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一線 | “我們的工作不是把問題寫在紙上,而是要努力推動解決”

2019年5月,巧家縣的天空驕陽似火,灼熱的空氣把整個藥山鎮都變成了蒸籠。

在荒涼的山脊上,一行人正頂著烈日前行。那是市委第二巡察組在藥山鎮開展“巡鄉帶村看縣”專項巡察的身影。他們正向著幾間坐落於半山腰的破舊的土牆房走去。

敲開房門,火塘邊坐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正在玩手機。組長老曾饒有興趣地問少年:“小夥子,今天不是週末,為什麼沒有去學校呀?”

“我本來在藥山鎮中學上二年級,現在不想讀書了。”少年低著頭回答。

聽了少年的話,老曾一行人頓時警覺起來。他們擔心少年遇到了什麼困難。

經過十多分鐘的交流,他們終於弄清了少年輟學的原因。

原來,少年並不是真的不想上學,而是因為同學嘲笑他是山裡人,嫌他沒見識,他自尊心受辱,便不敢去學校了。

“同學之間有摩擦是正常的,你不該受他們的影響,而是應該好好學習,用好的成績來回報親人。你學習好了,嘲諷你的同學自然不會再看不起你。倘若你因此不讀書了,他們會更看不起你……”經過老曾一行人的耐心開導,少年終於找回勇氣,決定迴歸校園。

當天傍晚,巡察組返回藥山鎮後,立即到藥山鎮中學,找到少年的班主任、教務主任和校長進行了深入溝通,很快就解決了少年復學的問題。與此同時,巡察組還和當地鎮村幹部一起全面梳理了當地的學生輟學情況,先後幫助解決了10餘名學生的復學難題。

“巡察組連這事也管?”當少年重回校園上課的消息一傳開,立馬就在當地村民中炸了鍋。一時間,向巡察組反映困難,請求幫助的事情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我們的工作不是把問題寫在紙上,而是要努力推動解決,讓群眾得到實惠,這才是巡察的最終目的。”巡察組經過認真梳理,就群眾生產、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村委會作了反饋,並和鎮村幹部一起努力化解問題,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有麻煩找巡察組就對了!”自從昭通市開展“巡鄉帶村看縣”專項巡察以來,這是基層群眾說得最多的話,似乎沒有什麼語言比這更能反映巡察工作在基層群眾心中的千鈞分量。

“巡鄉帶村看縣”專項巡察是昭通市探索創新巡察工作模式,把巡察“探頭”架設到基層第一線,使巡察觸角延伸到黨組織“神經末梢”的一次有益嘗試。通過緊盯群眾身邊的小事,一竿子插到底,查找縣區黨委落實脫貧攻堅、掃黑除惡和民生領域政策主體責任、紀委落實監督責任存在的偏差,為脫貧攻堅“把脈問診”。同時,針對巡察發現的問題,推進邊巡邊改見實效。據悉,市委巡察組共向被巡察縣區、鄉鎮移交邊巡邊改問題清單343個,已整改152個,正在整改191個。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