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潛藏的育兒經:父親越嚴厲,孩子越叛逆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

  最近,宅家隔離,陪孩子一起重讀《西遊記》,卻窺見了新的天地。

  發現這部名著裡竟潛藏著深刻的育兒道理:

  父親越嚴厲,兒子越叛逆。

  《孝經》曾說:孝莫大於嚴父。

  從古至今,在中國,“嚴父”是爸爸教育子女的傳統形象,也是人們認為教育好子女的必要的相處方式。

  但父親們卻常常誤解了它的含義,將嚴字泛泛地理解為簡單粗暴的棍棒式教育。

  因此,教育出的子女往往很叛逆,對親情也很冷漠。

  《西遊記》裡就有這樣兩對父子關係,因為爸爸錯誤的嚴厲式教育,最終分道揚鑣,令人唏噓。

1


  《西遊記》八十三回裡,原文有一幕讓人忍俊不禁:

  孫悟空誤會金鼻白毛老鼠精是託塔李天王的女兒,想找他算賬。

  李天王一時氣不過要打孫悟空,哪吒卻上前用斬妖劍將他的刀駕住。

  其實,他只是想讓父親冷靜一下,沒想到這個動作卻讓李天王大驚失色。

  只見他趕緊向塔座取了黃金寶塔,託在手裡後才問哪吒:

  孩兒,你以劍架住我刀,有何話說?

  原來,哪吒曾抽了龍王兒子敖丙的筋,犯了滔天大罪。

  李天王怕受牽連,想要殺了他,哪吒一氣之下決定削骨還父與他斷絕父子關係。

  後來,佛祖救了哪吒一命,讓他起死回生。哪吒得了性命後,又想回去殺李天王報剔骨之仇。

  李天王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以和為尚,賜予他一座黃金寶塔,這座塔代表了佛祖,並讓哪吒認塔為父,從此哪吒見到塔就不敢起殺意。

  這也是原著裡提及哪吒的父親總是託著塔,被人叫託塔李天王的原因。

《西遊記》裡潛藏的育兒經:父親越嚴厲,孩子越叛逆

  那天,哪吒攔住父親時,剛好李天王手裡沒託著塔,怕哪吒報仇,才會如此慌張。

  在哪吒面前一向威嚴的李天王,沒有佛塔傍身卻見子如鼠,實在令人唏噓。

  其實,哪吒報的不僅僅是剔骨的仇,而是父親的那份絕情。

  雖然殺人之心不可有,但哪吒也是為了自保,才闖下了殺身之禍。

  而李天王卻無視問題背後的原因,對哪吒嚴加懲罰。

  事後也沒能和孩子取得和解,只能借佛塔震懾,找到一點點父親的尊嚴,這樣的父親早已名存實亡。

  心理學曾指出:

  父母表達憤怒,試圖通過懲罰威脅來樹立威信時,孩子會產生羞恥情緒,也許會開始認為自己是壞人。

  孩子犯了錯,如果父母高高在上往外推,孩子心理就會認為,自己被貼上了不好的標籤,很容易將錯就錯,破罐子破摔,從此踏上“逆子”的不歸路。

  無獨有偶,白龍馬也是個不讓人省心的孩子,他的親爹西海龍王敖閏和李天王也是同款爸爸。

《西遊記》裡潛藏的育兒經:父親越嚴厲,孩子越叛逆

  《西遊記》第八回裡記載,菩薩在為唐僧物色徒弟時,正好聽見空中有一條龍叫喚。

  菩薩問:你是何龍,在此受罪。

  他跟菩薩說:

  我是西海龍王敖閏的兒子,因不小心縱火燒了殿上明珠,父王一生氣,告了我忤逆,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三百,不日遭誅,望菩薩搭救搭救。

  菩薩見狀,跟玉帝請示後,才饒了他的性命。

  把小白龍送到深澗中,安排他等取經的唐僧來,變做白馬,為唐僧做個腳力,上西方立功。

  這就是白龍馬的由來。

  而此後,小白龍跟他的父親便再沒任何瓜葛。

  記得,在取經的過程中其他三個師兄多少都有想回自己老巢的念想,而小白龍從來都沒動過這樣的念頭。

  取到真經後,小白龍更是化為龍身盤繞在靈山門口的華表柱上,與父親永無來往。

  小白龍犯了錯,菩薩尚且能饒他一命,但他的父親卻連緩和的餘地都不給,直接就給告了,實在是絕情。

  也許,從他被父親大義滅親那一刻開始,心就已經死了。

  從原著的細節中,就能看出西海龍王平常日理萬機,甚少和小白龍有交流,根本就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

  可兒子犯了錯,卻要端起父親的架子,行使權利給予嚴懲,實在不能讓人心服。

  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平時對孩子總是不管不顧,一旦闖禍就一把將他推出去。

  甚至會辱罵: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

  彷彿這樣做,就能給給別人一個交代。

  而用嚴懲的方式就能證明自己盡到了父親的義務。

  其實,這是為了推卸教育責任,維護自己面子,簡單粗暴又自私的行為。

2


  武志紅曾說:永恆的平等是不可能的。有時高位,有時低位,能有動態平衡即是平等。

  父母畢竟要發揮父母功能,而且父母是經驗豐富的成年人,有時需要處於權威位置,沒必要非去處於低位。

  關鍵是覺知自己,別總刻意強求高位。

  做爸爸的更應該有這樣的覺醒,可以試著從這幾方面檢視並修正自己:

  1、做嚴父不是簡單地發號施令。

  曾經《少年說》裡有一位男孩的爸爸是名邊防戰士,他曾立下過很多軍功,可當他退伍回家後,想彌補對兒子的陪伴時,兒子卻很抗拒。

  孩子哭著喊:我不是你的士兵。

  原來兒子控斥爸爸的棍棒教育給他留下了很大的陰影:只要我哪點做的不好,爸爸就揮拳而來,我連話都不敢大聲說。

  男孩發自內心地希望爸爸能和他多一些溝通和交流。

《西遊記》裡潛藏的育兒經:父親越嚴厲,孩子越叛逆

  尹建莉曾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說:父母的“權威”不是靠立規則,強迫孩子服從來確立的。

  那樣樹權威,本質是成人持槍凌弱、以大欺小,可能會獲得孩子表面的“順從”,卻會讓孩子在內心更鄙視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種子。

  愛孩子,要先從付出開始。

  很多爸爸在生活中本就缺席對孩子的陪伴,一出現就套上嚴父的角色,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簡單粗暴地讓孩子按自己的要求來。

  這是一種情感暴力。

  只有愛孩子的父親,才會有愛父親的孩子。

  爸爸要多花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內在需求。多一些用心的陪伴,少一點暴力和發號施令,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2、做嚴父不等於鐵面無私。

  《正面管教》作者簡·尼爾森曾說: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如何對待錯誤比犯的錯更重要。

  有些嚴厲的爸爸,平常沒內心關注孩子,孩子一犯錯就粗魯地教育一頓,結果孩子不但不改正反而越來越逆反。

  生活中,爸爸不僅要讓孩子有規則意識,更要懂得把每一個錯誤當成教育的機會,抓住機會引導和糾正。

  既要讓孩子承受行為過失或者錯誤帶來的後果,又要給機會去彌補錯誤,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給予改正的機會。

  如此,才能強化孩子的責任意識,孩子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將來就不容易釀成大錯。

《西遊記》裡潛藏的育兒經:父親越嚴厲,孩子越叛逆

  3、做嚴父不等於聲色俱厲。

  童話大王鄭淵潔把兩個孩子都培養得很優秀,但他從來沒有對他們高聲說過話,發過脾氣。

  現在,他對他的孫子更是如此。

  他曾說:在好聽的聲音陪伴下成長的孩子,身心愉悅,沒有怨氣,心曠神怡,雍容寬容光榮,對世界充滿愛。

  生活中,有些父親在外面對人和顏悅色,可在家裡卻總愛端起架子,在孩子面前聲色俱厲,高高在上。

  有些父親還愛把職業習慣帶到家裡,尤其在對待孩子時總是用命令式口氣說話。

  這會讓孩子錯誤的理解為自己不值得被尊重。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是因你而來卻不完全屬於你。

  爸爸不要用聲音來表現自己的權威,要多用溫柔平和的語言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覺到平等和尊重。

3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爸爸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爸爸濫用權威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更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無權威,又會讓孩子無敬畏之心。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掌握好分寸,既不失了威嚴和原則,又能讓孩子在有愛的氛圍中成長。

  唯有如此,爸爸才能成為一名不被孩子記仇的嚴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