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貝》,遇見三毛的寶貝,找到物體與網絡的統一

《我的寶貝》,遇見三毛的寶貝,找到物體與網絡的統一

文:綠河


我很喜歡三毛,她給我一種浪漫的感覺。我喜歡她的流浪,喜歡她的文字,喜歡她活的精彩。

這本《我的寶貝》是公豬號“懷左同學”的創辦者——懷左學長送給我的。

他在書的第一頁寫下了這句話——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把快樂和普通放在一起一定會有一個有趣的靈魂,記得認識懷左學長是去年的五月。他幫了我很多,也常常鼓勵我。過去很久了,他也被更多的人喜歡,也變成了很多人的榜樣。

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完,也沒有按照書的頁碼去看。就是把它放在床頭,有時間便翻上幾頁。我很喜歡“寶貝”這兩個字,還記得朱亞文在《聲臨其境》的舞臺上用一句“寶貝”迷倒了萬千少女。

我所理解的“寶貝”是一個物件,或者一段感情,一個人。

你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稱的上是“寶貝”?

我想了很久,要說物件,我好像真的沒有。

可能是因為時代的關係吧,我感覺自己也沒收藏什麼,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小物件,不像我奶奶,以前她常常拿“古銀元”當寶貝。


《我的寶貝》,遇見三毛的寶貝,找到物體與網絡的統一


在三毛的眾多“寶貝”中,我喜歡“鎖”,看過“鎖”之後,我想趕緊去買一個,能鎖住的東西一定是特別美好的。三毛寫的很詳細,透過文字我又覺得她特別溫柔。


這種中國的飾物帶著“栓命”的意思,孩子生下來給個小鎖戴上,那麼誰也取不去心肝寶貝的命了。不想它的象徵意義戴著還算好玩,稍一多想就覺得四周全是張牙舞爪小鬼妖魔等著伺機索命。這種時候,萬一晚上睡覺時拿下鎖來,心裡必定發毛。


小時候我也戴過“鎖”,它小小的,有很多花紋。那時候的我又白又胖,在父母眼中是最好的“寶貝”。

在書的第114頁,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時間的去處。

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著我。

我手中,就有一個類似這樣的東西。


是以前一個德國朋友在西柏林時送給我的。一塊像冰一樣的透明體,裡面被壓縮進去的是一組拆碎了的手錶零件。


無論在白天或是晚上,我將這樣東西拿在手中,總有一種非常凝固的感覺,如同磁鐵似的吸住我,很不能自拔的一種神秘感。


我是喜歡它的,因為它很靜很靜。


突然間,我認真的去看了看戴在我左手腕上的那塊表。它跟了我有六年了。中間它壞過兩次,換了電池之後,它便恢復工作了。

我很喜歡它,如果有一天我把它弄丟了,我一定會很傷心的。

它的牌子是“天王”,戴上之後,靠近動脈的地方刻著它的標識——一個小皇冠。

手錶的那個透明面,仔細看能看到很多劃痕,看來是我沒有好好珍惜它。

我很少把它摘下來,一旦摘下,然後忘記戴上它了。我會沒有安全感。雖然它很輕,但沒戴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的左臂少了些什麼,左手腕也突然變輕了。

也許時間本身就能給人安全感吧!

三毛還在《時間的去處》裡講了她和植物對話的事情,我喜歡安靜的東西,也買過幾次盆景,就是從來都沒有用心呵護過它們。

《我的寶貝》,遇見三毛的寶貝,找到物體與網絡的統一


當然了,我最最喜歡的並不是上面所說的。我喜歡三毛的愛情。

在書的第42頁,有篇叫《刻進去的生命》的文章。

我愛這兩塊牌子——一個不太會說話的男人在盤子上訴盡了他的愛情,對海的還有對人的。

我猜,當我不在先生身邊的時候,他是寂寞的。

我以前看小說,看電視劇會喜歡那些我所看到的愛情。但所有的喜歡都不及我喜歡三毛愛情的這種喜歡。


想到了網上曾經特別火的“小二姐”,我覺得喜歡一個人不是摧毀應是祝福。

“小二姐”絕對是黑“三毛”,黑“文藝女青年”黑的最狠的人了。

網絡就像一張龐大的網,看似有所束縛,其實也算自由。

只是摻雜了太多的東西,好的壞的,倒也沒有絕對。

三毛說:“我有許多平凡的收藏,它們在價格上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在數量上也抵不過任何一間普通的古董店,可是我深深地愛著它們。”

我喜歡故事,看到一個東西。我能把它說出花來,可我的記性不好,關於它的故事久遠一點的話,我就想不起來了。後來東西丟了,人也散了,故事也就跟著留在了我不曾想起的“以前”裡。

人生不過短短的幾十年,遇見一些人,遇到一些物品。東西和人都被我們所接納,這大概就是人生吧。

我喜歡大海,喜歡沙漠,因此也總想去看看,不知道是不是見得少的緣故。

我喜歡三毛,喜歡寶貝,大概也是因為自己沒幾樣寶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