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二次考研的目標院校失敗,還想三戰,有希望和意義嗎?

用戶3708573184


首先,你的孩子經歷了兩次考研失敗,還有衝勁想去第三次考研,說明你的孩子不服輸,是一個為了自己的目標勇於拼搏的人,其實世界上有這股衝勁真的很難得。很多人可能經歷了失敗後,就一蹶不振了,我想考研對於你的孩子肯定具有不一樣的意義,無論是為了以後的工作也好,還是為了不甘於本科學歷也罷,你的孩子對於考研的那段過程已經給他(她)的人生賦予了一個新的意義,就是不服輸!所以你要給予你孩子足夠的信心,我相信你的孩子終究會迎來成功的。


愛峰的小潔


怎麼沒有希望和意義呢?首先要支持和鼓勵孩子的愛學習的精神,不怕失敗就能成功,特別昰家長不能給孩子大退堂鼓,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理定好的學習計劃,科學的運用時間,從重點突破,要點多複習不會不成功的。謝謝!





秋晨147355414


考研第二次,衝擊目標院校依然失利,確實很鬧心,糾結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雖然陷入這樣的困境中會比較鬱悶,但實際上,在考研大軍中,這樣的情形其實並不少見,有些人比題主孩子的情況還要嚴重。

去年4、5月,我在校外偶然認識了一個考研的學子,是個男生,考經濟類專業,當時已經是第3次考研了,沒能進複試。去年北大經濟類專業的校線是380分,他考了378,連基本線都沒過,鬱悶嗎?那是肯定的。

他考研的3年,堪稱“血淚史”。為了考研成功,他在大三時就早早準備,拼命努力了一年,第1次考得很不錯,超過北大複試線10分,但因為複試太過緊張了,發揮不佳,加上考研北大又能進入複試的,就沒有庸手,最終複試中被淘汰出局。

這種情況,他自然會堅持二戰。再次努力了接近一年,自我感覺準備挺好,但有可能是“一鼓作氣,再鼓而衰”吧,第2次本來感覺不錯,結果考得很不好,距離複試線差了20多分,他自己都感覺很不可思議。

兩次失利,依然痴心不改,繼續堅持,也就是去年考的第3次,結果還差校線2分,院校就更不用提了。

當時遇到他,他很沮喪,內心非常想繼續考,但又不知道該不該還堅持。

我問他為何不調劑,以他的分數,第1年就可以調劑一個還不錯的211學校,比如B區的廣西大學、雲南大學等,如果不計較地域的話,調劑到蘭州大學這樣的985都是完全有機會的。

他回答,壓根沒考慮過調劑,心儀的就是北大,北大就是他唯一的目標院校;何況,除了第1次考研有相對較好的調劑機會,後面兩次,因為考研大熱,雖然也可以調劑,但已經很難調劑到相對還不錯的學校了,能調劑的學校他無法接受。

我就沒話可說了,只是告訴他,那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吧,繼續堅持就行了,當然,一定要全面徹底地總結經驗及教訓,特別是,不但要總結,而且要總結正確的經驗及教訓。

說了這位考生的考研故事,我相信,題主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

具體說來就是,如果題主孩子對於自己心儀的學校從不想放棄,也願意為之繼續奮鬥,我覺得,考研失利兩次也不是多大個事兒,就放手讓他去博,

人生難得幾回搏,現在年輕就該搏,當然,需要自己好好捋一下,總結失利原因,並在接下來的備考中走出一條更正確也更有效率的路子。

現在題主的孩子僅僅是還想考,但這個“想考”到底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需要弄清楚。如果他只是覺得,考了兩次了,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經濟成本,不能放棄,這其實只是考研的一種“慣性”,甚至有可能是把考研當作逃避現實的一個藉口,那麼,顯然沒必要堅持下去了,除非他能真正自己想清楚考研的目的和意義,並且調整過來;如果他如同我上面談到的那位堅持考研北大的考生那樣,我覺得,是應該支持他繼續考的。

如果他雖然說“還想考”,但其實自己內心都對於是否需要堅持猶豫不決,對於自己的目標學校並不是那麼矢志不渝,那麼,能i走調劑的路子就走調劑的路子吧,當然,調劑的學校一般都不會很好,比較大的可能是調劑到普通本科院校或者地域較偏的照顧性211大學,比如新疆大學、寧夏大學之類。

文章的最後,說一下上面談到的那位堅持考北大的考生的情況。今年是他第4次衝擊北大,2月份已經知道了初試成績,考得很好,400+,而北大今年的經濟類校線是360,按照這個分數,他能以超出院校較多的分數進入複試,並很有希望被錄取。祝福他,同時,也祝福題主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