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建文帝旧臣,夏原吉为何能成朱棣心腹?还不是因为他有真本事

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建文帝旧臣大开杀戒,方孝孺被灭了十族,黄子澄和齐泰被株连九族。然而同为建文帝旧臣,夏原吉不但在这场血雨腥风之中安然无恙,而且还平步青云一跃成为明朝的财政部长。

公元1424年8月12日,明成祖朱棣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在临终之际他发自肺腑地说“夏原吉爱我。”那么朱棣在弥留之际为何独独提到夏原吉?这位建文帝旧臣又为何会成为朱棣的心腹?说到底还是因为夏原吉有真本事。

身为建文帝旧臣,夏原吉为何能成朱棣心腹?还不是因为他有真本事

一、夏原吉何许人也?

夏原吉出生在湖南湘阴,自幼失去了父亲家道中落,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在岳父的帮助下,夏原吉才能全身心读书,并于24岁那年考中举人,后经地方官推荐他来到国子监深造,从而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有一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到国子监视察,发现只有夏原吉一人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学习。没过多久,朱元璋就将夏原吉派往户部任职,在这里他得到户部尚书郁新的赏识,后来成为户部的常青树。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夏原吉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官居正三品。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抢走皇位,很多建文帝旧臣都不得善终,但是夏原吉却被无罪释放。在前户部尚书郁新病逝后,夏原吉被朱棣任命为户部的一把手。

身为建文帝旧臣,夏原吉为何能成朱棣心腹?还不是因为他有真本事

二、夏原吉的为官智慧

1、为官清廉

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帝王对于贪官污吏一向是深恶痛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夏原吉为官清廉的一面,否则他也不可能在户部长期担任要职。还有一点可以印证夏原吉是一位清官,朱棣第五次北征之前,夏原吉因为极力劝阻被下狱,朱棣一怒之下派人抄了他的家。结果发现夏原吉家里除了皇帝赏赐给他的钞币,只有一些粗布衣裳和一些简单的日用品,连个佣人都没有。

2、为官低调

朱棣十分看重夏原吉,每次上朝之前朱棣都会先和他交换一下意见,然而再和百官商讨,由此可见夏原吉对于朱棣来说就是心腹。但是夏原吉并没有因此表现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依旧和平时一样,对朱棣毕恭毕敬,对同僚谦让有礼,为人十分低调。

3、为官务实

对于官员来说,有真才实干是立足长久的根本所在。夏原吉完美的根治了浙西水患,制定出简单易行的赋税徭役等制度,对户部大小事务了如指掌……朱棣在位期间,夏原吉将户部管理的井井有条,从来没有拖过后腿,为朱棣开创永乐盛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身为建文帝旧臣,夏原吉为何能成朱棣心腹?还不是因为他有真本事

三、夏原吉成就了朱棣的美名

朱棣在位期间完成了一系列难度重重的壮举,比如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五次亲征漠北,派郑和六下西洋等等,而这些壮举之所以能实现,作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1、修建紫禁城,迁都北京

紫禁城从前期准备到建成花了14年的时间,动用工匠劳工多达上百万人,期间耗费的财力是难以想象的。再者从南京到北京相距1000多公里,在古代一路上得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么多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和侍卫仆人,衣食住行都是要花钱,可见户部一把手夏原吉身上的压力有多大。

2、编修《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这部巨著有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2000多人从七八千种图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花了六年的时间才编成了这部百科全书。

据史料记载,朝廷对参与编修《永乐大典》的人提供食宿,还给报销灯油钱,花费的钱也是不计其数,而这些钱都要从户部里出。

身为建文帝旧臣,夏原吉为何能成朱棣心腹?还不是因为他有真本事

3、南征安南亲征漠北

朱棣时期明朝出现了永乐盛世,但是战事依旧不断,他派人南征安南,后来又先后五次北伐。每一次战争都需要所需的军费都是不计其数,每当需要钱的时候,朱棣都会跟户部尚书夏原吉要。

4、郑和六下西洋

从永乐三年开始,朱棣先后六次派遣郑和下西洋,每一次航行所需花费大概600万两白银,这还不算造船和修船的钱,据说如今要造一艘郑和下西洋时用的宝船估计要花上亿人民币。

身为建文帝旧臣,夏原吉为何能成朱棣心腹?还不是因为他有真本事

总结:夏原吉和朱棣既是君臣,也是知己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夏原吉和朱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两人更是知己。夏原吉理解朱棣的抱负,而朱棣对夏原吉则是无条件的信任,他们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从而留下一段明君和贤臣的佳话。

我是出口未成章,一位90后的历史爱好者,原创不易,希望您能喜欢我的文章,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