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這位局長給校長寫了一封信:學校需要快速“靜”下來

原創 徐友禮 轉自“當代教育傳媒”。

本文1600字,閱讀需要6分鐘。


小編有話說

隨著疫情不斷緩解,開學時間逐漸明朗,各地都進入了繁忙的開學籌備階段。各種籌劃、各種會議、各種預案、各種檢查……大家手忙腳亂地開始由線上往線下轉移。此時,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徐友禮寫下了這樣一封信《致校長:學校需要快速“靜”下來!》

一個“靜”字,勝過千言萬語!


關鍵時刻,這位局長給校長寫了一封信:學校需要快速“靜”下來

經過長時間準備、反覆核驗、不斷改進,

我們終於即將迎來開學的日子了!


在疫情嚴峻複雜的形勢下,

本學期的開學多麼來之不易啊!


但,學生復學入校只是個開頭。

各學校將轉入疫情防控與學習並舉的新常態,

急需儘快由動入靜,

有序展開教學、生活。

關鍵時刻,這位局長給校長寫了一封信:學校需要快速“靜”下來


後疫情時期,重中之重是穩定軍心


從宅家到重返校園,

老師和學生的心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校園還是那個校園,

老師還是那群老師,

學生還是那些學生,

但是大家的情緒變了、心理變了,

甚至看待生命、看待世界的眼光也變了。


再加上疫情在全球大爆發引來的不安感,

焦慮、恐懼、著急、期待……

每個人的心態都有些小複雜。

表面有序的校園,

可能有很多情緒和心理的潛流在湧動。


此時此刻的校長,

不但要眼中有工作,

更要眼中有人,

要敏銳捕捉師生後疫情時期的情感狀態,

成為師生心理的調節師、情緒的穩定器。


讓校園“靜”下來,

先要讓大家的心靜下來!


傳遞正能量的信息,

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讓疫情過後的校園

陽光明媚,春暖花開,

溫情脈脈,笑意盈盈……

只有這樣,

校園才會重新成為師生成長的樂園。

關鍵時刻,這位局長給校長寫了一封信:學校需要快速“靜”下來


後疫情時期,另一個緊迫任務是“新常規”的制定和實施

師生重回熟悉的校園,

但是面臨的問題卻是陌生的。


諸如上課要不要戴口罩?

如何確保小學生正確戴口罩、不亂扔口罩?

戴口罩上課如何儘量少講多練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孩子?

寄宿學校如何做到“學位、餐位、床位”三固定?

藝體類容易身體接觸的課程如何做到讓孩子保持適度距離?

如何避免小學生躲到衛生間等老師看不見的地方“扎堆”?

家長接送孩子如何縮短在校門口等待的時間?

如何用線上溝通代替傳統的面對面溝通方式?

……


這些過去從沒有遇到的問題,

呼喚“新常規”,期待“新管理”。

只有用新的機制和策略及時化解問題,

校園才能“靜下來”!


後疫情時期,教師管理體系要升級迭代


老師們疫情期間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和創造,

迅速用線上教育教學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心,

其中的辛苦和付出千言萬語難以形容!

校長對此要感同身受,

以極大的同理心理解和感謝老師,

要比疫情前給予老師更多關愛、更多支持。


同時要反覆認真地思考:

疫情究竟給師生心理帶來哪些影響?

線上教育有哪些經驗可以移植到線下?

迴歸後的教學有哪些需要改進?

落下的課業如何在不加重負擔的前提下以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方式補上?

後疫情時代的新教研、新備課、新班級管理如何開展才能更有成效?

……


這一切都需要校長用新的理念和行動來應對,

抓思想,抓情感,抓老師最關心的問題……

只有上下同心、職責明確、各歸其位,

學校才能忙而不亂“靜下來”!


後疫情時期,千萬不要忽視對工勤人員的關注和管理


保安、炊工、宿管、醫生等

雖然有很多不是學校的“在編在職人員”,

但是他們對抓防疫、保教學具有同等重要作用。


他們收入相對較低,

但是工作同樣辛苦、責任一樣重大。

他們需要關愛和理解,

更需要專業的培訓和支持。


特別是寄宿學校,

應儘快安排專人負責培訓和日常管理,

不能因管理不到位發生問題。


開學在即,

我們從一個“考場”進入另一個“考場”,

這既是“試金石”,也可能是“分水嶺”。

誠願校長們:

以為人父母之心,行為人師表之實

以春天般的熱情和溫暖迎接師生重返校園!

2020年4月15日

注:全文轉摘。文圖皆來自當代教育家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