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漂,到上海後首先要學的不是上海話,而是這些規矩

上海,被人們稱之為"魔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國際性大都市。每時每刻,都有無數人為了懷揣著夢想和野心到上海來打拼,他們也被稱之為"滬漂一族"。

"魔都居,大不易",每一個初來乍到的滬漂,都會對上海的風俗習慣、語言思維、飲食文化、乃至行事風格等等感到不適應。

有些人覺得,想要儘快融入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學會上海話是最主要的關鍵要素;可是立足多年的"滬漂"卻會告訴你,想要在上海立足,會不會上海話無傷大雅,懂得上海人的規矩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滬漂,到上海後首先要學的不是上海話,而是這些規矩

一、學會排隊

在上海,排的整整齊齊的隊伍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上海人愛排隊,也樂於排隊,美食當前,排隊;商場促銷,排隊;機構辦事,排隊;交通出行,排隊。

排隊刻在了上海人的骨子裡,印在了基因上,也讓這座超兩千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更加的井然有序。

做為"滬漂",初到上海,首先就是要養成排隊的習慣,這樣才能融入上海的秩序。

滬漂,到上海後首先要學的不是上海話,而是這些規矩

二、動口不動手

上海是座喜歡"講理"的城市。上海人哪怕遇到爭執,也大多會本著"能BB絕不動手"的理念,寧願站在馬路上互噴對方半個小時的口水,也絕不浪費一丁點兒體力去朝對方動動手指。

有些性格彪悍的人看到上海人解決爭端的場景時,往往會認為這很幼稚可笑。可正是這種看似幼稚可笑的"動口不動手"場景中,蘊含的是上海人的法制精神和道理為先的精神。

上海人凡是總講究個"理"字當前,這也讓無依無靠的"滬漂"們在上海這座城市裡充滿了底氣。

上海是個講道理、講法制的地方。想要在上海立足,就要"理"字當先,學會動口不動手。

滬漂,到上海後首先要學的不是上海話,而是這些規矩

三、學會愛護環境和垃圾分類

上海的市容市貌可以說在全國內都是最頂尖的那一撥兒,這是環衛工人辛勤勞動的成果,同時也是市民們細心呵護的結果。

自去年上海實行垃圾分類以來,上海的市民們大多都力所能及的實施乾溼垃圾分類舉措,即使在疫情期間,沒志願者監管的情況下,全上海三分之二小區拿到了垃圾分類的優秀評測。

作為中國建立最早,人口最密集的都市之一,上海市民對於保持良好城市清潔環境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經驗教訓。

學會愛護環境,做好垃圾分類,能讓你更快的融入上海這座城市。

滬漂,到上海後首先要學的不是上海話,而是這些規矩

四、學會人與人交往的"來路清爽"

上海人之間的交往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講究"來路清爽",那就是不佔別人便宜也不喜歡被佔便宜,即使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

這其實不是上海人專利,而是在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中,由大家庭轉變為小家庭,所導致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必然變化。

就像我們曾經聽說過的故事,歐美家長只養子女到18歲,而子女也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

曾經的歐洲也是大家庭制度,隨著城市化的不斷髮展,以及個人權利的覺醒,人與人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清晰,形成了"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我們互不侵犯"的觀念。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在路途中,很多沒有個人權利概念的滬漂初與人交往時,往往會犯"完全不拿自己當外人"的錯誤,過多的介入甚至侵犯到別人的生活。

只有學會人與人保持"來路清爽"的交往,才能更好的融入城市這個群體中。

滬漂,到上海後首先要學的不是上海話,而是這些規矩

上海"魔都",承載了多少人的夢想,又是多少追夢人的嚮往之地。想要"魔都居"實在是"大不易"。但是隻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能在上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上海打下一片屬於自己事業。

本文由欣旋諮詢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