父就會成為徹頭徹尾的“黑幫”電影——只有暴力與黑暗,而沒有任何其他價值可言。

它被譽為男人的聖經,今天它被超越了嗎?

也是這種反思性成就了教父系列無與倫比的嚴肅氣質。我們理解了凱,也就理解了教父偉大性的一面。

2.時間是對人物命運的具體詮釋

在《教父3》中,我們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凱和康妮在性格上的轉變——這是她們的成長,也是她們的命運。

在這裡,成長就是人物命運的一部分。

但是,決定成長的客觀因素是什麼?

其實,影片一開始就給出了答案。

它使麥克日漸蒼老,由從前的鋒芒畢露變為如今的溫和內斂,它改變了麥克的家庭,也改變了時代環境……

這個“它”就是時間。

時間是人人都不得不面對的客觀事物。在《教父3》中,時間主導了人物的命運。無論是康妮的成長,還是凱的改變亦或是麥克的蒼老,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受了時間的影響。

影片將人物置於時間這一永恆的客觀事物中,除了是對人物命運本身的揭示之外,還賦予了他們某種程度的悲劇意味。比如麥克,他雖然富有且極有權勢,卻仍然改變不了兒子的擇業和女兒的戀愛立場……

它被譽為男人的聖經,今天它被超越了嗎?

在《教父3》中,時間是影片用來揭示命運的一個具體表現形式,它反映出(對個人來說)命運的不可控——一如時間的不可控。

3.多角度地刻畫人物

在前兩部中,教父系列電影對於人物的刻畫是呈多角度的。

在《教父1》中,我們既能看到唐·科里昂的呼風喚雨,又能看到他的老邁與脆弱的一面(面對大兒子山尼死亡時的悲痛)。

在《教父2》中,麥克是家族的堅定守護者,但在得知哥哥(弗雷多)的背叛時,表現出短暫的痛苦與迷惘。此外,凱的墮胎,對麥克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此時的他是憤怒而無可奈何的。

《教父3》完美承襲了這種特質。

通過影片,我們可以看到這幾種麥克的形象——談笑風生的麥克、老奸巨猾的麥克、憤怒的麥克、在主教面前懺悔的麥克、主教死後嘆息自己命運的麥克、固執的麥克、妥協的麥克,以及在面對子女時慈父形象的麥克……

它被譽為男人的聖經,今天它被超越了嗎?

《教父3》對於人物多角度的刻畫還體現在影片的另一重要人物——文森特的身上。

文森特繼承了他父親(山尼)的火爆脾氣,但同時又有區別于山尼的一面——謹慎和心細(具體表現是對喬伊·扎撒針對他組織的暗殺行動的防衛上)。此外,文森特還兼具多情(與女記者上床)和專情(與麥克之女瑪麗戀愛)的雙重性格,同時又有孝道與善心。

它被譽為男人的聖經,今天它被超越了嗎?

有意思的是,影片在對文森特衝動一面的刻畫上常伴有麥克對他的訓誡。在二人的爭吵中,體現的不僅僅是長輩對於晚輩的“恨鐵不成鋼”,更是兩代人在觀念上的天然鴻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