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正反面”的辦公室裡,怎樣才能獨善其身?

不管你是否承認,每個在職場裡掙扎生存的人,難免會遇到一些讓自己心裡發堵的事情:

辛苦工作的成績被其他同事搶了去,出了問題背鍋的始終是自己;

前腳剛提休假,後腳就被領導安排負責項目跟進,好不容易放的假也等於沒放;

新來個同事,偶然打聽到別人工資是已經在公司三年的自己的兩倍;

公司每月一次的團隊建設,領導同事們反覆要求一個從不喝酒的你,陪他們喝兩杯,美曰其名給面子……


這些辦公室的正反面瑣事,無疑在每個人的職場生涯裡,是我們除了在公司裡用專業能力賺錢以外,最常見的麻煩與負擔。

以前有個同事小劉就經常和我抱怨,為什麼自己總是遇到這些糟心事,不能沉下心來專心工作?


充滿“正反面”的辦公室裡,怎樣才能獨善其身?

職場的“正反面”

簡單介紹一下小劉。小劉呢,他是一個攝影師,留著長頭髮,經常揹著單反去拍攝各種作品,人有點隨和也有點才華——就像每個人偶爾能在街頭巷尾看到的文藝青年一樣的人。

這類人通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隻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默默奉獻自己的作品。對應的,這樣的人也異常不喜歡辦公室文化與政治。

他們不喜歡陪領導喝酒,不喜歡和“看起來沒文化”的同事交流,討厭女同事們八卦的小圈子。


只是有些時候,並不是自己有著傲世的才華和能力,就能無視規則的,那只是存在於小說中的虛假描述。

也許在其他同事的眼裡,他只有能力強的有點,或許也因為他文藝青年的範兒,還看起來有點帥。


充滿“正反面”的辦公室裡,怎樣才能獨善其身?

職場排擠

但是過分的遵守自己的原則,往往讓他遊離於其他同事、其他領導、甚至工作項目之外:領導覺得這個下屬不會按照自己的吩咐辦事,同事認為“孤傲的攝影師”和他們不是一類人,就連他自己帶的助理,對這個領導,也是敬而遠之,避諱,敷衍了事

而小劉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是忿忿不平的,一個有才華有能力的人,無法容忍自己身處在自以為是“淤泥”的池塘。


是的,在年底的時候,他放棄了年終獎,辭職去了下家。

而小劉這個事讓我明白,大到在社會生存,小到在職場沉浮,如果不讓與你相處同一個環境的人認為,你與他們是一條道上的。那麼其他人自然也不會與你同心,關係簡單的會對你敬而遠之,關係複雜的就是排擠、陽奉陰違。

寫完前同事的事情,突然明白了幾個在辦公室這個小環境裡,有些事,你做了會更好。


1.在必要的時候,和同事有共同話題。

我時常這麼想,如果當初同事叫小劉出去吃午飯、抽菸、打手遊,他答應了的情況下,會不會就被同事給接納到他們的“圈子”?

進入別人的圈子,與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其實並不衝突。比如前同事小劉,他依然可以專注的進行攝影工作,但是在工作之餘,和同事保持交流和聯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2.即使你不喜歡,有些時候也要做一些你討厭的事情。

職場也是個人情社會,在逢迎來往間,只要不涉及原則和底線的問題,可以考慮放手為之。

封建時期有個官員,他對下級的供奉和賄賂都來者不拒,也會因為金錢去做一些不是那麼正確的事情,但這樣的結果,就是他真正想要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比如鎮壓叛亂的諸侯,清剿山賊,防洪水治災害,還真就辦成了幾件大事。

有時候,你不喜歡同事給你帶午飯或者領導搶走了你的功勞,但真正在辦公室政治裡,只有會做人的員工,才會得到真正的賞識——領導會覺得你真正是他的人,有機會自然首先想的就是你;同事在發現一些你不知道的情況,也會三言兩語的好心提醒。

3.吃了虧默默記住就行,山不轉水轉。

還是剛才的搶功勞話題,相信不管是誰,如果自己遇到了這種事情,心裡無論如何都不爽快。

但是你可能沒有想到另外一層原因,你現在能吃虧,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守不住自己的成果,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證明這就是你的成績。

充滿“正反面”的辦公室裡,怎樣才能獨善其身?

被領導搶了工作業績

現在即使是玩遊戲的人都知道,打不過別人就默默發育,悶聲發大財。而在你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時候,用一句非常俗氣的話就是“要麼忍,要麼滾”。

我想說的是,記住這件事然後偷偷發育,比你憤怒的提出辭職要好的多

本質上,很多人辭職,只是換了一個辦公的地點,卻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

更何況,離職跳槽還有很多隱性的成本:搬家、熟悉新環境、重新累計業務經驗。

跳槽跳的多了,在真正願意賞識你的領導和公司面前,你就是一個一點都不稀有、不穩定、不特別的人,又有什麼價值可言呢?


其實,我們日常工作中不缺乏“攝影師小劉”這種職場性格的人,說不定我們自己也經常無意識的這樣。可是,當我們在職場裡慢慢學會成長的時候,不僅是“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學會接受在不同環境裡的正反兩面

也許有能力的人,能在工作中時刻堅持底線;但有智慧的人,往往在職場裡能獨善其身,如魚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