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無用論:談談近代以來文科的衰落

導語:對於經常上網的人,一定會常看到一種現象。嘲笑甚至調侃文科、甚至學此相關專業的人也成了學渣的代名詞。當今社會中也存在一種政治正確:鄙視文科。

1.東西世界的文科

這種風氣不是古已有之,而是在短短的數十年中塑造的。依我來看,這種風氣的傳播,無論是對於文科自身,還是對理科發展都是一種巨大的傷害。最可恨的,某些文科生也自甘墮落,與持此觀點的人群起舞蹈,攻擊令其可恨的文科。

古代的東西世界,人文學科曾被視作貴族的學問。儒家提到了士需要具備的六藝中,僅有數是屬於今天的理科。而在科舉考試實行後,無論是詩賦、策論等,均屬於人文學科。至於科舉考試誕生前,最傳統的仍然是接受人文學科的教育。然而古人重視人文教育,卻是由人文學科的自身決定的。那時的人文教育,是一種馭民之術,與今日的人文教育有著極大的不同,甚至不同國家之間也大相徑庭。

在杏壇,孔子教育弟子的方式,通常就是圍坐一起,坐而論道,就一種社會問題闡釋看法,孔子再來點評。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啟發學生思考,鍛鍊思辨能力。這種情況下,對個人來說無論是看問題,還是做事,都有極大的好處。


文科無用論:談談近代以來文科的衰落


今日,以中國為例。大多數文科的教學方式,都是教授學生死記硬背,不鼓勵學生多思考。這種結果往往就是學生可能腦子裡裝了一大堆死知識,看似有學問,但卻不知所以然,從而成為了某些人攻訐的藉口,以為文科沒有用。實際上,不是人文學科沒有用,而是某些教授人文學科的教師和學生沒有用。

同時代的古希臘,與中國的教育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是一個老師,帶領一群學生,談哲學,談社會改良等。譬如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就是跟著亞里士多德學習的,亞里士多德本人既是著名的哲學家,同時也研究物理學的問題。理學最初的誕生,也是受到人文學科教育方式的啟發,在其探討過程中誕生的。


文科無用論:談談近代以來文科的衰落


2.現代的人文學科衰落

談完了古代,我們再來看看現代的情況。有份研究數據表明,當今的西方富豪和大家族,絕大多數都會為子女選擇人文藝術學科。比如,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的專業是法律,喬治·布什學習歷史學,巴菲特學習的是經濟學,大部分都是人文社科。這是因為,對於這些大家族和富豪來說,保持家族繁榮和富裕的手段,顯然已經不是類似技術的理工科,而是需要管理、交流、寫作、思考等的人文學科。

無獨有偶,美國不同階層專業選擇上有著涇渭分明的選擇。中產階級及其以下,往往都會選擇理工醫等實用性學科,而中產階級以上則會選擇人文藝術學科。數據不一定反映了全貌,但至少反映一定的現實。不管,我們是否承認,理工和人文,已經成為了劃分階級的一個標準。

當今的中國也有這種現象。建國初期以來,我們的領導人多為理工科出身,史稱工程師治國。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強大,人文學科專業的官員比重正在逐漸擴大,這是迴歸歷史正軌的一種表現。對於需要專業管理技藝的官員,人文學科的優勢正在凸顯。

3.蓑翁說

實際上,人文學科的優勢正在於讀寫說,三者之間存在一種密切的關係,其核心在於思辨能力。這是人文學科最大優勢。可悲的是,我們的人文教育顯然沒有教育這一點,也沒有打算教這一點,只教會了學生背誦,卻不會思考,學了一大堆無用的知識,卻沒有掌握智慧。於是,文科無用論的論調甚囂塵上,也就不奇怪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舒莉:《思想交鋒與實踐較量——20世紀末文化戰爭影響下的美國高等教育》

2.王瓊 :《人文學科的“危機”和“轉機”——以德勒茲哲學為視角》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