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限制出口,全球糧食會不夠?我們要不要囤糧?

“糧食危機”,每年都要上演一遍

大家之所以開始囤糧,一個重要的信號,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出了“糧食危機”警告。可事實上,糧農組織可以說是聯合國“最不討好”的機構之一了。另外一個不討好的機構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因為他們時時刻刻提醒你,環境正在遭到破壞,世界氣候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糧農組織也是如此,每年的三、四月份,聯合國糧農組織都會固定地發佈一份《全球糧食危機報告》。他們的作用就是預警,讓大家腦中時刻繃著一根弦。在平時,大家聽多了,紛紛覺得是“小題大做”,也沒幾個人真正往心裡去。

多國限制出口,全球糧食會不夠?我們要不要囤糧?

但今年不一樣了,因為受疫情影響,大家都特別慌。但是,關於“糧食危機”的警告,農糧署是年年都會有的,也就是說,“糧食危機”年年都有,只不過平時我們都不在乎而已。不過,今年的關於“糧食危機”警告,又確實和往年不太一樣。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從去年開始,就出現了關於糧食生產的各種負面新聞:受到氣候的影響,全球旱災,使美國、阿根廷等多個主要糧食生產國出現減產;印度洋高溫,使非洲東部地區降水量畸高,造成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強降雨引發了非洲東北部沙漠蝗蟲夏季繁殖數量增加,已肆虐多國,形成了從2019年下半年至今的大蝗災;

多國限制出口,全球糧食會不夠?我們要不要囤糧?

澳大利亞大火後遺留的焚灰也對澳大利亞的農業環境造成了破壞,2020年澳大利亞糧食產量預計下滑7%。但是,氣候變化導致的糧食減產,還不是吃不上飯的最重要因素。根據2019年聯合國發佈的《2019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2018年,全球有53個國家的大約1.13億人遭遇重度飢餓,而這1.13億人中,有7400萬人都是因為衝突陷入飢餓。局部的戰爭和衝突,才是導致饑荒的罪魁禍首。

多國限制出口,全球糧食會不夠?我們要不要囤糧?

上面說的都是全球情況,在全球範圍內,如果你是生活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尼等受到上述幾個因素影響嚴重的國家居民,產生“快吃不上飯的糧食恐慌”,還情有可原。而中國,作為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年寄予希望的農業大國,情況要好很多。根據商務部的數據,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就結餘2.8億多噸,按照中國口糧年均消費量2億多噸,至少夠我們再吃一年的。

多國限制出口,全球糧食會不夠?我們要不要囤糧?

所以,所謂的“糧食危機”其實是結構性和地域性危機。而出口限制,目前來看,也只是暫時的。比如越南,在宣佈禁止大米出口10天后,就又重啟了大米出口。因為無論從糧儲還是經濟角度,禁止出口對糧食富餘國來說,都不是一個太好的選擇。最近去超市也發現,大概是為了讓大家放寬心,超市的米都成堆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別慌,我們糧夠。

“糧食危機”的另一端是糧食浪費激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家都在擔心糧食不夠吃,殊不知,因為疫情的影響,有大量的食物正在被“浪費”。據《紐約時報》11日報道,因為餐館、酒店和學校的關閉,現在美國人幾乎每頓飯都在家裡吃,導致美國許多農場被迫銷燬數以百萬磅賣不出去的新鮮易腐食品。據國際乳製品食品協會的數據,美國目前約有5%的牛奶被傾倒,如果在未來幾個月延長封鎖時間,這一數量預計將翻一番。不少網友表示,這個場景似曾相識:

其實奶農倒牛奶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萬惡”,根據市場供需和價格機制,如果拋售的話,奶農則面臨鉅額的損失。目前全球很多地區都面臨同樣的問題,財經作家魏欣說:“目前的狀況是,糧食產量並沒有減少,糧食消費也沒有增加,

公共衛生危機迫使居民大幅度調整了食品消費方式,流通環節需要重新適應新的市場節奏。”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在冠狀病毒爆發期間,英國各地的食品再分配組織獲得了325萬英鎊的政府資金,來幫助減少食品浪費,並重新分配多達1.4萬噸的過剩庫存。

多國限制出口,全球糧食會不夠?我們要不要囤糧?

而在我們國家,有兩大“神器”,有利於幫助我們應對這樣的情況:

糧食倉儲建設和“數字糧倉”。直到上世紀90年代,我國一般還是採用簡易倉房來倉儲糧食,採用露天存放的方式,所以糧食保管效果特別差,經常由於陰雨天氣導致黴變的發生,大量的糧食得不到良好的保存。90年代中期以來,國家開始重視糧食儲存基礎設施建設,一直到世紀之初,我國建立了2301個糧食儲備庫項目,投入共計400多億資金。到2007年,我國倉房已經可以實現90%保存良好。壞的少了,能吃的自然就多了。這兩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許多電商平臺推出了“產地直供“模式,將農戶和消費者直接鏈接起來,這次疫情期間的“助農”活動就不僅幫助農戶減少了損失,也打破了流通壁壘,擴大了銷售範圍。

多國限制出口,全球糧食會不夠?我們要不要囤糧?

坐落於內蒙古科右中旗的阿里數字農場 圖:天下網商不過,減少浪費不僅僅是國家層面的事,對於我們小家來說,其實浪費更是時時刻刻在上演。恐慌性囤糧只會讓糧食爛在垃圾桶裡囤積本是一種適應性行為。從螞蟻、糞金龜,再到鼠類和人類,許多物種都通過囤積食物來應對嚴酷的自然環境。比如對於北方人民來說,囤大白菜,就是一種過冬的正確姿勢。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老人有冬天囤大白菜的習慣。

多國限制出口,全球糧食會不夠?我們要不要囤糧?

如今我們雖然不用囤白菜了,但似乎,囤積的東西種類卻越來越多,且囤物品的原因也越來越匪夷所思。在美國,人們都會大量地在超市採購麵包、罐頭、衛生紙等物品,是因為買得多才有折扣。近年興起的直播帶貨也有同樣的特點,用折扣來引導人們來增加購買的數量:買二送一、買400減50,總之就是買得多送得多。想想你在網上衝動下的單和家門口堆積的快遞盒吧。但這些東西買回家之後,真的被用掉了嗎?其實大多數囤積的食物,特別是麵包、蔬菜、肉類,保質期都比較短,這些食物,大多數都被浪費了。全球浪費食物最嚴重的美國,2007年到2014年期間,平均人每天浪費13萬6千公噸食物,相當於略多於1200萬公頃農田的收成。

多國限制出口,全球糧食會不夠?我們要不要囤糧?

垃圾桶裡被人丟掉的食物在這次疫情中,焦慮和恐慌擴散的比疫情還快,於是,出現了各種囤貨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錯失恐懼症”。“錯失恐懼症”的一個表現就是:人們總是懷疑自己錯過了什麼,害怕自己就時間安排作出了錯誤的決定。既而轉變成恐懼、焦慮、刺激、茫然、患得患失、煩躁不安、不合時宜等諸多複雜情緒。當人們開始產生這種情緒的時候,往往會做出了某些衝動行為。而一旦人們開始搶購,物品自然就漲價,所以一個東西太搶手,不一定是物以稀為貴,也可能是“狼多肉少”。

你或者你身邊有人囤糧嗎?對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我們將抽取2位讀者贈送中信好書一本。食物是歷史的註腳是文化的樣本人類文明的歷史就濃縮在小小餐盤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