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792年4日24日,《馬賽曲》首次演奏

20200408_120329.m4a9:56

來自講故事的翁老頭

相信看過2018年7月14日國慶閱兵都會笑著說,法國人不愧是法國人。先是飛機拉煙把法國國旗顏色裝錯,紅白藍三色旗變成了紅藍白紅,然後是儀仗隊的兩臺摩托相撞倒地。國慶閱兵式都能出現這種大烏龍,這才是法國人。法國國慶日,必然是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的法國國歌《馬賽曲》。《馬賽曲》雖然被如此命名,但它其實並非在馬賽被創作出來的,而是在法國東北部城市斯特拉斯堡。馬賽曲的作者名叫魯熱·德·利爾,他這一生只有一首作品流傳下來,卻在世界歷史上名垂青史,這是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創作的這首《馬賽曲》。

歷史上的今天——1792年4日24日,《馬賽曲》首次演奏

法國大革命期間,奧地利軍隊和普魯士軍隊侵略法國,試圖鎮壓法國大革命,法國戰爭連連,斯特拉斯堡也處於一片饑荒之中,魯熱·德·利爾是法國大革命時斯特拉斯堡市衛部隊的工兵上尉,他經常到阿爾薩斯著名的愛國者、斯特拉斯堡市市長迪特里希的家裡作客。迪特里希市長一家人都懷有滿腔愛國和革命的熱忱,她們喜歡這位年輕的軍官,欣賞他的勇氣、詩和音樂。

1792年4月的一天,迪特里希市長家的飯桌上也只有戰時配給的麵包和幾片火腿了,他對利爾說:“只要市民們節日裡不缺少熱鬧的氣氛,只要士兵們不缺乏勇氣,我們吃的雖不豐富,也算不了什麼!”他接著對女兒說:“酒窖裡還有最後一瓶酒,拿來讓我們為自由為祖國乾杯吧。斯特拉斯堡要舉行一個愛國主義的盛典,德·利爾應該喝幾杯酒,寫出一首能鼓舞人民鬥志的歌曲來!”市長女兒取來了酒,為父親和年輕的軍官斟酒。

歷史上的今天——1792年4日24日,《馬賽曲》首次演奏

寒氣逼人的冬日午夜,魯熱·德·利爾回到格蘭德大街126號的家中。這個從來沒有發表過詩歌、歌劇的年輕市衛部隊行尉,在隨後的三小時裡,在他狹小的房間裡奇蹟般地漲滿了一波又一波的革命激情。就在這一夜之間,他用自己的全部熱情,恐怕也是上天的意志,或者說他幸運地伸手抓住了繆斯女神的裙褶,讓他寫出這曲天縱之音。當他寫完時,他甚至激動的倒在了地上手舞足蹈。他將曲子命名為《萊茵軍進行曲》。據說,他是從貼在斯特拉斯堡大街小巷的海報找到的靈感。他所不知道的是,在這以後,再也未寫過一首值得令人稱道的作品,這一夜也終究成為他自己一生的絕唱。


1792年4月24日,由魯熱·德·利爾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因為首演還未能真正宣示出它的力量,所以市長和市長夫人都感覺一般,其評價僅僅是“社交界很滿意。”馬賽曲不是一支供某一位嗓音悅耳的男高音歌手演唱的歌曲,不是為穿插在小資產階級沙龍里浪漫曲和意大利詠歎調之間而寫的獨唱曲。這是一支情緒激昂、節拍強烈、富有戰鬥力的歌曲,“公民們,武裝起來,”這是向一大群人,向群眾的呼喚,這支歌真正的樂隊伴奏是鏗鏘作響的武器、勁吹的號音、齊步行進的團隊。

歷史上的今天——1792年4日24日,《馬賽曲》首次演奏

6月22日,在法國的另一端馬賽市,憲法之友俱樂部舉行宴會送別志願者。長桌旁坐著500名血氣方剛、身穿嶄新的國民衛隊制服的年輕人高唱著這首歌。此刻,他們的情緒激昂,由於馬賽人的南方氣質而更熾熱、更衝動、更激情,並且不像剛剛宣戰後那麼盲目地充滿必勝的信心,因為革命的法國軍隊正處於危險中。接著工人革命隊伍高唱這首歌曲,浩浩蕩蕩地開進巴黎;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都必定演奏這支歌曲;馬賽人在行軍路上也高唱這支歌。曲子被馬賽人真正唱響,就此改名為《馬賽曲》。

歷史上的今天——1792年4日24日,《馬賽曲》首次演奏

7月30日,馬賽營以軍旗和這支歌為前導穿過市郊進入巴黎。成千上萬人佇立道旁,隆重歡迎他們。這五百男子彷彿一個人似的高唱著這支歌,步伐整齊地前進,所有的人全都屏息諦聽。馬賽人唱的是一首什麼聖歌?這麼美妙動聽,鼓舞人心!兩三小時以後,巴黎所有大街小巷都能聽見這支歌。於是這支歌如雪崩似地迅猛傳播,勝利的進程勢不可擋。宴會上唱這支歌,劇院和俱樂部裡唱這支歌,後來甚至在教堂,唱完感恩讚美詩後也唱這支歌,它很快就取代了感恩讚美詩。一兩個月後,馬賽曲成了人民的歌,成了全軍的歌。法蘭西共和國第一任軍事部長賽爾旺,以其慧眼看出了這一支世無其匹的民族戰歌所具有的振奮人心的雄渾力量。他緊急命令印製十萬張歌篇分發全軍。兩三夜之間,這首歌傳播之廣竟超過莫里哀、拉辛和伏爾泰的所有著作。沒有一個盛會不以高唱馬賽曲結束,沒有一次會戰之前團隊不高唱這首自由的戰歌投入戰鬥。


1795年7月14日法國督政府宣佈定此曲為國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三部共和國憲法皆定馬賽曲為共和國國歌。拿破崙在1804年稱帝之後下令取消《馬賽曲》國歌地位,但是並沒有禁止該曲。1815年路易十八復辟,改國歌為《法蘭西王子返回巴黎》。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在巴黎戰鬥的街壘上《馬賽曲》重新響起。

歷史上的今天——1792年4日24日,《馬賽曲》首次演奏

1836年,魯熱·德·利爾終於以76歲高齡在舒瓦齊勒羅瓦去世,這時已經沒有人知道他是何許人,沒有人能說出他的名字。又過了一代人的時間,直至世界大戰中其時馬賽曲已是國歌,法國各條戰線又再度響起這支戰歌,這位小小的上尉的屍體才被移葬在法國巴黎第七區的榮軍院,和另一個小小少尉拿破崙的遺體放在同一個地方,這樣,一支不朽名曲的極不出名的作者終於長眠在他感到失望的祖國的榮譽墓地,雖然只是作為獨一無二的一夜的詩人。馬賽曲在漫長曆史中,已經成為了法國的象徵之一,是在每一個激昂歡慶時刻都會共同高歌的一首曲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