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平其人,山東首富的傳奇人生!

張士平其人,山東首富的傳奇人生!

一生傳奇人生,一生難忘。

5月23號晚,突如其來的一條官方信息在朋友圈刷屏了,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創始人、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士平先生因疾病醫治無效,於今日逝世,享年73歲。

2018年,張士平家族以650億人民幣財富排名百富榜第26位 ,同時他長期位列山東首富。 令人驚訝的是,張士平賺取財富的渠道並不是人們眼中所說的泡沫產業房地產,而是大家眼中的兩個夕陽行業——鋁和紡織

從農民工人逆襲到山東首富

“政府要感謝魏橋作出的貢獻!”這一句話是當年身為全國人大代表張士平在2016年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說的一句話,更實際的話來說,張士平所創作的魏橋集團的稅收,是當地的一半以上。由於張士平在當地的影響力極大,所以才能被世人稱讚,婦孺皆知。隨便在街上詢問到一位父老鄉親都能流利地說出一段“張老闆”的故事。

1964年6月,為了養家餬口,初中畢業的他,就直接投身於鄒平縣第五油棉廠,在工廠裡,他的工作內容是扛棉包。一袋的棉包大概一百斤,而張士平每天要扛幾十袋。如此勞累艱辛的工作並沒有讓他就此放棄,而是依舊一往直前。

上世紀80年代,張士平在魏橋油棉廠推廣“目標成本管理法”。智慧聰明的他,主動抓住國家放開糧食收購的契機,開始收購大豆、花生、棉籽來加工油料。直到1984年,魏橋油棉廠以400萬元的利潤奪得全國供銷系統利潤第一名。1985年,張士平被評為全國商業勞動模範,代表全省勞動模範赴京領獎。1986年,張士平成立了一個毛巾廠。因為和榨棉油八竿子打不著,當時還曾遭到不少人反對。1989年,他又利用企業的600萬元積累,共籌集到1000多萬元,建成了擁有1.6萬紗錠的紡紗廠。當時,紡紗領域幾乎被地方各大國企佔領,民營企業很少。

九十年代中期,全國棉紡業的形勢不見大好,老牌棉紡企業濟南國棉一廠、二廠相繼倒閉。張世平開始認真研究起政策。研究國家政策對自身事業是否有影響,有什麼可以突破的。利用這一機會,張士平開始收購破產企業的設備和廠房。在棉紡業一片蕭條之際,魏橋的規模反而逆勢迅速擴大。1998年,張士平兼併了濱州最大的國營棉紡織企業——濱州一棉;1999年,由於電力短缺,魏橋紡織建起了自己的熱電廠;張士平不滿於現狀,在現有的電力資源豐富的前提下,2001年開始涉足電解鋁行業。

《2018胡潤百富榜》顯示,張士平家族財富達650億元,排在榜單第26位,長期位列山東首富。

張士平先生憑藉著自己的這份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把自己手頭上的實業做到了650億,不得不令人敬佩,在我們敬佩張士平先生能擁有如此之多的財富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缺乏了這種毅力精神,讓我們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態度上的努力。

即使再富裕,平凡的生活也挺好的。

一張辦公桌,桌子上放著一個瓷茶杯和一條舊毛巾,桌子背後掛著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這山東首富、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士平的辦公室。

據外界報道,張士平先生一直用一部200多塊錢的功能手機,他基本不用智能手機,因為總會擔心丟失或壞掉,為此還專門去買了備用手機,以此留作紀念。張士平不用電腦,沒有微信,手中的200塊手機就是他唯一能與外界接觸聯繫的通訊工具,所以經常性他都是收到短信來得知詳情。沒有什麼專門服務的秘書,沒有任何人幫他打下手,出差獨自一人,不接受媒體採訪……而這就是山東首富張士平的生活常態。

一輩子生活簡樸的張士平,卻給了魏橋16萬員工承諾:居有其屋、老有所養、病有所治、兒有學上。

集團每年給職工工資超70億元,集團自費建診所,希望在職員工能夠享受低價的治療。並且修建7所高檔幼兒園,可供1萬多名兒童上學。張士平先生說的每一句都兌現了諾言,為此大家都十分崇拜他。

就在2015年,張士平曾表示,我並不敬佩李嘉誠,我最尊敬的企業家是王永慶。我不擅長搞關係,也沒必要搞關係。我10年前就下了決心,不進入地產和期貨。

“我們做房地產非常有優勢,第一批入選可以做民營銀行的企業名單上,魏橋也是第一個。但不管外界怎麼引導,我都不進入這兩個行業,因為我很有自知之明。”張士平解釋說,魏橋集團的核心層和幾百名管理骨幹,包括他自己,都不具備駕馭本行業之外產業的能力。而魏橋集團證實了自己的實力,一生不碰地產,靠鋁和紡織兩個夕陽行業做到650億身家。

明明自己身家財富高達650億,卻偏偏還在使用那部價值200元的低端手機。生活中,常常會有很多我們所說的“敗家子”,明知自己的家境不好,依舊還拖拉著爸媽給自己買著價值昂貴的Iphone-xs max,各種AJ大款鞋子等。中國有句古話,“沒那麼大的頭就不要帶那麼大的帽子”,反觀過來,張士平這種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成為當下所有人的標版。

奮鬥精神,至死不忘。

魏橋創業集團在官微上刊發了他生前的講話。講話中,張士平告誡新一屆董事會及廣大職工要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

“張士平同志在魏橋創業集團2018年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我在北京的病房裡,整天滿腦子裡想的就是怎麼利用29號這個時間,和大家來見個面,因為我們這些人,都是我們集團三十年、二十年、十幾年來,一幫真真正正的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人,做出了好多世界奇蹟,所以今天我不管採取多少措施,克服多大困難,見到大家了。”

艱苦奮鬥精神自始不能忘,現在的生活中,很多人就是缺乏了這種奮鬥的精神才不能夠成為自己眼中那個英雄,所以為了自己的生活,也為了將來,學習艱苦奮鬥精神。

在當今的社會中,人們越來越急功近利,想要一夜暴富,一夜紅名。而張士平卻堅決打擊這種想法,而是始終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精神態度:不做泡沫經濟房地產。而張士平先生則始終做實業,所有做實業的企業家都值得我們尊重,實業興邦,安居樂業。把能力圈範圍內的事情做好,做精,就是對社會的最好貢獻。因此,張士平先生是我們這輩子所有做實業人的標杆。這種專注一生實業的精神態度實在是讓我們當代人要多學習,例如,在日本,日企非常強調的就是將一件事情做好做精,不要求你有多誇張多有用的建議,但是唯一希望的就是,你能夠將你現在手中所從事的這份工作做好做精。

在張士平去世後,在魏橋中擔任管理職位的張家人,張波在首次公開講話中表示:“只要我們13萬名員工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彙集起不可戰勝的巨大力量,就不怕山高路遠、雨雪風霜,就沒有爬不了的坡、過不去的坎”。 張家人能否穩住,一切都是未解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