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保險困於圍城,去中心化生態有望賦其生機

眼下,加密資產行業各大媒體門戶基本上被DeFi“承包”了。與去年9月同期相比,DeFi市值翻了十倍不止。要知道,DeFi出現市值飆升的苗頭大概是在3、4月疫情初期,如今不過短短几個月,可見市場狂熱程度之高。

數字貨幣的本質就是為了服務交易,這與DeFi不謀而合,DeFi的金融模式加上數字貨幣,讓很多人看到了項目創新的機會。去中心化交易所、可編程貨幣、衍生品以及各種資產管理協議......一大批DeFi項目如同開閘的洪水般席捲市場。


DeFi保險困於圍城,去中心化生態有望賦其生機

DeFi不停的垂直細分,一塊嶄新的礁石露了出來,那就是DeFi保險。DeFi保險有兩層含義,一是去中心化的保險,二是圍繞DeFi生態的保險。

當前的市場正需要DeFi保險施展拳腳。

-風險環伺,DeFi保險順勢而生-

市場對於保險的需求從風險中誕生,當下DeFi項目的火爆帶動流行的同時,也加速了它自身問題的暴露。

首先是泡沫化堆高。目前,關於DeFi的玩法花樣百出,無預留式的抵押挖礦、引入閃電借貸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預言機報價挖礦等等。在這個時代,項目從誕生到大火可能只需要很少的時間成本,如今成長為頭部DEX的Uniswap從誕生到現在還不到2年,最近的YAM從項目開啟到最高6億美元鎖倉額,只花不到兩天,而它們的成功又迅速帶起一波“山寨”。市場魚龍混雜,投機套利情緒被不斷放大。

其次,DeFi安全挑戰日益嚴峻。DeFi項目的操作集中在鏈上,通過合約和協議的調用執行相應流程,代碼安全性是DeFi令人擔憂的地方。今年以來,從bZx到MakerDAO,從路印協議到Balancer,有關DeFi的攻擊事件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DeFi發展太過搶眼,它似乎成為了黑客的新“靶場”。

DeFi保險困於圍城,去中心化生態有望賦其生機


最令人頭大的是,加密交易難以預防攻擊(畢竟漏洞如果能夠被發現,自然會被解決),一旦套利者成功,後續處理可能會相當複雜。去中心化的世界不希望“後門”的存在,這使得追蹤路徑變成一件棘手的事情。

阻力不單單是技術上的,還可能是共識上的。The DAO事件成為以太坊2016年的最大危機,最後還是靠著社區投票硬分叉解決,當時有人認為,這種追回行為違背了代碼公平的理念,對於項目而言,損害社區共識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時至今日,當用戶面對非常規操作的風險時,仍然十分被動。


DeFi保險困於圍城,去中心化生態有望賦其生機

根據defipulse.com的數據,目前DeFi總市值接近百億美元,尚在持續增長,不過根據有關機構報告,DeFi的大部分交易量基本依靠頭部前30的交易地址貢獻。DeFi最大的發展問題仍然是怎麼“出圈”。如今幣種不斷增加,幣種敞口普遍存在,對於持有多資產的用戶來說,他們要面對的可能是多幣種敞口,DeFi“樂高”風險不降,就很難吸引更多人的參與。

對於DeFi的書面監管明文仍存在諸多空白,各種噱頭叢生,針對DeFi的投機熱情不斷高漲,與之對應的,降低風險成為當下市場迫切的需求。

DeFi金融體系自分化出了保險方向,隨著如今市場需求更盛,DeFi保險的市值不斷上漲,成為人們討論的又一焦點。被市場催生的DeFi保險,會是合格的救生圈嗎?

NO.2

-守門員難當,DeFi保險尚處荊棘之中-

當前的DeFi保險缺乏應用深度與廣度。

“按資排輩”,DeFi保險是整個DeFi生態中最新的那一撥。根據市面上主流項目劃分,目前DeFi保險業務主要分為互助合約、金融衍生品和預測市場三大方向。

現在看來,DeFi保險還存在非常多的應用問題,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安全性。DeFi保險本身也是一種DeFi 產品,存在代碼安全性風險。今年8月,期權交易平臺Opyn上有部分用戶的資產被轉移,原因是黑客利用了exercise函數驗證贖回的邏輯漏洞。

使用DeFi保險本身可能並不十分安全,出於這點考慮,過去有用戶為Opyn購買了Nexus Mutual合約保險,根據9月3日defipulse的官網數據,目前Nexus Mutual在DeFi保險中排名第一,市值超過8千萬美元。關於自身的代碼保障措施,Nexus Mutual創始團隊希望用“漏洞獎勵計劃”增強平臺的安全性。

我們無法確定DeFi保險是否足夠安全,這使得市場選擇變得更加謹慎。但這也並不只是DeFi保險面臨的問題,當前整個DeFi生態的發展都還不夠成熟,市場需要留給它們時間。


DeFi保險困於圍城,去中心化生態有望賦其生機

DeFi保險的賠付能力主要依靠用戶,簡單舉幾個例子,Nexus Mutual、yinsure.finance等項目採用的是資金庫的模式,由用戶來為資金池注入資產;期權保險Opyn根據時間和賣方預期價格收取保費,而這筆保費將抵消一部分資產下跌風險;掉期保險ohmydai的期權交易由買賣雙方承擔。

也正因為如此,DeFi保險非常需要流動性,一旦流動性不足,DeFi保險就很難發揮出自身的使用價值。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DeFi保險機制為套利者提供了機會,加上DeFi保險提供很高的收益利率(比如Opyn的年化收益約在80%-300%),因此DeFi保險依然能夠自動獲得流動性。不過,DeFi保險的體量還很小,單個項目的承保能力以及承保服務都非常有限,對於流動性的需求仍然很大。

由於DeFi大多建立在以太坊架構上,因此通證符合以太坊協議,目前幾大DeFi保險的價值標的物主要是ETH、DAI和USDC。其實無論使用什麼代幣,項目和用戶都有敞口,這也是DeFi保險一個可預見的不確定風險,目前尚未有有效的對沖手段。


DeFi保險困於圍城,去中心化生態有望賦其生機

傳統保險市場成熟且龐大,有很多機制和模式可以被DeFi保險借鑑,未來DeFi保險勢必會衍生出許多新型服務。到那時,關於定價、風險預估、判定和驗證等標準的平衡與成本合理化可能會成為不少項目要面對的難題。

很明顯,橫跨在DeFi保險面前的挑戰並不簡單。

NO.3

-原野追逐,DeFi保險的機會來自DeFi生態-

早在2018年DeFi還未爆火的時候,關於加密市場的保險機會就已經被人們所發現。無論是涉水佈局的傳統保險巨頭還是針對加密資產的新型承保公司,亦或是交易所單獨劃分出來的應急保險業務,過去的保險幾乎都採用中心化手段,強調某個“平臺化”依然是其最大的特點。


DeFi保險困於圍城,去中心化生態有望賦其生機

時至今日DeFi帶來的機會,中心化保險公司也絕對不會缺席,不可否認雖然DeFi保險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作為專注於DeFi項目的保險服務,DeFi保險具備中心化保險所不具有的優勢。

首先是套利功能。DeFi項目除了作為對沖手段以外,一些項目的參與者還可以獲得保費獎勵,部分項目發行自己的數字代幣,比如利用聯合曲線公式計算價值的NXM,隨著資金庫金額的增加,代幣價格也會上漲,對於參與Staking的套利者(承保人)而言這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消息(當然涉及到項目的穩定,NXM的價格增長也需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而這點往往是單一承保方的中心化保險所不具備的,它一般只作為資產風險的善後工具。

其次,DeFi保險與DeFi生態的融合度更高。DeFi保險目前仍然依附於整個DeFi生態,能為一些主流市場項目提供承保服務,能滿足大部分DeFi參與者的保險需求。用戶可以將DeFi保險中的一些資產收益轉移應用到DeFi的其他產品中去,比如參與借貸和DEX交易,這種便捷性是大部分中心化保險所無法做到的,DeFi保險同樣接受安全審計,在一些手續環節上相對中心化保險,DeFi保險擁有更高的建設自由度。

最後,DeFi保險在某些細節上能做到優化用戶的體驗,比如事件的響應速度快(智能合約執行效率)、節省了非必要環節的人工分攤成本、提供便於搜索的保險渠道等等。


DeFi保險困於圍城,去中心化生態有望賦其生機

現在,DeFi保險面對的困難重重,但毫無疑問它正在形成發展趨勢,DeFi保險是DeFi生態中重要的一環,所以筆者認為,只要DeFi生態在不斷成長,那麼DeFi保險也能夠持續發展,未來DeFi保險能否具有更大的應用價值,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