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球的愛與恨

在足球這件事上我們通常懷念勝利,但也對失敗念念不忘,只有那些敢於接受懲罰的人才真正值得我們去思念。人生的每一次失敗都需要太多的時光去撫平,如何面對失敗是所有職業球員走向成功的必修課程。就比如說如果你在谷歌搜索齊達內,你會發現"齊達內頭撞"一定會排在"齊達內球技"之前,這是一個看上去可笑但又殘酷的現實。

點球的愛與恨

對於巴喬可能大多數人記得他的就只有兩件事:一是他的那次點球失誤,二是他的馬尾辮髮型。特別是哪個點球,像一個印記一樣鐫刻在巴喬一生,但如果只是這樣,對巴喬來說是不公平的,這不僅有損他輝煌的職業生涯,而且掩蓋了足球最有趣的故事之一。

在他的人生當中,點球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話題,作為一個職業足球運動員,巴喬在點球這個領域堪稱紀錄。他也應該是意大利甲級聯賽裡踢點球成功次數最多的一名球員。:共計71次,成功63次,這也是一項紀錄,8次失敗(其中兩次在對方守門員撲出之後又為本隊隊員踢進)。第一次失敗是在甲級隊的一次比賽中:1990年4月8日在羅馬的弗拉米尼奧體育場(羅馬-佛羅倫薩 0:0,當時的裁判是洛貝洛),點球被佛朗哥.坦克雷迪撲出。

他在國家隊比賽中所踢的點球也是一項紀錄:踢7次,中7次,無一失手。任何一個意大利國家隊球員都沒有踢過這麼多點球,中過這麼多點球。

當然,你會立刻說,94年世界盃不是在決賽中罰失了那麼重要的一次點球嗎?不錯,剛剛上述統計的數據只包括正式比賽時間之內和加時賽內所踢的點球,可以理解為在常規戰中所有的數據。並不包括雙方打平之後以點球決勝負時所踢的點球。

在正式比賽時間之外以點球這個形式一決勝負的點球中,巴喬一生總共踢過4次,只失敗過唯一的一次,那一次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在1994年美國世界盃玫瑰碗球場的決賽中同巴西隊的那場比賽,他一腳把球踢向了帕薩迪納群山的上空。

點球的愛與恨

那一屆世界盃點球最大的亮點本來可能屬於戴安娜·羅斯,她在開幕式那天的芝加哥軍人球場,穿著一雙晨練慢跑鞋出場,大搖大擺地假唱著 "I'm Coming Out"。隨後,在身旁一群白衣少年單膝跪地簇擁下,她煞有介事地擺出了此前從未排練過的助跑姿勢,扭了幾步之後,一鼓作氣踢向面前擺放的足球,結果皮球偏離大門足足五英尺 —— 要知道球和球門(比賽事使用的版本還要大一號)的距離也才六英尺,偏成這樣,也真是有兩下子。但巴喬踢飛決賽的那個點球讓她這個點球黯然失色。

點球的愛與恨

那一天在玫瑰碗,意大利有3個人打飛了點球,我不知道是不是意大利歷史上點球決勝打飛點球最多的一次,但在我印象裡應該不多了。對一支球隊來說,這麼大規模的罰失點球,歸根到底是一種極限奔潰的反應。

10號羅伯特巴喬

打飛了!,打飛了!

這樣,這樣

巴西足球隊在罰點球的比賽裡面就以3:2獲得了勝利!

這是巴西足球隊第四次獲得世界盃的獎盃!

本屆世界盃組委會主席羅森博格將獎盃發給了獲得本屆世界盃的巴西足球隊

52場比賽之後,第15屆世界盃的冠軍終於產生了

巴西隊獲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

這是巴西足球隊第四次獲得世界盃

宋世雄老師略帶尖銳的聲音向全中國的球迷傳達著1994年的冠軍是巴西,我在央視的天下足球資料裡找到了這段解說視頻,重複了兩次"打飛了",結巴了兩次"這樣" 沒有更多的情緒和誇張,就這樣,那一刻就很快在時間的長河裡消失,但對巴喬來說那一刻應該是永生難忘的記憶。

巴喬自己在書中說到:"我失敗了,這是莫大的遺憾,就像我罰所有的的點球一樣,我去罰的時候心裡很平靜,我想罰出一個飛行高度為一米左右的球,但球並沒有按預想的那樣去運行。也許我用勁太大,球高出了橫樑。我以為騙過了守門員,可球卻打高了,我為此感到十分難過"對一個像他這樣堅強樂觀的來說,承認失敗,正視結果也許是他後來對那天最好的放下。他的妻子安德勒依娜那天也在現場,傷心欲絕的巴喬回到她的身邊,和她相擁而泣"當其他的隊員和家人出動吃晚餐時,我和羅比則待在賓館的房間裡。他對剛剛發生的那一幕感到屈辱,痛苦極了。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簡直糟透了,但是我們都堅信,這一切都會過去,我們對未來很有信心"

那個背影成為了世界盃歷史最經典的畫面之一,沒有憂鬱,只有遺憾。遺憾的並不是可能的冠軍,而是這一下似乎抹去了巴喬之前的所有。就好像在前幾天剛剛結束的對陣尼日利亞的1/8決賽,正是巴喬在加時賽罰進了關鍵的點球幫助意大利逆轉晉級,但人們似乎一下就集體選擇了遺忘。

點球的愛與恨

球迷是熱烈且殘酷的綜合體,他們渴望勝利,但也對失敗念念不忘。在最終的失敗結果面前,過去的努力很容易在哪一瞬間消失殆盡。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我在微博上做了一個簡單的投票:

如果讓你第一時間回憶腦海中浮現的關鍵點球,是罰進還是罰失的?有94個朋友參與了投票,結果是壓倒性的,63個朋友選擇會在第一時間浮現出罰失的關鍵點球。

點球的愛與恨

我在知乎上也發起了一個類似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普遍更容易記住罰失的關鍵點球而不是罰進的關鍵點球?

知乎有幾位好朋友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似乎可以對這個有趣的現象給出一些答案。我引用部分內容過來,希望可以拋磚引玉。

@莫空de球眼:"我們往往說悲劇更容易被人記住也是這個道理。人們往往容易在悲劇中分析出隱含的崇高美,就像劇作家席勒繼承康德的觀點,認為悲劇表現的痛苦與恐怖 ,能使觀眾產生痛感的同時產生審美快感,這種快感很容易就上升為崇高的道德感。甚至也容易讓人們產生憐憫心、同情心、同理心等等。就比如我們更容易記得巴喬罰丟的那個著名的點球,卻忘記巴喬打進的那麼多關鍵點球。"

@月宮亞由:"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蔡格尼克記憶效應",英文名是Zeigarnik effect,是指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這是德國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在一項記憶實驗中發現的心理現象。久而久之,結合蔡格尼克的記憶效應,你會把球員完不成罰點球的任務也當做是自己的一部分,始終難以忘記,對未完成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

@95帕爾馬:"悲情對於中立者而言,都有容易入戲的錯覺感。很久之前,亞里士多德就認為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於是悲劇的主角/媒介/方式都會被逐步放大。十二碼本身就是殘局,如果有巴喬、特雷澤蓋這類名人做悲情渲染更容易被記住。從某種程度上說,主角>媒介>方式。

"

你看,就是這樣一些我們可能自己都沒有察覺的心理,讓我們在面對點球這件事情上拿出了一種和正常生活完全不同的態度。

我們在生活中普遍喜歡並且銘記勝利,痛恨也希望忘記失敗,但回到足球世界,那些沒有踢進的關鍵點球反而在失利中越發醒目,而那些踢進的關鍵點球基本上都會淹沒在勝利裡!

這也許就是點球帶給我們與眾不同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