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巨無霸,人類時代的象徵,命運多舛的安-225運輸機

在開始正文之前首先來看一張圖,下面的這幅圖中的飛機你認出了幾個?我們今天不聊乾巴巴的數據,咱們來說說關於世界上最大的飛機的家長裡短,也就是圖中體積大到超出劃線的飛機。

空中巨無霸,人類時代的象徵,命運多舛的安-225運輸機

從1947年到1991年之間發生了以美國為首北約組織與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全面鬥爭,但是雙方都極力避免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戰爭,說白了就是雙方都看對方不順眼,但是又不想真刀真槍的幹一仗的這種模式被稱為冷戰。在這冷戰的44年裡,雙方都造出了很多令人瞠目結舌的裝備,創造出了多個世界之最,今天我們聊的安-225就是全世界承載重量最大的運輸機,沒有之一。

空中巨無霸,人類時代的象徵,命運多舛的安-225運輸機

圖為揹著航天飛機的安-225

2020年不是一個好年頭,剛開年就讓不少網友發出了想重啟2020年的感慨,春節前後的一場疫情席捲了整個世界,猝不及防的各國在嚴重的疫情下不得不將運輸能力提到極限,用最快捷的方式從"世界工廠"運大批量的抗疫物資回國,在這種形勢下身為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理所應當的出現在了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上一次它出現在中國還是在2015年的時候,那時候它是裝著奔馳公司的整車生產模具來中國進行交接,我們從它出生開始聊起。

空中巨無霸,人類時代的象徵,命運多舛的安-225運輸機

圖為打開機首的安-225

1985年,安-225正式開始研製,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它在它蘇聯媽媽的肚子裡開始孕育,三年後,也就是1988年,安-225已經有了雛型,這個時候相當於孕媽臨盆前的胎兒,整個軀幹都已經發育完全。1989年安-225正式開始服役,也就是說這個巨無霸僅僅經歷了4年時間就呱呱墜地了,這個時候不得不感慨一下蘇聯變態的研發和生產能力,這種速度即使是放到現在來看也是非常駭人的。

安-225這個蘇聯最大(指體積)的飛機的任務是幫一架名為暴風雪號的航天飛機(就是第二張圖它揹著的那個小兄弟)和其他的火箭設備串門兒,然而實際上它只工作了一次就暫時失業了,並不是說它惹禍了或者失敗了,事實恰恰相反,它將這唯一一次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好,它失業的原因是因為客戶沒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由於一味的窮兵黷武導致國內經濟形勢一片低迷,無力繼續支撐太空計劃,而失去了客戶的第二架半成品安-225自然也失去了它繼續生產的意義,不得不封存起來吃灰,而當蘇聯解體後,由於重啟安-225生產線需要巨大的成本,經濟萎靡的烏克蘭自然是無法負擔的,所以這就造成了安-225是一根獨苗的局勢。這唯一的一架安-225直到2000年才開始復飛。

外觀部分

安-225停飛了十多年,我們先來說說這架空中巨無霸的外觀,安-225採用的是單邊3發雙邊合計6發的動力系統,6個巨大的渦扇發動機給了這個巨無霸無比澎湃的動力,託這6個發動機的福,它的運載能力也是世界第一,很多網友可能對6個發動機沒什麼概念,我們最常見的客機一共有兩個發動機,也就是說安-225單側翅膀的發動機數量就比整架客機的發動機數量還要多一個,無論從技術,載重,動力哪個方面來說這可都不是1+1=2的區別。安-225除了它特別大的體型之外,他的雙垂直尾翼也是非常有標識度的特點之一,因為安-225的體型實在是太大了,如果單垂直尾翼會讓它變得特別難操控,如果想讓它單垂直尾翼且容易操控的話那就必須增加其重量而導致起飛時尾部過重,不光光是因為它的體型原因,就像前文所說到過的那樣,安-225設計的初衷是用來背航天飛機的,沒錯是背,就是把航天飛機放到它的背上,設計成雙垂直尾翼會讓它的氣動性能更加的優秀,更加便於操作,無獨有偶,美國方面用來運輸航天飛機的波音747也採取了在飛機兩側增加垂直尾翼的方法來增加氣動性能。

空中巨無霸,人類時代的象徵,命運多舛的安-225運輸機

圖為安-225的垂直尾翼

眾所周知,體型龐大的動物都有無比粗壯的下肢,比如大象,比如犀牛,想必大家也沒見過大象長著一副公雞的腿的吧,在機械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安-225雖然是一架飛機,可為了應對它龐大的體型,蘇聯方面將它的起落架設計的極為華麗,光鼻輪部分就有四個輪胎,要知道一般的飛機和運輸機鼻輪部分只有它的一半,也就是兩個輪胎,鼻輪就是飛機鼻子下面的那對負責在地面滑行時轉彎的輪子,而它的腹輪部分是由前後7組復輪分左右兩排的方式進行排列,因此它有28個輪胎,腹輪顧名思義就是在飛機腹部的輪子,當飛機在地面時它是要負責主要負重的輪子,因此可以把它理解為負重輪,安-225的輪胎加在一起一共高達駭人聽聞的32個。

空中巨無霸,人類時代的象徵,命運多舛的安-225運輸機

圖為安-225的腹輪

內部結構及駕駛艙

現在來看看安-225的內部設計,安-225的貨倉當初為了運輸火箭,所以它的貨倉設計的極為平整,裡面平整到可以進行地鐵的運輸,它與絕大多數的貨機所選擇的開顱式(掀開機首)開啟貨倉方式一樣,駕駛室則設計在主甲板上面的二樓,之所以設計為這種形式也是為了方便大型貨物的進出,同時在貨倉裡裝備了起重機。

空中巨無霸,人類時代的象徵,命運多舛的安-225運輸機

圖為安-225的貨倉

這麼大的一架飛機,你一定認為需要的機組人員很多,然而你錯了,駕駛這麼大的一架飛機,只需要6個人,最為主要的正副駕駛各一名,兩名負責處理和應急機械問題的工程師,還有兩名負責載重的積載官,怎麼樣?這麼大的飛機只需要這6個人就能起飛,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空中巨無霸,人類時代的象徵,命運多舛的安-225運輸機

圖為安-225的駕駛室

安-225的體重和它的運載能力

安-225運輸機自重約為300噸(暫未公開)最大起飛重量是640噸,減去自重的300噸也就是說它可以揹著340噸的物品飛上藍天,340噸是個什麼概念,舉個例子,一枚口罩約為3.9克,一架安-225可以運載8500萬枚口罩,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據了。

體型這麼大且載重量如此驚人的一架飛機,它的加油方式都是那麼的獨特,與所有的飛機一樣,安-225兩個碩大的翅膀就是它的油箱,它擁有13個獨立油箱,最多可以採用70輛加油車的"輪迴聯泵"技術同時加油,通俗點說就是這70輛加油車不是用來加油的,而是充當一個泵油的角色,這樣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將油加滿,應該說是泵滿。既然加油車充當的是泵油的角色,那油從哪裡來的呢?在機場的停機位下面有個井蓋,把井蓋掀開從裡面抽油出來,也就是說地下有個油庫,不過這個方法大多是民航機場和一部分的蘇聯老機場在使用,因為大多敵機在轟炸跑道的時候用的都是鑽地彈,一旦把油庫引爆就虧大了,所以軍用機場還是加油車用的比較多,不但容易疏散,也不至於被一窩端了,至於民用機場採用地下油庫的方式,我想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節省空間吧。

與中國千絲萬縷的關聯

很多小夥伴可能早都知道了,我國早在2011年就有了購買安-225圖紙等一系列技術的傳聞,後來筆者特意去查了一下收購它的那個公司,發現已經倒閉了,這一操作瞬間讓人回想起了瓦良格號購買時的曲折往事,至於結果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空中巨無霸,人類時代的象徵,命運多舛的安-225運輸機

圖為運20

評價

個人認為安-225有很深的歷史意義,其一安-225這架巨型運輸機代表了當時蘇聯對武器裝備攀比與狂熱,同時也表示了在冷戰時期美國帶給蘇聯的壓力有多大,更能體現出該國家機器一旦開動起來有多麼可怕的力量,其二這架飛機也代表了一個極具代表意義的聯邦式國家的消亡,在第二架安-225被封存後的不久,曾經無比強大的蘇維埃共和國便正式宣告瞭解體,蘇維埃的解體讓美國以及世界各國都鬆了一口氣,因為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都各自擁有可以將地球毀滅數次的核武器,一旦打起來將不僅僅是兩個國家的戰爭,而是整個人類的末日。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安-225這種巨型運輸機,除了在像今年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外,能派上用場的地方已經不多了,所以重新生產它也變得無關緊要了起來,因為像這樣的飛機,每年光維護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它所存在的意義更像是一個證明,證明人類科技曾經到達過的一個頂峰。同時安-225更是人類的一個時代的象徵,如果能有機會親眼目睹安-225的雄偉英姿,也不失為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