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中有這樣的三個傑出人物號稱“北洋三傑”是哪三個人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袁世凱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精嫻,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

北洋軍閥中有這樣的三個傑出人物號稱“北洋三傑”是哪三個人

王士珍

北洋之龍

王士珍(1861—1930),字聘卿,號冠儒,河北省正定縣牛家莊人。他憑藉過人的才智,得到以袁世凱為代表的統治階層的青睞,先後擔任軍政要職,直至北洋政府國務總理,被譽為北洋三傑之龍。1917年9月1日,孫中山就任廣州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出兵北伐,開始了護法戰爭。北洋三傑內部出現矛盾,由於王士珍贊成馮國璋的“和平統一”政策,致使時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被排斥,並不得不於11月22日辭職。幾日後,王士珍被馮國璋任命為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1930年7月1日,王士珍因患腸癌,病逝於北平,終年70歲

北洋軍閥中有這樣的三個傑出人物號稱“北洋三傑”是哪三個人

段祺瑞

北洋之虎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啟瑞,字芝泉,合肥人。段祺瑞14歲時家道中落,16歲時獨自懷揣1塊銀元從合肥去威海投親,其後段獨撐三個幼年弟妹的重擔。段祺瑞20歲考入北洋武備學堂,是袁世凱倚重的兩員大將之一。其人性格堅定,蠻橫粗暴,令人生畏,在“府院之爭”之時。他表面擁護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實際“挾總統以令北洋”,曾不止一次地說:“我是叫他(黎元洪)來簽字蓋章的,不是叫他壓在我頭上的。”是名副其實的“北洋虎”。

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譽,即致電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他曾多次組閣,是北洋軍閥中少有的鐵腕人物。段祺瑞一生甘於清貧,在其任政府總理時,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在物慾橫流、無官不貪的民國時期,他是個官場的另類。三一八慘案後,被馮玉祥趕下臺。“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曾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段嚴詞拒絕。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於上海宏恩醫院。

北洋軍閥中有這樣的三個傑出人物號稱“北洋三傑”是哪三個人

馮國璋

北洋之犬

馮國璋(1859—1919),字華甫,直隸河間(今河北滄州)詩經村人。直係軍閥的首領,為“北洋三傑”中的“北洋之犬”。是袁世凱倚重的兩員大將之一,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國會選馮國璋為副總統,他不願失去地盤,故在江蘇就職,仍兼江蘇督軍。1917年7月,張勳復辟,黎元洪進入外國使館。馮國璋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通電討伐張勳。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後黎元洪與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引發張勳復辟,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1918年8月13日,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1919年10月,馮國璋抵北京,1919年12月28日,馮國璋因傷寒在北京逝世。終年60歲。臨終前,馮國璋遺言:“和平統一,身未及見,死有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