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之路:甘肅發展生態綠洲農業,拓海外市場

致富之路:甘肅發展生態綠洲農業,拓海外市場

中新網蘭州5月24日電 (洪瑩)初夏,甘肅張掖市甘州區明永鎮萬畝戈壁設施蔬菜產業園裡一片綠意,菜農們穿梭在蔬菜大棚間,收穫今年的第一茬娃娃菜,張掖市綠涵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建學說,“現在的菜主要銷往廣東、江蘇等地,到六七月大部分蔬菜會出口到俄羅斯。”

甘州區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是典型的綠洲農業區,除依靠地下水和地表水維繫形成的灌溉綠洲以外,有豐富的戈壁荒漠資源。在戈壁荒漠上發展日光溫室,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發展需大面積佔用耕地、土地流轉困難等問題。

近年來,該區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沙產業發展理念,運用高效技術,培育支柱產業,發展特色經濟,挖掘沙化地和戈壁荒灘地的資源潛力,打造絲綢之路上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帶。

致富之路:甘肅發展生態綠洲農業,拓海外市場

張掖市甘州區明永鎮萬畝戈壁設施蔬菜產業園裡,農民在收穫今年的第一茬娃娃菜。 洪瑩 攝

2010年以來,該區農業產業化領先的企業便在明永灘開始戈壁設施農業建設和蔬菜生產,逐步探索形成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生態栽培一整套設施建設技術和種植經驗。建成冷庫15萬噸、日光溫室550畝、鋼架大棚1800畝。

2017年,甘州區規劃建設明永灘萬畝戈壁設施蔬菜產業園、巴吉灘萬畝設施蔬菜食用菌產業園、石崗墩萬畝果蔬產業園。2018年重點完成明永灘戈壁設施蔬菜產業園建設。

戈壁農業發展區域大多人居環境惡劣,民眾生活水平較低,增收致富渠道較少。明永鎮沿河村的武金花對此深有體會,“家裡耕地少,以前又只單純種大田作物,耗時耗力不說,到年底還落不下幾個錢。”自從成為企業的蔬菜種植定製戶,武金花摒棄了原有單一的種植模式,和公司簽訂單種蔬菜,農閒時節還在公司打工,收入水平比原來翻了一番。如今住上了小區裡的小康樓,還添置了小汽車。

在明永灘戈壁設施蔬菜產業園內,一座座鋼架大棚有序排列,聯棟大型戈壁智能日光溫室正在施工,新建成的日光溫室內黃瓜在基質槽裡茁壯生長,用秸稈、菌渣、農家肥等有機物篩選配製成的有機枕為幼小的辣椒苗提供充足的營養。一系列節能節本綜合技術措施的運用,使得有限的土地上單位產出明顯提高,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

戈壁上的土源沒有被汙染,加上充足的光照以及適宜的溫差,在這樣的條件下種植出的蔬菜質量高。王建學起初只想著種出優質蔬菜,沒有想到,發展非耕地設施農業,正好趕上戈壁農業高速發展的“綠色動車”。

在戈壁設施蔬菜產業園的帶動下,當地企業利用海外市場反季節蔬菜需求量大的契機,把洋蔥、馬鈴薯、西紅柿、彩椒和大蒜等農產品銷往越南、緬甸、俄羅斯以及中亞各國,同時輻射廣州、上海、杭州等各大市場。

甘州區農業局長甘林斌說,該區計劃投入15億元,通過三年努力,初步建成基礎設施完善、裝備設施先進、科技支撐水平高、綜合生產能力強、產品特色鮮明的戈壁農業示範區,力爭將該區建成西北乃至中亞、西亞、南亞地區富有競爭力的“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