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南宋在中國版圖上那麼小,為啥排在主要朝代裡?

弘陽雜說


兩宋王朝可以被視為一個王朝的兩個不同階段,南宋王朝是北宋王朝的延續,也是北宋王朝的當然繼承者。

雖然兩宋王朝的版圖並不大,但卻依然是中華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對於中原文明佔據主導地位的傳統區域,無論是中原還是江南,北宋王朝都已經完成統一了。只是由於源於唐朝瓦解後的五代亂世,幽雲之地自被後晉割給契丹後便無法收回!而且導致北宋王朝亡國的原因之一,也與其收復此地失敗有直接的關聯。

後來南宋王朝雖然偏安一隅,但卻依然被視為中華正朔,仍是北宋王朝的延續!儘管此時中原早已被金國統治,但金國卻是奪取了原北宋王朝的疆土,才得以構建立其統治地位的。若非如此,金國絕無可能與南宋王朝爭奪“中華正朔”之名!

因此,在史書上仍然是把宋朝列為唐朝以後的正朔!故有: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的說法!


北疆同心聊歷史


不排“兩宋”,那排什麼朝代?很明顯,欲蓋彌彰,還是在掙“正統”地位,也就是“誰才是當時中國的代表”問題。

先來說說版圖問題。“兩宋”在中國版圖上那麼小,請問參照物是哪個朝代?可別是現代的中國,否則那就有些搞笑了。不可否認,與歷朝歷代相比,“兩宋”政治版圖確實小。另對於周邊的影響力更是相形見絀,不可相提並論。但是,北宋的版圖比當時周邊政權的版圖小嗎?即使小,那也是後來南宋的事了。不能因此,就一竿子打死了“兩宋”,那是極為不厚道,並且別有目的的。在同時代,北宋局部統一了中原地區,毋庸置疑是唐朝的繼承者,其他的都靠邊站。

再來回顧一下,北宋的建立過程,中原王朝無疑了。北宋和南宋是一家,合稱

“兩宋”,統稱宋朝。唐末,地方藩鎮勢力割據,造成“國中之國”的局面,導致唐朝中央政府難以為繼,遂四分五裂,進而形成了“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而北宋繼承“五代十國”遺產,相繼滅亡了其他地方割據勢力,局部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如此,難道僅僅因為沒有收復以“燕雲十六州”為代表的傳統疆域,就不能列為主要朝代嗎?想想都有點扯,不可理喻。倘若北宋都沒有資格,試問當時那個朝代有這個資格?

最後,問題的焦點就是北宋時期並存有其他周邊政權,環敵伺擾不斷,未能實現真正的大一統,以建立“天朝上國”體制。一方面,北宋建立之初,就經常受到周邊政權的威脅,導致沒有及時確立“正統”地位。另一方面,北宋還被周邊政權給滅了,讓人家伺機佔據了一部分中原地區,使得“漢化”

程度也越來越高。再加上,後繼者南宋,偏安一隅,數次北伐未盡其功,以致苟延殘喘,順便被蒙古所滅,變成了人家“炫耀武力”的範本。由此,它們之間所產生的“正統”問題,至今爭論不休,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總之,“兩宋”能排在中國主要朝代裡,自然有它的道理。換言之,一脈相承,豈能沒有緣由?


史過鏡遷客


感謝悟空問答及問題發起人。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相比唐朝疆域及元朝疆域,夾在中間的朝代北宋、南宋疆域確實不大,但宋朝大致擁有中原,江南,巴蜀整體版圖,作為統一的王朝,宋朝重文抑武,工商業及城市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所以仍被後人排在主要朝代裡。

宋朝疆域

北宋疆域東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為界。國土面積280萬平方公里。

南宋疆域北界向南移至秦嶺淮河一線,而南部和西南邊界並沒有什麼變化。國土面積200萬平方公里。

北宋經濟與文化

北宋重文不抑商,打破以往市坊分離制度,居民區和商業區在一起,允許沿街開店鋪,夜生活充分發展,商業繁榮,東京汴河舟船往來,暢通便利。紡織,造船,制瓷,刺繡等技術,工藝,規模有了很大發展。發展周邊貿易及遠洋海上貿易,促進了工商業繁榮。

農業普遍使用龍骨翻車來灌溉,用“踏犁”翻土,曲轅犁廣泛使用,興修水利,開荒,精耕細作;推行不抑兼併的政策,實行“不以人丁為本,唯以財產為宗”的賦稅政策,減輕無地或少地農民的負擔,穩定了租賃關係;大大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和自主性,效率更高。

宋太祖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學而優則仕”,地位得到空前提升。

  • 唐宋八大家中,除唐代韓愈,柳宗元外,宋朝佔6位,分別是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三蘇及歐陽修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 儒學得到進一步發展,誕生了程朱(北宋程灝,北宋程頤,南宋朱熹)理學與陸王(北宋陸九淵,明代王陽明)心學。
  • 官方修史,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薛居正主編《舊五代史》。歐陽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王溥私撰的《唐會要》和《五代會要》。
  • 著名的地方誌《太平寰宇記》,范成大《吳郡志》,夢元老《東京夢華錄》,周密《武林舊事》。
  • 金石學與考古學有歐陽修的《集古錄》,吳太臨《考古圖》,趙明誠的《金石錄》等。
  • 宋朝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詞延續發展了婉約派與開創了豪放派。散文風格以主旨明確,內容充實,平易自然為主基調。代表人物晏殊,蘇軾,王安石,

南宋經濟與文化

  • 北宋是經濟向南方轉移的關鍵時期,靖康恥之後,南宋建都今杭州,南宋軍事弱,但政治經濟文化和平繁榮。科舉制改革巨大,平民讀書可改變命運。南宋經濟已非常發達了,農民田地多,“蘇杭熟,天下足”。人民安居樂業。“蘇杭”地區是最富裕,最發達的地區;泉州譽為世界第一大港口;造船技術堪稱世界第一;南宋被譽為世界偉大海洋貿易史上的第一個時期。對中國後代歷史發展有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 南宋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巔峰時期,被西方稱為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宋詞,程朱理學空前發展,湧現出辛棄疾,李清照,陸游岳飛等著名的詞人。
  • 南宋朱熹集程朱理學大成。

宋朝財政狀況

宋朝人口1億多人,耕地7.2億畝,GDP佔全球60%,人均2280美元,北宋最高國庫收入1.6億貫文,南宋稍遜達1億貫文,這些收入後世朝代難以企及。由於官府機構龐大增加支出,以納貢求取周邊和平,民富國弱,國家仍屬積貧積弱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